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耀云
摘要:1994年4月20日,中國正式成為第77個真正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經過18年的發展,中國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一些大大小小的社會熱點事件,經過互聯網炒作,瞬時會鬧得沸沸揚揚,時常也會導致不理智的群體性事件發生。那么,在這些社會事件中,知識分子、普通市民、政府職能部門在互聯網上都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知識分子的話語是否能很好的傳播,能否積極引導網民向健康理智的方向發展?本文將探討互聯網上知識分子話語權的現狀、轉變、遇到的挑戰及應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知識分子;話語權
中圖分類號:D03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544(2012)11-0155-04
1994年4月20日。中國正式成為第77個真正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18年過去了,中國互聯網從最初只能進行電子郵件接發,到如今已發展成集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多種信息即時相互交流,相互參與的多媒體互動平臺。多種信息在互聯網上以超越時空的形式集中顯現。多種社會矛盾和糾紛此起彼伏,據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2010年《社會藍皮書》中指出,2009年影響力較大的社會熱點事件30%是由網絡爆料而引發公眾關注的。互聯網對社會的影響力與日俱增。一些大大小小的社會熱點事件,經過互聯網炒作,瞬時會鬧得沸沸揚揚。時常也會導致不理智的群體性事件發生。那么,在這些社會事件中,知識分子、普通市民、政府職能部門在互聯網上都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知識分子的話語是否能很好的傳播,能否積極引導網民向健康理智的方向發展?本文將探討互聯網上知識分子話語權的現狀、轉變、遇到的挑戰及應采取的對策。
一、一起普通交通事故引起的網絡大擴散
2010年1月8日,四川省內江市發生一起車禍,46歲的內江市市民張厚明和23歲的兒子張海波駕乘兩輪摩托車,由沱江方向往凌家鎮方向行駛。當摩托車行至白方路25公里處時,與劉國華駕駛的大型公交車迎面相撞。張家父子雙雙受傷。因為在高速公路上堵車嚴重,內江市中醫院的120救護車2個小時才趕到出事現場,救護醫生初診張厚明的結果是:呼吸以及心跳停止,病情判斷是死亡,就地處理。隨后交警將死者拉到當地殯儀館。幾個小時后,死者家屬在殯儀館發覺張厚明并未死亡,并再次求救120,這次來的是內江市第六人民醫院的救護車,檢查的情況為:體溫36.8攝氏度,脈搏74次每分鐘,呼吸18次每分鐘。1月8日晚上8時,即在從冰棺里被家人“救出”1小時左右,內江市第六人民醫院出具了張厚明的死亡通知書。事后,張家拒絕將張厚明的尸體停放于醫院的太平間,并希望內江市中醫院對張厚明的死亡做出解釋。1月9日凌晨5時許,內江市政府工作組與張家就此展開協商,談判毫無結果。就在此時,談判的會議室外,突然出現幾十名手持盾牌的特警,把張家家屬隔離在會議室內。而另一邊。則有十幾名不明身份的人員與張家的親人搶奪張厚明的尸體,相互問發生拉扯。張家親戚一年僅一歲的小孩被摔在床上;張厚貴欲用手機拍照,手機被奪走扔進馬桶。終于,尸體被搶走。此后,內江市一名交警負責人表示,這是警察在依法行政,“按照規定,因交通等意外事件死亡。死者尸體必須在有資質的地方進行保存。可以不征得家屬的同意”。對于“死而復活”的問題,內江一官員稱也許張明厚休克了,而醫生檢查時疏忽,后來送殯儀館的路上可能“被顛簸而導致活過來了”。在賠償問題上,張家要求賠償152萬元并追究相關人員刑責。而政府一負責人表示,按照農村人口與城鎮人口賠償的差異,張厚明(農村人口)最多只能獲得15萬元的賠償,政府賠償20萬元,“已是多給”。
