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最低工資制度對農民工就業和收入的影響

2012-04-29 13:59:53胡遠華柯慧飛
商業研究 2012年11期
關鍵詞:就業

胡遠華 柯慧飛

摘要:針對杭州地區農民工密集就業的制造業、建筑業和低端服務業企業的大規模調查,本文從企業和員工兩個角度來分析最低工資制度對農民工就業和收入提升的影響。研究表明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動只對低于法定工資標準的農民工的收入和就業有顯著影響,對高于法定工資標準的農民工無顯著影響。因此,現階段杭州市的最低工資標準仍然較低,依然處于補漲階段,不足以對農民工的收入和就業產生顯著影響。所以,當地政府一方面要適當的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加強最低工資制度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要加強和改善最低工資制度的執行,保障最低工資標準的有效性,切實維護農民工利益。

關鍵詞:最低工資;農民工;就業;收入

中圖分類號:F244 文獻標識碼:A

最低工資制度作為一項公共政策,是政府為了改善低技能勞動群體的收入情況,保障低收入者的權益而對勞動力市場進行干預的職能體現。杭州市自1994年來實施最低工資制度,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了13次調整,逐步提高了最低工資標準水平,這在保障低收入群體并使其獲得必要的生活費用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但一直以來,最低工資制度的實施、最低標準的提高對勞動力市場產生的影響在勞動經濟學領域中卻備受爭議。傳統觀點認為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對就業具有負面影響,且該觀點被長期普遍接受,但是近期國內外學者一些新的研究結論對這些觀點產生了較大的沖擊;同樣,學者們對于最低工資水平的提高是否增加勞動者收入,從而消除貧困的看法也不太一致。而農民工作為我國產業工人的新生代主力軍和現代建設的重要力量,其就業和收入問題的不僅是農民工群體自身的問題,更是宏觀經濟、社會政治的問題。

基于以上認識,本文在實踐調查的基礎上,從微觀個體的角度分析最低工資變動對農民工就業和收入的影響,分析了最低工資制度對農民工就業和收入的影響,詳細呈現出當前狀況下最低工資制度產生的勞動力市場效應,為地方政府制定合理、科學的最低工資標準、切實發揮最低工資制度實效,提供理論和實證的支持。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的研究

國內外許多經濟學家對最低工資經濟理論進行了深入而廣泛的研究。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即最低工資對就業的影響、最低工資對貧困的影響和最低工資對收入分配的影響。傳統理論觀點認為,最低工資制度必將打破低收入階層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平衡,進而影響勞動者的收入和就業。

根據Jacob Mincer(1976)提出的兩部門模型中,在覆蓋部門中,最低工資高于市場均衡工資,會增加高生產效率勞動者的收入,導致一部分低效率的工人失業;當這些低效率工人選擇流入非覆蓋部門工作時,則會使該部門的勞動供給增加,工資率下降,收入降低。可知,最低工資對收入和就業的最終影響取決于覆蓋部門和非覆蓋部門勞動需求彈性、勞動供給彈性、最低工資的覆蓋范圍、最低工資的提高程度等因素,因此,最低工資對就業的影響具有不確定性[1]。

國內外關于最低工資對就業影響的理論與實證分析在研究結論上存在諸多分歧。當最低工資高于市場均衡工資水平時,最低工資的就業效應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許多研究表明最低工資標準增長會給低工資工人就業帶來負效應。Charlene M(2008)等對青少年就業的研究發現,最低工資增長10%,就業率就會下降2.5%[2];Neumark and Wascher(2008)等對低技能勞動者的研究也得出最低工資的增加對就業有較大程度的負面作用;Abowd Joh M等(1999)研究了法國和美國最低工資增長與就業的關系,發現最低工資增長對就業產生負效應,法國最低工資每增長1%,就會減少男性工人1.3%的就業和女性工人1%的就業,美國最低工資每增長1%,就會減少男性工人0.4%和女性工人1.6%的就業[3];按照Brown(1995)的說法:“增加貧困工人的工資是以減少就業為代價的”[4]。

