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劉凱
摘要: 大學不斷擴招,大學生越來越多,但是伴隨著學生數量的增多,學習質量的提高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導致大學生學業不良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從心理學角度探析大學生學業不良的內部原因,并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學業不良管理對策
一、引言
從1963年Kirk首次提出learning disabilities的概念后,各國便開展了關于學業不良的研究。學業不良,在我國教育實際較普遍采用的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學業成績未達到各年級各學科教育所規定的及格標準者”。[1]造成學業不良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從專業承諾、學習策略、學習動機、學業效能感等方面探討學業不良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管理對策,以期為大學生學業不良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理論指導。
二、大學生學業不良的原因
1.專業承諾較低。
大學生專業承諾,是大學生認同所學的專業并愿意付出相應努力的積極態度和行為,反映大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認同和喜愛,并愿意付出努力和良好的行為表現等積極的學習心理。[2]
大學生的專業承諾直接關系到學習興趣,大學生喜愛自己的專業承諾高,才會對本專業抱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并具有學業堅持性,在學業中面對困難時能夠積極應對。然而目前大學生進入高校時,很多是因為職業導向或者受他人影響選擇了本專業,而導致專業承諾較低,不喜歡本專業,提不起學習興趣,從而影響了學習成績,導致學業不良。
2.學習動機不足。
學習動機是學習者學習的動力,反映著學習者的需要、目標與追求,是影響學習的一種重要的非認知因素。[3]學習動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這個系統包含著一系列的子系統,如自我評價子系統、目標子系統、歸因子系統,等等,它們反映著動機的不同側面,對個體的學習活動發揮著一定的動力作用。[4]由于學習動機具有這種動力特征,便會對學習者的認知活動及其結果產生影響。有研究表明,學業不良的大學生與非學業不良的大學生是存在顯著性差異的。他們的內在動機不如非學業不良的大學生。這種學習動機的差異導致一些大學生學習時動力不足,進而導致學業不良。
3.學習策略不當。
學習策略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效率,增強學習效果,有目的有意識地制訂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的方案。學習策略的核心是學習具有計劃性。根據學習策略覆蓋的成分,邁克卡等人(1990)將學習策略概括為認知策略、元認知策略、資源管理策略。其中認知策略包括:復述策略、精細加工策略和組織策略。元認知策略包括:計劃策略、監視策略和調節策略。自管管理策略包括:時間管理策略、學習環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社會資源利用策略??梢钥闯?,學習策略不當不僅僅是學習方法不當,學習策略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學業不良。
4.學習歸因不當。
歸因風格往往表明了一個主體對他所取得的成就或遭受的失敗、挫折的態度和看法,即將自己的成功或失敗主要歸因于自己的能力、主觀努力等內部因素,還是歸因于運氣、外來幫助或事情的難度等外部因素。[5]學業不良的大學生往往傾向于將考試失敗歸因于穩定的內部因素,如缺乏能力;而把考試成功歸因于不穩定的外部因素,如運氣較好。這種歸因方式長期存在,便會導致大學生缺乏自信,并導致學業情緒不良,加劇學業不良。
5.學習效能感低。
自班杜拉(1977)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論后,自我效能感的研究已經成為心理學一個重要研究領域。學習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領域內的表現。學習自我效能感指個體的學業能力信念,是學習者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個體對控制自己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6]學習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習者的學習努力程度、面對挑戰性任務的態度、學習的堅持性、學習策略等方面。學業不良的學生在學習方面的自信心低于非學業不良的學生,導致在學業堅持性和學業努力程度等方面造成差異,影響學業成績。
6.學業情緒不良。
學業情緒這一概念是德國心理學家Pekrun等人在2002年明確提出的,是指學生在學校情境中設計的所有與教學、學習過程、成就等有關的各種情緒體驗。例如學習過程中的興奮,成功后的自豪,以及與考試相聯系的焦慮,等等。[7]學業情緒分為積極、中性和消極三類。消極的學業情緒主要包括憤怒、焦慮、失望、羞愧、厭倦等。學業情緒與學業成績之間會產生相互作用,學業情緒不良會導致學業不良,并會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7.學業適應性差。
學習適應性是指個體調整自我,以順應變化的學習環境和需要的能力,它包括個體對外適應的對內調適的雙過程。[8]學習適應性包括在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技術、學習自主性、學習環境適應、教學方式適應、學習內容適應等七個方面的適應。學習適應不良,是指在學習過程中不能根據學習條件的變化積極主動地進行身心調整,導致學業成就和身心健康達不到應有發展水平的學習干擾現象。[9]大學是一個與高中不同的環境,學習模式與教學模式都有不同,不同的學生學業適應性不同,學業適應性差的大學生便會導致學業不良。