本來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交通事故,但只因“死而復活”、“特警搶尸”、“城鄉死亡賠償差異”及官員“神奇救生術”等令人驚異的鏡頭,瞬時間全國各種媒體跟風報道,此事件迅速成為2010年年初第一個社會公共事件。截止2010年3月31日10時,作為信息集散地的互聯網上。搜索四川內江、殯儀館、冷藏等關鍵詞,百度檢索到的網頁20.3萬篇,有道10.1萬篇,而谷歌高達40.9萬篇;在個人博客上或轉載或評論的博文,新浪502篇,新浪微博200篇,網易467篇。騰訊400篇,中華博客網389篇;各大論壇主題帖子,百度貼吧325篇,天涯社區456篇,鳳凰論壇367篇,貓撲論壇405篇;視頻網站相關視頻,優酷網200項,土豆網193項,新浪視頻95項,酷6網165項,鳳凰寬頻87項,百度視頻250項。可見比較平常的公共事件,經過互聯網爆炸式傳播之后。其影響力不可小覷。
這些以萬為單位文章,多以新聞報道、政府發言、學者評論及網絡草根議論為主。其政治話語、平民話語和知識分子話語瞬時間集中體現,三種話語混雜在一起,相互碰撞、交流、滲透,場面非常壯觀。網易1月10日轉載了《云南信息報》的報道,并以“四川內江傷者并未死亡被送殯儀館冷藏”為標題刊發,筆者根據日期進行統計,短短3天內,網民跟帖5000多條。調侃嬉笑怒罵占據了大部分版面。騰訊新聞同樣也轉載了該消息,有500多人發表評論,47010人參與評論的討論或表達支持與否的態度。
四川內江“1·8被死亡及特警搶尸”事件發生后,為何“死而復活”受多方關注。2月1日下午,在內江市“1·8”交通事故司法鑒定結果新聞發布會上,四川求實司法鑒定所通報:張厚明在嚴重車禍傷后快速死亡;內江市中醫院急診醫生到達車禍現場時。張厚明已經死亡,該院對張厚明的醫療行為不存在過錯;內江市第六人民醫院急診醫生存在誤診張厚明有生命體征的過錯,該院的過錯與張厚明的死亡無因果關系,但該院的過錯是引起此次醫療糾紛的起因。
筆者在新浪新聞中心查看了“車禍傷者被送殯儀館冷藏后死亡”的鑒定后報道。網民的評論16442條,從前10頁評論分析看,50%的網民同意司法鑒定的結果,把矛頭直接指向了診斷出錯的內江市第六人民醫院,30%的網民質疑鑒定的公正性,或認為鑒定有偏向性,或認為鑒定的技術有問題,20%的網民還是糾著特警搶尸的行為不放,認為有意的避重就輕,還有10%的網民隨意指責、批評、謾罵。
從上述網民的片段議論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網民對新聞事實、政府某些官員言論進行了感性的、夸大的、片段的、漫天想象的解構、批判。那么,在這個事件中,一些知識分子的反應如何,筆者在四川在線天府評論看到相關短評八篇文章,從谷歌搜索來看,這些評論被其他網頁轉載的數目也就3到4頁,最多不過10頁,其評論后面的網民跟帖均數為l。這個結果令筆者驚訝,于是筆者又搜索了知名網絡評論人士G的“內江政府‘依法搶尸的背后”為主題的評論。在谷歌上的網頁數高達8690個結果。學者J的“內江‘搶尸是否掩蓋系列謀殺”出現365條結果。同是知識分子的言論,竟有如此懸殊的差距。
二、互聯網場域為知識分子提供廣闊的話語空間
根據互聯網場域的特點,以知識分子話語的生產、傳播、存儲和互動為標準,互聯網場域中知識分子話語權有如下五個變化:第一。話語產生的土壤更肥沃。首先。傳播信息的主體多元化。所有傳統媒體,無論報紙、廣播、電視還是各種刊物、書籍等,都成為互聯網信息傳播的主體。其次,傳播信息的內容多樣化。信息的多樣化,源于傳播信息主體的多元化。各種主體,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傳播不同的信息,不同的觀點,可謂異彩紛呈。最后,信息便于提取吸收。這些信息,集文字、聲音、圖像等多種形式,在互聯網上即時、快速、廣泛地傳播。并且能長久保存,方便人們隨時隨地提取接收。第二,表達話語的方式更簡便。以往知識分子表達話語的方式,多半是通過報刊、廣播、電視、書籍等傳統大眾傳媒,而如今通過互聯網進行表達,更能隨心所欲。首先,傳統大眾傳媒,發表的言論,都能在互聯網上進行傳播,其次,話語發表的形式多樣。