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志萍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課程改革極力倡導的學習方式. 尤其是合作交流,它在培養學生合作精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成績等方面成效顯著. 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初中數學是學生必須學好的課程. 那么,應該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來建構高效的初中數學課堂呢?本文以此為主題展開探討.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內涵及其價值
所謂合作,是指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人,為了達到共同的目標而在行動上互相配合的過程. 而小組合作學習是近些年來,為了完善班級授課制而產生的一種教學方式. 這種教學方式建立在社會心理學基礎之上,在承認課堂教學為基本教學組織形式的前提之下,學生和學生結成合作小組,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如今,小組合作教學方式得到了廣泛的重視,而山東省即墨二十八中“和諧互助”的教育模式使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這種教學方式的益處. 它通過“學生教學生”、“學生練學生”,最終實現了學生之間的雙贏,并充分體現了學生自學探究,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精講多練,當堂鞏固的和諧教學理念,便于教師操作,能夠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大大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即墨二十八中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益處發揮得淋漓盡致,而留給我們的思考就是我們應該如何利用這種教學方式來提高我們的教學效率,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小組合作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運用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教學組織形式,使用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一種包容、開放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小組成員都得到發展,相互促進、相互激勵,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在我們的初中數學課堂上應用小組合作學習,關鍵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劃分小組,開展師徒培訓
我們都知道,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沒有兩條同樣的河流. 同樣的,世界上也沒有兩個相同的人. 每個初中生都有自身的特點,他們中有的人數學能力好,有的較弱;有的人思維能力強,有的稍微差些. 所以數學教師必須意識到初中生之間的個別差異. 在實施小組合作學習之前,先劃分好小組. 分組原則:兩人結對,“門當戶對”,關注弱勢群體,體現“扶貧”策略.
1. 小組的劃分
教師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和興趣愛好等將他們劃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大類. 然后,把全班學生按照優秀—一般,良好—較差的座位調好,兩個人中有一個成績好點的,作為師傅;成績差點的,就是徒弟. 這種分配方式縮小了師徒間的差距,既均衡資源,又避免資源浪費. 實施二人小組師徒搭配是實施小組合作教學策略的前提. 可以使學生之間優化組合,互幫互助,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2. 師徒培訓
由于學生之間有個別差異,所以教師還應該進行師徒培訓,明確師父與徒弟的職責,以此減少師徒之間的摩擦,使他們盡快進入角色.
如:師傅的主要責任是教會徒弟學習的方法,督促、管理和幫助徒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使徒弟掌握基本知識. 在這個過程中師傅在教會徒弟的同時,不但鞏固、深化了自己的所學知識,提煉了優良的學習方法,而且提高了師傅的自主學習能力. 徒弟的主要任務是按照教師、師傅的要求,逐步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上課能夠積極地發言并能清晰地表達自己、掌握基本的學科知識、使自主學習的能力得到鍛煉.
教師對師傅不僅要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更要注重對師傅“講課”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做名副其實的“小老師”,起到“領頭羊”的作用. 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教育徒弟:應滿懷感恩之心,虛心接受師傅的輔導,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不懂就問.
(二)合理利用“五步”法
1. 交流預習
教師在作業中要布置課程預習作業,提前讓學生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以便上課時解惑. 在上課的前3分鐘,讓師徒合作檢查預習作業的完成情況,并提出疑問.
2. 探究問題,明確合作學習方向
首先,教師可以在全班講解例題,然后布置一些有針對性的、具有典型性的問題分配給每個小組. 在組內,師父和徒弟一起做題,等各自做好題目之后,彼此交換,互相監督. 如果徒弟遇到不會的問題,師傅就負責把徒弟教會,如果師傅也不會,可先向其他師傅請教,再教會自己的徒弟,如果師傅們都不會,最后由老師講解. 課上回答問題時,兩人起立,徒弟先答題,如果有遺漏的地方,師父要及時補充、點評或發表感言. 在這樣的過程中,師父與徒弟都可以查缺補漏,同時能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3. 分層提高,體驗合作學習的喜悅
合作學習小組是一個小集體,每個成員都應該有相互合作的精神,達到共同進步. 當然,要在短時間內讓所有學生達到同步提高是不可能的.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小組成員互相幫助,讓師父幫助徒弟一起解答題目,讓各小組成員在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比如,以教授“中心對稱圖形”為例,教師可以先讓師父教會徒弟關于“中心對稱”的概念,然后讓師父先做題目,讓徒弟吸收概念,以這種方式來實現學生的分層提高.
4. 總結歸納,教師及時提供幫助
在課程將要終結之時,數學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回顧本節課的新學知識. 教師與學生要一起總結知識點和解題方法. 學生先小組交流,再集體交流,教師進行補充,糾正或點評. 對優秀的學生,教師要予以表揚,樹立典型. 如:當師徒都舉手,并且徒弟答對了,可以朝他們伸兩個大拇指或掌聲鼓勵. 并可評出本節課的“黃金搭檔”、“鉆石組合”等.
5. 鞏固反饋,采用激勵評價
在鞏固反饋階段,數學教師也不可掉以輕心,這個階段的學習往往起著“畫龍點睛”的效果. 首先,數學教師可以出示一、兩個典型數學題,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當堂完成,然后及時點評,并及時采用激勵評價,如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及時知道自己所學知識的程度,讓他們及時得到正確的反饋,這樣他們才能有的放矢地改進自己的學習.
合作是一種優秀的品質,需要教師長期的培訓和耐心的培養;合作也是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需要教師有效地實施和合理地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