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勝緒
【摘要】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學生對某學科情有獨鐘,問之,我喜歡. 這里的喜歡就是興趣.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特有的抽象性. 要想學好數學,就需要付出相當程度的腦力勞動. 如果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就不會把精力投入到刻苦鉆研數學知識中去,就會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厭惡至極. 反之,如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鉆研、學習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教師應把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放在首要位置,使學生熱愛數學,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 數學;興趣;培養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智力水平相差不大,而諸如動機、興趣、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卻有很大的差別,且這些非智力因素是造成學生素質差異的主要原因. 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常常會看到學生對某學科情有獨鐘,問之,我喜歡. 這里的喜歡就是興趣.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永遠勝過責任感 . ”興趣直接影響人們的活動動機,興趣是思維訓練的一種“內驅力”,人們一切積極、主動的活動,都是由于產生了濃厚興趣而開始的. 興趣可激發情感,喚起某種動機,改變原有的態度. 心理學認為,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中最活躍的因素. 興趣是求知的起點,是培養思維和提高能力的內在動力,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成為主動學習與探索學習的動力,對開發學生的智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數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特有的抽象性. 要想學好數學,就需要付出相當程度的腦力勞動. “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疑是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 ”如果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就不會把精力投入到刻苦鉆研數學知識中去,就會對數學產生畏難情緒甚至厭惡至極. 反之,如激發了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鉆研、學習數學. 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 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內部動力,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 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有了學習的方向. 有了興趣這塊敲門磚,學生就會主動進入豐富多彩的數學世界,教師的教學就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以說,一個教師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培養起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并使之能長久地保持.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作為教師要善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興趣得以持久,進而轉化成學習的動力”放在首要位置,要時刻注意發掘教材蘊含的非智力因素,審時度勢,把握時機,因勢利導地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熱愛數學,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愉快地探索,以便打開數學之門,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那么,一個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怎樣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并使之能長久地保持下去呢?下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著重談一下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一點體會.
一、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廣開思路,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求知
這里的問題指學生迫切希望獲得解答的關于數學教學內容的疑問. 這樣的情景不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靈機一動想出來的,而是在備課時就應精心策劃的. 愛想象是人的本能. 精彩的問題情境對學生來說很有吸引力,使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驚訝感情——是尋找知識的強大源泉. ” 數學教學應當創設一種有利于培養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的數學情境,提出問題,構造猜想,形成智力思考場;提供有啟發意義的材料,為學生琢磨數學思想提供必要的時間;重視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提出個人見解、切磋交流. 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數學活動中獲得知識、發展思維,同時獲得美的享受.
二、數學知識生活化,通過趣味數學改變學生對于數學的態度
數學是來源于生活的,所以最終還要回到生活. 趣味數學就是那些看起來容易理解并能引發學生興趣的數學內容.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的聯系,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實踐應用環節,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 如果每天讓學生面對枯燥的數據進行操作,學生就不會感到數學的多姿多彩.
三、改變傳統教學方式
一說起數學老師,很多人的印象就是:古板、嚴肅、不茍言笑、嚴厲.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印象呢?其實原因就在于以往的數學教師只采用一種方式教學:講授法. 而且在講完后會布置鋪天蓋地的作業,使得學生不得不兩耳不聞窗外事,一頭扎進數字堆里. 這不是講授法本身的錯誤,而是教師沒有意識到單一的方法會引起學生的厭惡情緒. 因此,在現代數學課堂里,應該看到的是多種方式共存的局面. 這就需要教師放下架子,改掉以往一如數學本身嚴密性和邏輯性的嚴肅臉色,配合現代科技所提供的各種教學手段,試用各種教學方式.
四、注意培養學生的方法意識和簡化意識
評述數學思想,提煉數學方法,提供學習的有效武器是數學教學的一種重要意識,培養學生數學興趣的關鍵是,使學生理解數學思想,掌握數學方法;自然將問題表達清楚,除去次要的干擾因素,突出概念的核心,著重發掘概念的深層含義,從語言上體現數學的特點,精簡恰當,準確有據,邏輯性強. 對教材進行適當加工,化繁為簡,對課本中較復雜的問題進行提煉,使其簡明扼要,重點突出. 教師在教學中要逐漸滲透方法意識與簡化意識,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找到學習數學的方向,克服對數學的恐懼感,找到成功感,進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五、善于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多媒體和網絡資源開始普遍進入課堂教學,既能耳聞,又能目睹,這樣的教學效果別具特色. 電教媒體具備獨有的特點,集聲、色、光、圖為一體,以其特有的方式使學生多種感官同時受到刺激,促使情感思維信息在傳遞與反饋方面形成快速交互,從而激發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的迅速萌發,促進學生全面、均衡、主動的發展. 為了更好地體現教學的全過程,利用多媒體,把教材中靜止的圖片轉變成動態的畫面,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相對粉筆,多媒體課件教學色彩鮮艷、圖片資源豐富,并可順利實現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眼睛、耳朵得到放松,體驗學習的愉快和成功的幸福,提高學習的興趣.
六、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實踐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 ”數學的學習方式不再是單一的、枯燥的、以被動聽講和練習為主的方式,它應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 學生要有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具體現實背景的活動中去研究、去探索,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實踐活動. 操作學具既可以開發利用右腦,促進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又能讓學生智力的內部認識活動從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認識的內化,促進認知結構的形成和學習技能的提高,從而達到智慧的生長和創造力的凸現. 瑞士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的“知識來源于動作”和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的“兒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運用直觀手段,豐富學生的感知材料,使他們的眼、耳、口、手、腦等多種感官都“參加”到學習活動中來,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把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結合起來,促使他們自覺地學習. 在引導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創設情景,誘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啟發思維,使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
七、通過作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了更好地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課后作業應從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出發,但又要讓學生對每一節課的知識都能達到消化、理解和鞏固. 為此布置課后作業要有層次性,作業量與難易程度要與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承受能力相適應. 使每一名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這樣才能達到既鞏固所學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目的.
八、通過數學史及數學家的故事培養學生的興趣
我們還可以以“情”來觸動學生的興趣. 這種情包括數學家們奮斗的感動之情以及他們為國爭光的自豪之情. 因此,適當的時候我們可以介紹一些數學史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