王銳
〔關鍵詞〕 幼兒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實踐探索
〔中圖分類號〕 G61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3—0049—01
幼兒園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還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促使幼兒在生活上自理、行動上自律、心態上自控、情感上自悅。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預防和矯治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就必須探索幼兒教師開展心理健康和情感教育的方法,提高幼兒教師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一、教師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
幼兒教育不僅是單純的體力或腦力勞動,更是一種耐心、細致、持久的情感性工作,幼兒教師要懷著一顆平常心、愛崗敬業之心,做好工作。2011年6月,我們對教學一線的教師進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問卷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我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我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收獲”“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是什么”“如何看待家園共育的作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哪些成效”“幼兒教師如何對待工作壓力”等六個問題。結果顯示:教師普遍感到讓幼兒健康快樂成長與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素質雙贏是她們最大的收獲。教師要像媽媽一樣去了解幼兒、尊重幼兒、關注幼兒健康成長。由此可以看出,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了很大的轉變,從關注文本到關注“以人為本”,教師更加重視幼兒活動的過程,重視幼兒的興趣,關注個別幼兒,力求提高幼兒心理素質,開發其心理潛能,增強幼兒適應能力,努力使每一位幼兒健康、快樂、和諧地發展。
二、教師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
在日常保教活動中,我們始終教育教師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幼兒建立起良好的師幼關系。教師必須特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處處給幼兒樹立典范,用積極的情緒去感染幼兒,以高昂的熱情和興趣參與各項活動,讓幼兒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個歡樂的群體之中。同時,教師要充分認識其角色的特殊作用,隨時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處處給幼兒提供積極的影響。教師往往會覺得通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與實踐使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許多,遇到突發事件都能及時調整和控制自己的情緒,以良好的心態去影響、教育、感染幼兒,遇到煩心的事也不再怨天憂人,退縮消極,而是從容淡定,感到每一天都在愛與被愛的氛圍中工作和生活,感受快樂和幸福。
三、教師要和家長形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開展家園協同教育,是延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我們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始終與家長保持著緊密的互動關系,定期開展親子活動,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開放日和家長學校活動,及時交流育兒經驗與心得,解決幼兒出現的心理障礙或問題,并定期為家長發放《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觀察表》,班級教師還開通了QQ群,與家長互留電話號碼,指導家長用心觀察孩子在家的行為狀態,及時記錄幼兒在家的學習行為與表現。家園協同教育活動使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有位家長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觀察表》中寫到:“昨天,孩子抱著我認真地對我說,‘媽媽,感謝你為我洗衣服做飯!我被孩子的話感動得熱淚盈眶,突然感到她長大了,懂事了。” 還有一位家長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家園研討會上說:“以前是家長關心孩子,現在孩子也知道關心家長了。有次我去外地出差,孩子說,‘爸爸你把感冒藥帶上,衣服穿暖小心感冒。”動人的場景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
四、教師要不斷創新教育實踐活動載體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不僅可以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且可以促進教師自身的成長。因此,我們鼓勵教師大膽探索,積極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實踐活動,不斷創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我們要求各班教師為每一位幼兒建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成長檔案》,及時記錄下孩子成長變化的每一個瞬間,同時要把自己在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中積累的經驗、感受、方法、反思等,撰寫成教育筆記、教學案例、教學論文。通過課題實踐活動,我們取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并在市、縣、校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推廣應用。全園教師先后撰寫調查報告、教育隨筆、教育方案、教育實踐報告60余篇,完成《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一項,還編輯了《幼兒心理健康研究實踐成果集》《教師師德教育體會集》《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美德故事》等教研專集。
另外,我們還合理運用心智測查、活動記錄、成長檔案、問卷調查、定期對比等方式,完善教師與幼兒心理健康評價機制,科學制定評價標準,計劃在條件成熟時創編與五大教育領域相結合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園本教材,為培養好祖國的花朵做出積極努力。?? 編輯: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