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林
【摘要】 在許多學生眼中,數學課是一門枯燥而乏味的課程,對小學生來說,情況更是如此. 本文針對這一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從當前的教育現狀出發,從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從幾個方面解決這一教學難題.
【關鍵詞】 小學數學;枯燥;興趣
小學生年齡大多在六歲到十二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活潑好動,感性思維比較強. 他們專注于某一件事物的時間不會太長,大概維持在二十分鐘. 他們喜歡形象化的東西,抽象化的東西常常使他們感到厭煩. 數學,是一門與數字、圖形打交道的科目,沒有任何的趣味性可言,就因為如此,許多小學生常常提起數學課就頭疼.
除去數學課的學科特點不談,當前的教學方式也常常會使這些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不高,甚至于厭倦. 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這是數學教學中所存在的最大問題.
一、學生厭煩數學的原因
1.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考慮兒童的生理特點. 教師備課時,只是考慮把知識較完整、全面地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他們并沒有過多考慮接受這些知識的對象是兒童,是一群活潑好動、喜歡參與的孩子. 這樣的教學方法強調的是老師“教”,并沒有使小學生參與到課堂中,這樣就會使孩子在課堂上越來越“默默無聞”,使孩子離數學越來越遠.
2. 教師為“教”而“教”,使教學活動脫離了生活實際. 其實數學,歸根結底是與生活密不可分的. 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把實際問題與數學知識聯系起來,那這些數學知識就僅僅只是數字與符號而已. 這樣的一種情況,孩子能喜歡嗎?
3. 教師語言過于書面化,缺乏趣味性. 許多教師認為數學是一門較為嚴謹的課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他們的語言總是一板一眼,缺乏生動性. 在小學生眼里,教師和數學與他們之間的距離很遙遠,他們不會很好地融入課堂中,更不要說喜歡數學、愛上數學.
二、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很重要
我國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一句話就表明了愉快接受新知識的重要性. 小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習的情緒高漲,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疲勞感會延后,旺盛的學習精力和高度的學習興趣會充滿整個課堂. 而且,學生的內心世界會更加活潑、開朗,從而有效地改善他們的各種能力,提高智力水平. 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這樣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說明有興趣是學好知識的關鍵. 而且,根據教學實踐,我們也可以發現如果學生對課堂充滿好奇,才會喜歡課堂,才會有更強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 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和心理特點,想辦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融入課堂,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三、使學生愛上數學課要做到
1. 對待枯燥無味的數學知識,教師不能照本宣科,將概念或者定義依次介紹給學生. 教師要多思考,懂得哪種方法最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 小學生喜歡形象化的東西,教師不妨將數學課上的新知識轉化成有趣的小問題,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學習的熱情就會高漲. 比如在學習珠算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巧設懸念,請學生猜測是珠算還是計算器的計算速度快,學生會七嘴八舌,說什么的都有. 于是,教師用珠算,某一名同學用計算器,分別計算同一組算式,結果教師用珠算的速度居然超過使用計算器的速度. 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一下子提高了,都想練就老師那樣的技能. 接下來的新知識,學生會學得又快又好.
2. 教師要善于將數學知識同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 學生會感受到生活與數學有很大的關系,他們不會認為數學是學而無用的東西,甚至,他們覺得能夠用自己剛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會感到很自豪. 因此,學習數學的時候,他們的情緒會很高漲,能夠幫助學生多思考問題,訓練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如,在教授“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這一問題之前,教師可以把教室的長度、寬度以及方形瓷磚的尺寸先告訴學生,要學生運用接下來的新知識快速得出所用瓷磚的數量. 為了解決老師提出的實際問題,學生會表現出極大熱情,認真地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計算方法. 通過這個活動的設計,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深切感受到了數學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認識到數學的應用價值,提高了學好數學的信心.
3. 教師的課堂語言要風趣,善于抓住兒童的心. 教師的課堂用語如果能風趣、幽默,能夠使課堂氣氛輕松愉快,能夠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 比如開始上課了,學生的注意力不會立刻回到課堂上,教師不妨設計一個小游戲或者給學生開一個小玩笑,學生會很快進入課堂,演好自己的角色. 小學生的注意力保持時間很短,只有二十分鐘,就在學生注意力降低的時候,如果教師能夠適時地幽默一下,相信孩子們的情緒又會回到開始上課時的狀態. 總之,幽默的語言能夠使數學課堂變成輕松有趣的陣地,使孩子們不得不愛上數學.
所以,作為數學教師,要想辦法提高學生興趣,使他們愛上數學課堂,這樣才能使學生參與其中,課堂才會出現生動活潑的局面,最終才會出現學生“愛學”、“會學”的好現象,才能扭轉數學課堂枯燥乏味的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