人們只需要上網,通過個人網站、博客、空間、QQ群等多種方式,發表文字、聲音、視頻等話語。再次,話語上傳的即時性。在傳統媒體中。各種話語在傳播之前,需要層層的審核、把關,這個需要一個相對較長的周期。而在互聯網上,作者完成的作品,只需點擊鼠標提交上傳,話語傳播的第一個周期瞬間完成,擺脫了傳統媒體諸多程序的麻煩。第三,話語傳播更快速更廣泛。作者寫完的作品,傳到互聯網上之后,可以說以光的速度呈現在讀者面前,讀者可以進行轉載、傳閱,特別是被網上媒體發現后,放在網站的重要位置,閱讀量、傳播量會大大飆升,從一個小博客,可以傳向全國、走出“國門”傳遍整個地球村,無疑知識分子的話語影響力會大大提高。在四川內江“被死亡及特警搶尸”事件中,該事件的消息,從短短的幾篇文章,迅速飆升為百度搜索20.3萬篇,谷歌高達40.9萬篇。第四,話語的儲存功能更強大。以往紙質媒體刊登的話語,傳播之后,儲存的方式一般以圖書館、檔案館、個人珍藏、記憶等方式,廣播、電視以聲音、視頻為主的話語,傳播之后,受眾儲存的方式基本上靠當時的記憶,只有廣電部門有少量的備份,非有關人員和需要是不允許查閱、提取的,隨著時間的推移,話語影響力有限。互聯網是數字的儲存和搜索、提取。話語經過在互聯網傳播之后,可以被無限制的復制、粘貼和儲存,雖然經過時間的流逝,其儲存量會下降,但是,經過搜索引擎和“網絡達人”的幫助,即可迅速的了解該話語全面的信息。這些話語能夠快速的重新提取、運用,其影響力是持續的。第五,話語互動的維度更深遠。互聯網不僅是信息的集散地,而且也是交流互動的平臺。在傳統媒體時期,政治話語、知識分子話語以及平民話語的交流非常有限。而在互聯網時代,三者之間的交流似乎成了主旋律。在互動話語的向度上,互聯網場域非常突出的表現是平等性。與以往傳統的大眾傳媒不同,如今互聯網上,不管政治話語、知識分子話語還是平民話語,在某種程度上都能實現平等的交流;在話語互動的頻度上,在一定時間內的互動次數更多。傳統媒體,互動多方通過媒體互動,要遵循該媒體的互動規律和周期,互動的時間和次數受到極大的限制;在話語互動的廣度上,從一元性到多元性。傳統媒體不僅互動的次數有限,而且互動的領域范圍參與互動的人數、身份都非常有限。顯示出了高度的一元性的特點。在互聯網上。不僅與熟人、陌生人互動,還可以與各行各業的人互動;在話語互動的深度上。表現出了強大的相互依賴性。在政治話語一統天下之時。大眾傳媒都是政治話語的聲音,傳播表現出了單向的低依賴性。互聯網的普及,標志著平民話語的崛起,這時平民話語、知識分子話語和精英話語表現出了互動彈性。
三、互聯網場域中知識分子話語權的現狀
互聯網場域為知識分子提供了廣闊的話語空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積極地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知識得到了廣泛傳播。互聯網的普及,人們知識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這是不爭的事實。由于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領域寬、儲存信息量大、提取方便等特點,人民在網上可以說能獲取一切想要獲取的知識。首先,知識分子在網上直接宣傳知識。一些博客網站上文化、教育、科技、飲食、運動等各方面知識分子的博客,其很多內容都得到了眾多人的閱讀,知識快速地得到了普及。其次,網民可以進行詢問的方式獲得知識。百度的“問吧”、新浪的“知識人”等,都是專門提供咨詢服務的。還有各種論壇、網站,很多都有此項功能。最后,知識分子通過其他方式創造的知識,不管是報刊、書籍還是視頻,都能以數字化的方式在網絡上傳播。例如近些年“百家講壇”的視頻,很輕松就能在網上獲取。第二,增強了平民的主體意識。互聯網溝通的平等性,使平民獲得了與知識分子平等對話的身份。這種平等對話的身份,使平民擺脫了盲目崇拜知識分子的權威,用獨立的思維去接受知識。在四川內江“被死亡及特警搶尸”事件中,死檢報告出來以后,有很多網民對檢測的一些過程和結果提出了質疑。從這里可以看出,在平等互動中,平民主體意識大大增強。知識分子話語的多元性,使平民獨立分析獲得了更廣闊的空間。平民根據各種知識、言論,自己創造話語,也體現了網民的創造力。第三,理性話語引導其它話語。在互聯網場域中,具有獨立理性批判精神的知識分子話語,能夠協調和引導各種話語良性發展。在四川內江“被死亡及特警搶尸”事件中,兩個醫院不同的診斷結果,以及政府職能部門的“粗暴搶尸”。一些知識分子發表言論,從制度上、法律上和行政程序上,進行了指責和批評,也批評了不能只顧“維穩”而“違法行政”。同時,患者家屬的非理智行為,以及網民的“語言暴力”和娛樂化行為。也受到了一些知識分子的批判,提出要防止暴力、娛樂化等非理智行為。
