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大龍
摘要:收入分配問題歷來是經濟學界研究的焦點問題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收入分配也是經濟學界和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問題。這是因為收入分配是否合理與公平關系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心態平穩,進而關系著社會穩定。目前,中國國民收入差距較大并具有不斷擴大的趨勢,因此,必須對目前中國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積極探討影響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的各種因素,并在此基礎上探索國民收入分配的改革途徑。
關鍵詞:收入分配差距;影響因素;改革途徑
中圖分類號:F124.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0-0011-02
溫家寶總理在2012年兩會上指出:“要大力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中低收入者收入,提高居民消費能力?!边@使得收入分配再次成為熱點問題。從現實上看,中國目前的收入分配出現差距較大并具有不斷拉大的趨勢。這種現象將會導致有效需求不足,影響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也會打擊廣大勞動者的積極性,甚至影響社會穩定。
一、收入分配理論簡述
(一)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論
馬克思的收入分配理論是從研究生產關系入手的。他認為,社會的分配方式是由生產資料的占有方式決定,也就是說社會的生產關系決定了分配關系。馬克思指出:“所謂的分配關系,是同生產過程的歷史規定的特殊社會形態,以及在人們生活的再生產過程中互相所處的關系相適應的,并且是由這些形式和關系產生的。這種分配關系的歷史性質,就是生產關系的歷史性質?!薄胺峙浞绞街皇潜憩F為生產要素的背面。個人以雇傭勞動的形式參與生產,就以工資形式參與產品、生產成果的分配。分配的結構完全決定于生產的結構。分配本身是生產的產物,不僅就對象說如此,而且就形式說也是如此。”也就是說,生產方式決定了分配方式,而生產方式又取決于生產資料所有制。那么,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資本家擁有生產資料,決定了勞動者和資本家在收入分配方式上的根本對立。因此,馬克思認為,造成資本主義收入分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
(二)西方的收入分配理論
西方的收入分配理論經歷了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和當代收入分配理論三大階段。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批判的繼承了威廉·配第的勞動價值論,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古典主義的收入分配理論。古典學派主要討論了土地、勞動和資本三大生產要素的收入分配問題,即社會財富在工人階級、資本家階級和地主階級等三大階級之間的分配。但是,古典學派并沒有考察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導致了理論上的缺憾。以克拉克和馬歇爾為代表新古典主義發展了西方的收入分配理論??死艘赃呺H生產力為工具分析了收入分配問題,他認為工資和利息是由勞動和資本的邊際生產力決定。馬歇爾以均衡價格理論為核心討論收入分配,認為生產要素的需求與供給決定了工資、利息、利潤和地租等一系列分配變量。西方國家近代對于收入分配研究成果的杰出代表是庫茲涅茨的“倒U”理論。他認為,在經濟發展的最初階段,國民收入分配差距會隨著經濟增長而不斷拉大,隨后進入短暫的穩定期。然后,經濟得到充分的發展之后,收入分配差距不斷縮小,趨于平等。
二、目前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差距現狀及原因
(一)目前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差距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國民經濟迅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國內生產總值(GDP)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統計年鑒(2010)》的原始數據計算顯示:1978—2009年,中國實際GDP年均增長率達9.89%,人均實際GDP年均增長8.72%;1978—2009年,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33%,農村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19%(均按可比收入計算)。可以看到,通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國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極大提高。但是,伴隨經濟高速發展的是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斷拉大,1980年初,中國基尼系數為0.30左右。雖然2000年之后,國家統計局再沒有公布過中國的基尼系數,但基尼系數已經突破0.4的公認國際警戒線成為國內學術界的共識。同時,城鄉居民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居民之間、不同行業之間的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并具有不斷擴大趨勢。
國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擴大表明在共同富裕道路上的政策措施有許多不完善、不成熟的地方,這不符合社會主義本質的要求,不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因此,必須深入考察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擴大的原因,并找出改革途徑。
(二)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原因
目前,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勞動所得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較低。建國以來,中國的分配方式由單一的按勞分配發展為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共存的局面,再到目前的按勞分配與按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方式。近三十年來,中國的GDP總量雖然快速增長,但勞動所得在GDP中所占比重卻不斷下降,相對應的資本所得和政府所得快速上升。初次分配領域的人為扭曲現象長期存在,比如員工工資遠遠低于企業利潤,普通企業利潤水平遠低于石油、鋼鐵、煙草等壟斷企業。相對來看,目前在中國勞動獲取的收入越來越少,而資本獲取利潤越來越多;當勞動者努力獲得收入的時候,資本所有者已經坐享資本收益了。也就是說,GDP高速增長帶來的收入增加的大部分都流向富人,而普通勞動者的收入增長緩慢,最后導致中國國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
2.“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對收入分配差距的影響。1993年,中央提出要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提出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市場經濟主張對資源的有效配置,屬于效率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注重“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則,屬于公平的問題。因此,在重視效率的同時如何實現公平,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分配原則下,“效率”的地位高于“公平”的地位。在實際生產和分配過程中,往往一味地追求效率而不顧公平,導致了諸多不公平的現象。有的地方政府甚至放棄了國民收入分配中的“公平”原則,政策傾向某些特殊部門和行業。這些特殊部門和行業通過壟斷經營的方式和不平等規則獲取了高額利潤,造成收入差距的非正常擴大。
3.中國社會保障體系滯后嚴重。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對于調節國民收入分配差距、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發揮著基礎性作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具備的配套機制。改革開放之初,中國逐漸認識到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性并積極進行社會保障建設,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較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社會保障建設的速度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速度。進入新世紀的十幾年,中國的社會保障支出遠遠低于同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和財政支出速度。社會保障體系是社會的“安全網”,也是普通勞動者體面與尊嚴的體現,它的不完善必將引起貧富差距的拉大。
三、完善中國國民收入分配的途徑選擇
目前,國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日益擴大越來越成為影響中國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甚至影響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必須大力推進收入分配的改革,努力探索收入分配改革的合理路徑。
1.確定按勞分配的優先權。要確保勞動者的合法勞動收入,必須依靠制度保障。具體來說,就是要在收入分配制度安排中確立按勞分配的優先權。只有如此,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關系才能明確,收入分配才有了基本的處理原則。優先按勞分配能有效調節勞動收入過低而要素收入相對過高的不合理格局,有利于縮小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差距。
2.將效率和公平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是國民收入分配的基本問題,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從十四大的“兼顧效率與公平”到十四屆三中全會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再到十七大提出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實際上,“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認識已經不再適應當前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社會公平的呼聲愈來愈高。因此,在收入分配的改革中,要將效率與公平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赏ㄟ^競爭政策減少行政性壟斷,降低壟斷行業的收入水平,提高整個社會的效率水平,促進社會資源的最優化配置。
3.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鄧小平指出,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兩大基本原則。共同富裕就是要求全體社會勞動者都能體面而有尊嚴的生存,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要改觀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相對落后的局面,具體來說,就要提高政府部門對社會保障重要性的認識,加大政府財政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的法律法規,完善社會保障基金的科學管理,提高有關部門的工作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