三、大學生學業不良的管理對策
1.重視學習適應方面的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
很多人認為對大學新生適應方面的指導僅限于大學一年級,并且大部分學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其實不然。大學生被動地適應大學生活和積極主動引導大學生適應大學生活是不同的。高校注重在大學初期對大學生的適應性指導,不僅會縮短適應的時間,而且會避免由于適應不良導致的心理亞健康狀態,以及學業上的不適應和排斥。當學生剛剛從高考走過,進入陌生的大學生活,難免迷茫和不適應。只要做好預防工作,及時做好指導,就可以盡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問題。
2.培養學習興趣,形成恰當的學習動機。
培養大學生對本專業的學習興趣,即提高專業承諾,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優勢和特點??梢酝ㄟ^講座、班會等形式使學生了解本專業,也可以通過網絡等平臺了解本專業的就業形式和就業方向。同時要注重通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幫助大學生制訂學習計劃,樹立人生目標。當學生對本專業產生興趣時,才會具有學業堅持性,在面對困難時才會更積極地解決困難。而大學生的學業動機包括自我提高的內驅力和適應今后社會需要、實現自我價值的外驅力。[10]對學習有興趣,學習主要是為了自我提高,由興趣引發的學習動機便更持久。但是也要注意,學習動機并非越高越好。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對于中等難度的學習任務而言,動機水平在中等的時候學習效率最好。
3.提高學習自我效能,形成恰當的歸因風格。
學業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身成功完成學業任務所具有能力的判斷與自信。[11]在探討歸因風格與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發現,人們的自我效能感不僅僅是由先前的活動結果本身和他人的評價決定的,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人們的對先前活動結果和他人的評價做出什么樣的歸因決定的。[12]只有當成功被歸因于穩定的、內部的因素時,個體才會產生較高的自我效能感。當失敗歸因于內部的、穩定的因素時,個體便會產生較低的自我效能。當個體將成功或者失敗都歸因于外部的、不穩定的因素時,自我效能感不會受到影響??梢姡瑲w因風格會導致自我效能感的降低。因此,在學業上,要注意對大學生學業歸因的引導,使之能夠恰當地面對學業成敗,保持較高的學業自我效能感,促進學業進步。
4.注重學習策略的培養。
學習策略是一個相當復雜的系統,不僅僅是學習方法。學習策略主要包括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學習策略是可以通過教學和訓練提高的。其訓練的主要方法有指導教學模式、程序化訓練模式、完形訓練模式、交互式教學模式和合作式學習模式,在訓練時要遵循基本的原則。但是要注意學習策略的知識并不是孤立的,不能脫離專門知識而單獨訓練。專門領域的基礎知識是利用學習策略的前提,在訓練學習策略時,教師要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學習策略,并優化自己的教學步驟,為學生提供可以效仿的程序,同時也要對學生進行啟發,使其有意識地內化學習策略。只有學習策略被接受并且內化形成自己的學習策略時,才會促進學習。
參考文獻:
[1]沈烈敏.學業不良的相對性涵義及測定的實證研究[J].心理科學,2004,27,(1):88-91.
[2]吳劍琳,周明旺.大學生專業承諾對學習興趣與學習績效的中介作用研究[J].校園心理,2010,8,(2):97-99.
[3]李燕.大學生學業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與學業情緒的關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
[4]汪玲,郭德俊.元認知與學習動機關系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3,26,(5):829-833.
[5]宋海燕.對高校差生現象的思考[J].西昌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1,(2):110-125.
[6]邊玉芳.學習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編制[J].心理科學,2004,27,(5):1218-1222.
[7]趙聯防.大學生學業情緒、學校歸屬感和心理健康的關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9.
[8]王華蓉.大學生學習適應性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6.
[9]張華玲,葛明貴.大學生學習適應不良的表現及其對策[J].煤炭高等教育,2009,27,(4):71-73.
[10]楊渝川,王衛紅,張慶林.中國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因素結構研究[J].南京師范大學學報,1996,(2):67-72.
[11]謝紛暉.大學生學習投入、學業自我效能感與學習績效的關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0.
[12]趙倩.社會支持、自我效能、歸因風格對大專生應對方式的影響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