互聯網時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平民話語爆炸的時代,一些平民非理智的話語,懷疑一切、打倒一切、否定一切、妖魔化一切、娛樂化一切的現象,充斥整個網絡,知識分子一些理性的話語,遇到了如下挑戰:第一,平民話語的盲目質疑性。四川內江醫療糾紛案中,除了對醫生無情的質疑外,對內江市司法鑒定的結果也懷有疑問,在一家網站對鑒定結果是否滿意時,近半數的人表示懷疑。2009年石首事件中,對廚師死亡原因問題上,也有很多人不同意司法部門的鑒定,認為是“他殺”,謠言橫行,導致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從這些可以看出,如果結果不符合網民的意愿,不是懷疑,就是“不感興趣”,盲目懷疑性,是知識分子面臨平民話語的挑戰之一。第二,平民話語的偏執性。前些年黑社會頭目劉勇案、鄧玉嬌案,網民們以言論或親自參與的形式。一邊倒的“打倒”劉勇、力挺“烈女”鄧玉嬌,有些人甚至做出非常極端的行為,這些偏執的話語行為極大地影響了最后的判決。這種偏執性,在任何社會事件中都能有所體現,更為極端的表現是聽信謠言、傳播謠言和參與集群事件。第三,平民話語的娛樂性。2010年4月3日,長春媒體報道:長春一農業站長與女會計一氧化碳中毒裸死車中。記者爆料中,有裸死、偉哥、潮巾、性愛中等詞。在記者話語下,網民幾乎對這場悲劇表現出幸災樂禍的態度,并且極度的調侃、娛樂,自創的“黃段子”充斥新聞后面的評論板塊。網絡似乎成了娛樂的場所。前些年,云南大學馬加爵殺害四名室友案中,有人模仿魯迅寫出了《紀念馬加爵君》;在鄧玉嬌事件中,有關“烈女”鄧玉嬌的詩詞、歌賦、視頻,充塞整個網絡;內江醫療糾紛案中,多數網友拿“復活”說事。聯想小說戲劇中的“驚尸”。一切都被娛樂化了,社會學家布希亞的“擬像世界”認為,信息化的特點是數字化,一切都被虛擬了,我們面對的不是具體的生活世界,而是面對符號,人們脫離了現實世界,在這樣的情況下,發生的各種事件,都仿佛是一場電影、電視劇或者是一部小說,生活在符號中的人們被異化了。
四、知識分子話語權困境的原因及對策
班達在論述“知識分子背叛”中說,知識分子參與了權力,失去了獨立性,其話語失去了公正性。同樣,在我國互聯網場域中,一些知識分子不是偏向了精英主義。就是偏向了民粹主義。目前,知識分子話語缺失表現為以下三個特征。一是知識分子被“體制化”。美國社會學家席爾斯認為。知識分子就是在社會中那些頻繁地運用一般抽象符號去表達他們對人生、社會、自然和宇宙理解的人。記者也是知識分子的一部分,其職責是懷有社會良心。敏銳的發現或揭露事實,客觀的報道,而在四川內江發生的那起醫療糾紛案中,當地記者最先知道此事,但是當地某些記者似乎集體失語。恰恰是非當地的《云南信息報》爆料了此事件。此事一經爆料之后,全國各家媒體蜂擁而至,從各個角度對此事進行挖掘報道。于是。當地媒體隨即也進行了報道。但是。話語的內容比《云南都市報》平和、委婉了許多。媒體避開了“特警搶尸”、“城鄉死亡賠償差異”及官員“神奇救生術”等敏感話題,語言更是平鋪直敘。例如,送進殯儀館車禍“死者”還有呼吸和體溫;衛生局:死因尚需鑒定后才能確定;市政府:成立調查組,盡快解決問題;司法鑒定單位已經確定;調查處置工作有序進行;家屬同意尸檢。葛蘭西所稱的有機知識分子。都是被體制化、受到權力的控制,所以當地記者、學者失語在某種程度上源于此種原因。二是知識分子“外行化”。知識分子的“外行化”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知識分子利用自身的身份,去發表不是自己專業領域的話語;另一方面是不同專業的知識分子,對同一件事可能發表意見相對立的言論。在第一點上,知識分子的“外行”話,遭到了質疑。