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杰 李文勤



摘要:結合過去相關學者的研究,選取6個方面的相關財務指標,通過描述性分析、相關性分析和建立電力行業上市企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模型,對電力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證明了各影響因素對資本結構影響的顯著性情況。在實證基礎上,從改善企業盈利能力,關注企業的營運能力、償債能力加強財務杠桿的使用率方面提出建議。
關鍵詞:電力行業;資本結構;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2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0-0092-03
企業資本結構是指企業內部權益資本與債權資本之間的構成比例關系。本文的研究將基于以下觀點:認為資本結構是企業內部權益資本與債券資本的構成及比例關系,債權資本不僅包括著長期債務資本,同時短期債務資本也應是資本結構的構成要素。
一、研究背景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日益完善,我國資本市場日趨健全,各種融資的渠道,各式的融資方式不斷呈現與完善,這為我國電力行業不斷擴大急需資金創造了良好的機遇。我國的電力行業只有牢牢抓住這個機遇,優化自身的資本結構,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資本市場上的不同渠道的融資方式,提高經營效益,加快發展,才能緩解我國目前電力市場上的各種矛盾。因此,此時研究我國電力行業的資本結構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假設及變量定義
1.研究假設
綜合國內外對資本結構的研究成果,可知企業的資本結構與公司規模、盈利能力、成長性、資產擔保價值、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等內部因素有很大關系。本文對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研究,以驗證相關假設是否成立。以下是假設的條件:
假設1:企業規模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假設2:盈利能力與資本結構負相關。
假設3:資產擔保價值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假設4:企業的成長性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假設5:企業的營運能力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假設6:企業償債能力與資本結構正相關。
2.變量定義
本文以資產負債率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從公司規模、盈利能力、成長性、資產擔保價值、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等方面選取財務指標作為解釋變量。解釋變量的符號及定義,見表1。
(二)樣本及數據來源
本文研究數據選自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A股)電力行業上市企業2007—2009年的年度財務報告,經過篩選,在剔除6家電力行業內被ST和3家財務信息資料披露不全的公司,最終得到了46家上市公司138個樣本,研究數據來源于新浪財經、和訊網以及巨潮資訊網。數據分析通過Excel2010及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
(三)模型的建立
依據國內外已有的研究結論可知:
DAR=α+β1LnSize+β2GOWTH+β3ROE+β4TANG+β5CA+β6CR +ε
DAR是指資產負債率,是整個模型的被解釋變量,受各個解釋變量的影響。是回歸模型的截距,根據表1對解釋變量的定義LnSize、GOWTH、ROE、TANG、CA、CR依次代表著總資產對數、總資產增長率、凈資產收益率、固定資產比重、總資產周轉率、流動比率。而β1、β2、β3、β4、β5、β6則代表著上述變量與資產負債率的相關程度,是回歸方程的隨機誤差。
三、實證檢驗與分析
(一) 描述性分析
由表2分析,我國電力行業上司公司資產負債率的平均值為59.58%,這說明現階段我國電力行業上司公司不僅可以充分利用財務杠桿而且還能保證自身具備一定的長期償債能力,不過資產負債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約81.87%,這說明了還存在一部分電力行業上市公司沒能充分利用財務杠桿的優勢。資產對數平均值為22.64,企業資產規模相當。固定資產比率平均保持在53.69%的水平,體現固定資產在電力行業中占據重要位置。
(二)相關性分析
由表3分析可知,我國電力行業資本結構與公司規模和固定資產比重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在0.01水平上顯著);資本結構與凈資產收益率和公司的流動比率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在0.01水平上顯著),而資本結構與企業的成長性和營運能力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
(三)回歸的結果分析
通過表4、表5、表6可知,進入模型的解釋變量的方差膨脹率(VIF)均小于10,也就是模型中解釋變量的容忍度均大于0.1,這說明該回歸方程不存在嚴重的多重共線性問題。杜賓-馬森統計計量值DW=1.996,接近于2,表明該模型不存在自相關關系。判定系數(R Square)的值為0.393,經調整的判定系數(Adjusted R Square)為0.365,說明方程的擬和度不是太盡如人意。不過經分析,F=14.148,P<0.05,說明回歸方程有效擬合程度還是可以接受的,并可以認為具有統計學意義,我們可以接受該方程。同時得到回歸方程為:
DAR=0.243+0.014LnSize+0.069GOWTH-0.204ROE+0.169TANG-0.794CA-5.200CR
四、建議
在對于我國電力行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影響因素的研究中,在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兩個方面的假設和實證結果不一致,這體現了我國電力行業作為基礎且具有國有性質的壟斷行業在現階段有其特有的性質,而這也是電力行業急需通過改革所要改變的地方。在電力行業新一輪的改革中提高企業的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充分利用負債經營帶來的減稅效益,能帶來較好的財務杠桿的效益,能更好地提升企業的價值,改革的成效也就越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我國,要把電力行業的改革做得更好,更需要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只有企業自身做得較好才能從根本上具有優化企業自身資本結構的主動權,同時也才能達到在整體上優化電力行業資本結構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