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民
〔關鍵詞〕 生物教學;多媒體;學習興趣;分析能力;實驗能力;教學容量;復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 G633.9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18—0072—01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節約時間,加快課堂節奏,擴充課堂信息容量,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教學知識的全面理解和有效吸收。筆者就多媒體在生物教學中的優勢談幾點體會。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多媒體技術能把文字、畫面、聲音有效地融為一體,將教學內容形象、直觀、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生態系統的組成》這節課中,可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宏觀把握什么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有哪些組成成分,也可用課件展示一些能體現生態系統類型的優美圖片,給學生強烈的感官刺激,激起學生思考自然、觀察自然、探索自然的興趣,進而加強對學生的環保教育。通過這些視頻和圖片,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這些生動有趣的情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培養其熱愛科學的精神。
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人的思維是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的,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啟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逐步實現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如教學《細胞的有絲分裂》一節時,我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形態和數量變化過程,使課本上的平面圖形變成一個連續進行的動態過程,然后由學生自己概括出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規律,再加以總結。從而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
生物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很少有機會親自動手實驗,這就使一些概念、規律很難理解,學生接受起來非常困難。例如,在教學《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實驗》時,洋蔥從培養到取根、解離、漂洗的時間比較長,學生往往記不住,操作不妥,以致影響整個實驗效果,但如果事先將實驗步驟、注意事項等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出來讓學生預覽幾分鐘,學生在做實驗時容易得多,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實驗能力。
四、豐富課堂內容
傳統生物教學以言傳口授為主,具有較大的局限性,尤其容量較大的章節介紹起來很費力,再加上其他原因有時教師很難準確、及時、穩定地表達,影響學生對接受信息的效果。而多媒體技術則可以有效彌補這一不足,它可以把那些大容量的信息準確、及時、穩定地傳達給學生。如《植物的有性生殖》這節課內容較多,并且難以理清頭緒。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可控、直觀、靈敏、形象等優勢,展示植物有性生殖的過程與特征,既提高了學生的認識水平,又節省了大量的課堂時間,豐富了課堂內容。
五、提高復習效率
在生物復習課中,教師借助多媒體技術把準備好的知識網絡體系投影到大屏幕上,這樣既生動、直觀又可以使學生在瞬間回憶起以前所學的知識,省時高效,而且還利于分層教學、自主復習。實際上每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是不同的,教師把知識網絡呈現給學生以后,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對未掌握的知識有側重點地復習或重新學習,有的放矢,新舊結合,大大提高了復習的效率。例如,在復習“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或重點復習脂類代謝,或重點復習糖類代謝,還有的重點復習蛋白質代謝,所有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自主學習。
在生物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拓寬視野,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