或者誤導讀者。例如某醫學領域知識分子,發表了一些無關醫學的其他言論:恢復收容制度;修改法官退休制度延長退休年齡;用重典整治街頭犯罪。這些非“內行話”,無疑會產生一些負面影響,同時也影響了知識分子話語的權威性。另一方面。不同知識分子站在不同領域持不同的立場,發表不同的觀點,沒有統一的“元話語”。知識分子不同的話語,面向人們共同的“生活世界”時,其話語權遭遇了肢解。權威性遇到了挑戰。利奧塔的“知識分子分工論”和鮑曼的“立法者與闡釋者”的理論得到了印證。三是知識分子“非理性化”。知識分子的“非理性化”。在這里是指知識分子發表的言論,不是偏向了民粹主義,就是偏向了精英主義,或者是知識分子的言語低俗、粗魯。帶臟字。互聯網是一個眼球經濟,信息的傳播如果迎合了網民的神經和媒體的利益,就會迅速的傳播,否則可能被冷落。一些知識分子,由于種種原因而走向各種極端,從而偏離了知識分子所具有獨立的理性精神。
互聯網時代。雖然知識分子話語權獲得了更多的自由,但是也面臨著上述種種挑戰,筆者針對互聯網時代遇到的挑戰提出兩點建議。第一,建立互聯網“公共領域”。互聯網場域真正的實現了精英話語、平民話語、知識分子話語共同在場交流的功能。知識分子的一個獨特價值,就在于用理性思維引導各種話語,使其良性發展。在中國以往的社會中,權力控制媒體,政治話語單向傳播,知識分子話語為政治話語服務,平民幾乎沒有話語權。互聯網普及之后,平民通過互聯網發表自己的聲音,平民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話語權。在一個社會中,政治話語、精英話語、知識分子話語,三者能否彈性交流,是衡量一個現代社會是否良性運行的一個標志。按照葛蘭西、班達、布迪厄、哈貝馬斯、福柯、利奧塔等人的理論,權力控制或被“同化”了的知識分子話語、平民話語,“公共領域”喪失公共交流的功能,現代社會遭遇了現代性、后現代性的危機。如何破解現代性、后現代性危機,實現三者話語平等、理性交流,哈貝馬斯認為應該重建公共領域,實現理性溝通。按照哈貝馬斯的理論,互聯網場域是好的“公共領域”,政府要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完善互聯網“公共領域”,權力不要過多的干預、控制,實現多種話語合理溝通。第二,知識分子要加強自身修養。知識分子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精神家園的守護者和闡釋者,每個個體都應該以身作則成為社會發展的指明燈。首先,要擁有社會責任感。在互聯網場域中,需要知識分子具有社會良知。不僅對社會進行批判、講真話,同時也要建構,對社會負責。這樣就會避免出現盲目的平民主義或精英主義傾向。第二,更具專業性。作為一名知識分子,只有更專業的知識水平,發表的言論才能更具有理性,更符合事物本身的發展規律,才能更具有權威性。對不熟悉的領域,要少公開發表或不發表言論,避免出現“外行化”的現象。第三,具有相對獨立性。獨立的批判精神,是知識分子最具價值的東西,知識分子要介于精英話語、平民話語之間,運用理性的思維引導多種話語向健康方向發展,不要成為某些利益集團的代言人。第四,懂得網絡推廣。不是所有話語放到互聯網上就能傳播,為了避免一些媒體和群體為了自身利益只傳播有利自己的言論,知識分子要學會網絡推廣,使自己創造的話語,更快速、廣泛的傳播。第五,做好“闡釋者”。重建公共知識分子。按照利奧塔和鮑曼的理論,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密。專業領域知識分子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知識分子“隔行如隔山”,這樣知識分子要放棄以往“立法者”的身份,開始用大眾都懂的話語闡釋本專業的知識,即“闡釋者”。許紀霖言,要建立各專業領域的交流機制,實現各個領域的互動,合理溝通,恢復各專業的“公共性”,重建公共知識分子。最后,良好的修行。有些知識分子發表罵娘的言語,還有些知識分子對一些不道德的行為辯護,這些都不應該是知識分子所作所為。知識分子不僅是知識人,更是道德人。修行人。
責任編輯 楊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