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關鍵詞〕 數學教學;“數學廣角”;情境創設;合作交流;活動;組織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0—0081—01
人教版數學新教材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新增了“數學廣角”單元。這一板塊內容新穎,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活動性和操作性較強,教與學都有著較大的探究空間,學生對這塊內容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數學不僅是人們生活和勞動必不可少的工具,通過學習數學還可以提高人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排列與組合的思想方法不僅應用廣泛,而且是以后學習概率統計知識的基礎,同時也是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好素材。小學數學第三冊“數學廣角”重在向學生滲透簡單的排列和組合的數學思想,并初步培養學生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為使教法變得生動、有趣,并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這部分內容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因此這節課的目標應制訂為: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比較、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初步培養學生有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根據這個目標,為了能最大限度地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把教學設計改為:把各項教學內容全部貫穿于一個“數學廣角闖關”的游戲活動當中。如,講解“用1和2這兩個數字可以排列幾個不同的兩位數”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出示一幅情境圖,要想進城堡必須要打開密碼鎖,這個密碼是由1和2這兩個數字排列而成的,你們猜會是多少呢?學生們反應很快,馬上想出12和21來。打開密碼鎖進入城堡,接著我又出示“歡迎進入數學廣角來闖關”,設了五關......這樣,一個懸念接著一個懸念,讓學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這個有趣的游戲當中。實踐證明,在游戲中學習,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關注合作,促進交流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了小組共同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溝通,教師也作為學生的學習伙伴投入到討論之中。實踐證明,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學生發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如,其中的一關:每兩人握一次手,三人一共握幾次手?讓學生四人為一小組,一人負責記錄,其他三人,兩兩握手,試試一共要握幾次?學生對這樣的活動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通過實踐,很快得出結論:要握3次。我及時抓住時機,讓學生解決“乒乓球”問題:三人兩兩見面要打幾場乒乓球?學生馬上就聯想到了剛才握手的情境,悟出了這兩個問題的共同之處。因此,在教學中,組織學生適時合作交流,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三、組織活動,引發思考
新課改強調,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主體,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探究排列數與組合數的過程,并通過猜測、操作、觀察、比較、分析、討論等過程,悟出簡單的排列方法和組合方法。如,教學“1、2、3能組成幾個兩位數?”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合作交流,最后評選出最佳方案。當在練習用“2、5和8排列兩位數”時,結果不僅正確率高,而且還方法多樣。在操作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怎樣按規律排數,更重要的是學生有順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得到了培養,思維得到了拓展。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要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學習熱情,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學的學習、探索之中,實現新課標要求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