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東
【摘要】 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成了數學教學中的一個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文章主要從轉變教學觀念、精心備好每一節課、注重課堂教學中的反饋、注重課后對教學過程的反思等四個方面來論述這個問題.
【關鍵詞】 數學;優質高效;教學
在新課程講究教學效率的背景下,“怎樣打造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成了數學老師們迫切需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下面根據筆者教學經驗,對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轉變教學觀念
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教,學生學. 現代的教學觀認為:教學就是教師有效、合理地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使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學得主動. 要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建立符合現代教學觀的嶄新體系,努力做到“五個轉變”和確立“四種教學觀”.
“五個轉變”是指:① 由單純的“應試教育”轉變為全面的素質教育;② 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啟發式的教學方法;③ 由局限于課堂的封閉教學轉變為課堂內外相結合的開放性教學;④ 由單純傳授知識的教學轉變為既傳授知識,又發展能力的教學;⑤ 由“一刀切”的教學方法轉變為因材施教.
“四種教學觀”是指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確立如下四種觀念:① 整體觀. 即用整體觀點指導課堂教學,從整體上進行數學教學改革,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中各種因素(教師、學生、教材等)的積極性,使它合理組合,和諧發展,實現課堂教學整體優化. ② 重學觀. 就是要求教者重視學法指導,積極地把“教”的過程轉化為“學”的過程. ③ 發展觀. 不但要引導學生有效地學習,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能力,發展智力. ④ 愉快觀. 要把愉快因素帶進課堂,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
二、精心備好每一堂課
備課是起始環節,是加強課堂教學計劃性、預見性的前提,也是實現課堂教學高效率、輕負擔的重要保證. 經過實踐,初步形成了以“導學學案”為載體的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法. 學案不同于教案,學案和教案一個側重于“學”,一個側重于“教”. 因此要想真正實現課堂的優質高效,要想把整堂課學生的學習“導”好“導”活,關鍵在于學案的編寫設計上,編寫的學案要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課堂教學中注重教學反饋
教學反饋是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的主要環節之一,是新課改一直重視的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加涅認為,“學習的每一個動作,如果要完成,就需要反饋” . 數學課堂教學反饋,一是要有及時性.二是要有準確性.
1. 重視學生在情感態度上的反饋
數學相對其他科目來說,確實比較枯燥乏味一些,因此要重視學生在情感態度上的反饋,讓學生愿學,樂學. 在數學課上,學生愿不愿學,學得怎么樣,這些信息都會體現在他們的表情上. 另外,課堂反饋和評價應盡量用具有激勵性的言語,使學生了解應該從哪些方面進行學習,應該以什么樣的標準評價自己的學習. 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課堂學習的效果. 例如,教師對答題出錯的學生說:“再努力想一想,你會有新的發現的!”而對于那些不簡明扼要回答問題的學生,給予“還有更簡練的說法嗎?”的評語.
2. 在反饋形式上要體現面向全體
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使人人都能參與數學的學習活動. 偏愛“尖子”學生,帶來的肯定是反饋信息的失真和課堂教學的兩極分化. 所以,應改進反饋方法,根據問題的不同,合理地采用小組討論、自學質疑、生問師答、生問生答、小組提問集體討論作答等多種反饋形式,創造讓全體學生參與、展示的機會.
3. 反饋要體現分層思想,切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重視個體差異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就應當承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展的不平衡. 個體差異是一種寶貴的教學反饋資源,可利用差異,加強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反饋矯正在互動中進行. 如在教師的指導下,有時通過讓學困生回答有一定難度的問題,并利用其中的錯誤與缺陷激發中、優生進一步思考. 反之有時提問中、優生,而目的是給學困生做示范,期望他們能從中學到方法與思路. 在示范性回答后,讓學困生復述再現,強化記憶. 這樣,使一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或平時比較少主動回答問題的同學也有參與的機會. 同時,他們在互動中,不知不覺地學到知識,矯正知識,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自信心,也促進了學生在課堂中敢說、敢問、敢議、敢于表現自我.
4. 注重當堂檢測反饋
通過當堂檢測反饋,教師不僅可以準確了解學生“學”的情況,還可以發現教師“教”所存在的缺陷,從而為教師進一步改進教學方法提供重要依據.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情況下完成五分鐘左右的檢測題,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做事迅速、認真和自主解決問題的習慣,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與教師的課外負擔.
四、注重課后及時自我反思,提醒學生進行自我反饋
“教師的成長 = 經驗 + 反思”,弗賴登塔爾教授也指出:“反思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核心和動力.”教師應通過集體備課交流和教學后記的整理,及時反思自己在教學安排、教法等多方面存在的不足,制定補救措施,合理有效地調整后續教學. 同時經常提醒學生進行自我反思. 例如,培養學生保留錯誤答案的習慣,有的學生為了使作業看上去工整、干凈,往往將所犯的錯誤“毀尸滅跡”,但時間一長,又會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將其保留,做上一定的記號,就可以時時提醒自己,避免“重蹈覆轍”. 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寫“反思錯誤習題集”,使“失敗”真正成為“成功之母”.
如何打造優質高效的數學課堂,是每一個教師苦心研究的課題 . 我相信只要有心,就能使自己成為這方面的先行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 (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