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金融特色課程建設能夠帶動其他課程的建設與發展。分析了國際金融課程現狀,提出了國際金融課程特色設計總目標和要求,可從加強課程系統設計、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做強國際金融特色課程。
【關鍵詞】國際金融高職教學
國際金融作為研究國際間貨幣金融關系的一門學科,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務性和時代性。通過國際金融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對開放經濟的認識,系統而扎實地掌握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外匯與匯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貨幣體系等基本理論和基本原理;掌握外匯交易、外匯風險及管理和國際結算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并在實際業務中進行一定的運用;了解我國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學會在實際工作和個人理財中加以實際運用。由于該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和其他經濟類課程相比,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由于高職高專的學生知識基礎相對薄弱,學生往往覺得該課程抽象難懂,最后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和高職高專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如何探索一套適合高職教育的教學方法,以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是值得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高職國際金融課程現狀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特別是隨著我國加入世貿以后,國內金融市場正逐步開放,國際金融市場與國內金融市場呈現出聯動性的趨勢,國際金融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因此,許多經濟、金融部門需要大量金融人才。在關于國際金融困難度的調查中,有60%的學生認為國際金融課偏難,大部分學生認為基礎知識薄弱是學習國際金融的最大障礙,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不知如何運用所學的知識是學習中的最大困難.學生在國際金融的學習中,主要問題并不是對國際金融知識本身的理解,而在于前期的基礎和后期的運用。國際金融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從貨幣銀行學和貿易學中分離出來,同時涉及宏觀經濟學和會計學的知識。這種學科特點決定了學好國際金融必須具有良好的前期學習基礎。同時,所有系統知識的學習最終還是要能夠運用到實踐中。學生不僅要在課堂上了解知識是如何運用的,而且還要進行實踐的鍛煉。這就要求國際金融課的教師要注意結合國際金融課學科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處理好知識的系統學習與實際運用的關系
二、高職國際金融特色課程教學建設
(一)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目的和培養目標
進入21世紀,隨著中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各行各業都會面臨著經濟全球化的壓力。大到如何分析國際金融變化的規律,防范金融危機,維護本國金融秩序的穩定;小到如何防范匯率波動的風險,參與國際證券市場投資等等,知識都是我們在開放的經濟環境下必須掌握的內容。國際金融學正是研究國際金融諸現象的發展變化規律的一門科學。通過國際金融學課程的學習,可以提高對開放經濟的認識,系統而扎實地掌握國際收支、國際儲備、外匯與匯率、國際金融市場、國際貨幣體系等基本理論和基本原理;掌握國際投融資、外匯交易和國際結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匯風險、利率風險的技巧,并在實際業務中進行一定的運用;了解我國涉外金融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學會在實際工作和個人理財中貫徹執行。通過對國際金融的學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為我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目標。
(二)增加實踐操作教學的課時,培養應用人才
不要認為實踐教學僅是作為理性認識的驗證而依附于理論教學,因而不注重學生實踐課程的設置。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理論功底并非他們的長項,如果教師一味的按照本科生的精英教育模式來教學,對于高職高專的學生來說是很難接受的。其強項是實際操作的動手能力。因此,教師要根據生源特點,著力在實踐上下功夫,使學生在實踐中學理論,在應用中掌握理論。對于國際金融這門課,有很大程度上需要利用仿真實驗室或計算機房對學生進行外匯交易的訓練,使學生能掌握不同形式外匯交易的程序、技巧以及外匯買賣的時機等一系列實際業務的操作,同時在操作的過程中又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理論知識。因此,教師應該加大實訓課程的比例,在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提高綜合分析能力。
(三)利用對我國現有金融市場參觀的感性認識,建立模擬市場進行實踐操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金融基本理論與實際業務有機的結合,解決金融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是教學的關鍵。國際金融雖然是一門著重金融基礎理論的專業基礎課,但我在教學初期就作出了相關實踐環節作業布置,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銀行、證券公司或保險公司作實踐調查,如到銀行了解有關匯率、利率之間的相互關系等有關問題。特別由于目前居民金融意識較強,相當的家庭都有金融投資(股票、債券、保險),故可在講述證券市場這一節內容時,就布置大作業即通過對我國整個國民經濟宏觀背景出發,結合行業周期和具體單個企業發展的基本面分析出發,模擬證券市場的操作,在合理投資價格下選擇有投資價值的上市公司進行投資,并寫出簡略的投資報告。學生們在得到任務后,很興奮,借書的借書,查數據的查數據,有的學生回家與從事證券投資的父母直接進行投資咨詢,同時在教學中,隨時進行實時跟蹤并對具體市場發生的重大事件進行分析討論,及時糾正錯誤的投資理念。
(四)在內涵建設上堅持產學一體化,培養高技能的應用型人才
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產學結合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作為一所高職院校,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并努力在內涵建設上下工夫,走產學結合的道路。堅持產學研有機結合是辦好高職教育的必由之路。必須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做到學校與企業結合、產與教結合、教與學結合、教學與科研結合、學業與專業結合、專業與產業結合、專業與就業結合、就業與創業結合。根據產學結合的基本要求構建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制定科學的人才培養方案,建構協調的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成立相應的教學改革指導委員會和產學合作工作委員會,使校內、外教育因素的結合與校內各種教育因素的結合達到和諧統一,形成教育合力。做到教師導學與學生自學結合、服務助學與管理促學結合、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校內實驗實訓與校外實習實訓結合、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結合、形成性考核與終結性考核結合,切實搞好教學過程監控和教學質量監控。
參考文獻
[1]徐彩.關于高職高專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探討.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0-11
[2]秩名.從“主動實踐”看高職《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2011-06
[3]對高職高專《國際金融實務》教學方法的思考2011-11
[4]趙揚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方法淺探蘇州職業大學學報
[5]陳雪國際金融課程教學改革探討現代商貿工業
作者簡介:徐火軍(1973-),男,湖北黃岡人,黃岡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經濟類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