另一方面,Joseph J.Sabia(2010)等實證研究表明,沒有任何明顯的證據證明最低工資增長對低工資工人的就業具有反向作用,有些在研究中甚至還得出了最低工資增長會增加就業、降低貧困的結論[5]。Katz和Krueger(1992)收集了1990年最低工資增長后德克薩斯州快餐業(工資較低的行業)的就業情況,發現絕大部分德州快餐店沒有因為最低工資增加而減少就業[6];美國經濟學家Card and Krueger(2000)基于自然試驗(natural experiments)法研究了美國新澤西州與賓夕法尼亞州的410家快速食品店在最低工資上漲前后就業變化,認為最低工資的增加未必導致失業擴大 [7]。隨后Welch(1995) [8]、Neumark(2000) [9]等對Card and Krueger的數據進行了重新分析,得出了與其基本一致的結論。

但是,當最低工資低于市場均衡工資水平,則最低工資制度失去意義。Machin and Manning(1997)指出,由于美國的最低工資普遍偏低,最低工資對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于最低工資與平均工資比例較大的地區(如歐洲、澳大利亞等),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影響[10];Bell (1997)利用20世紀80年代的企業面板數據考察了墨西哥和哥倫比亞制造業的最低工資就業效應,發現最低工資的提高對墨西哥制造業的就業不會產生什么影響,但是會減少哥倫比亞的就業水平,并認為這可能是由于哥倫比亞的最低工資標準制定的更高所造成的[11]。

(二) 國內的研究

國內有關最低工資問題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但同國外一樣,最低工資制度也是一個倍受爭議的話題,我國對最低工資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低工資標準的測算、對低技能工人就業和收入分配的影響這三個方面。

在研究最低工資對就業的影響上,國內也存在著最低工資阻礙或促進就業的爭論。一方面,羅小蘭(2007)使用上海市1993-2005年的時間序列數據的研究表明,提高最低工資會對農民工的就業產生正面影響[12];同樣的,王梅(2008)利用深圳的數據也得出同樣的結論[13];韓兆洲(2007)等利用深圳特區1992至2006年的數據得到了最低工資提高不顯著影響就業的結果[14];同樣地,魏章進、韓兆洲(2010)對我國35個大中城市的現行最低工資標準與失業狀況做了相關性檢驗,發現最低工資與失業率的相關系數為-0.01,系數的P值為0.65,表明兩者無明顯相關[15]。

另一方面,孔善廣(2006)、王光新(2004)等研究也認為最低工資的提高會惡化中國的就業形勢,削弱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張五常(2004)明確反對實行最低工資,認為最低工資容易引起低技能工人失業,即使雇主雇傭低技能工人,雇主也會從住宿和膳食上克扣工人,工人實際掙不到最低工資[16];社科院蔡昉(2004)認為要謹慎實行最低工資制度,相對于歐美國家而言,中國的勞動供給曲線更平緩,最低工資可能產生的失業數量更多[17]。

綜合國內外現有的研究理論,大多數文獻在內容方面,關注的焦點在于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對宏觀就業總量的影響,較少文獻研究微觀的就業行為,但對微觀的就業行為影響的分析更能直接反映出最低工資的就業和收入效應。

二、 數據和研究方法

(一) 數據

本次調查是針對杭州地區農民工密集就業的制造業、建筑業和低端服務業企業及其一線工人,調查在拱墅、江干、濱江、余杭、蕭山、臨安、建德等地區的36家企業進行,以訪談和問卷作為調查方式,獲得了857個勞動者樣本。本次調查時間主要集中在2011年6月-7月,即在杭州最低工資調動后的兩個月內,這樣的時間設置主要是為了盡量減少許多外生因素的影響(如:勞動力市場的變化,經濟發展水平的變化),準確的呈現企業及農民工對最低工資變動作出的反應,從而揭示最低工資對農民工就業和收入的影響效應。調查主要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方面是企業角度,內容包括企業性質、所處行業、用工需求、用工缺口、平均月工資、工資調整、員工離職率等18項信息;另一方面是農民工角度,內容包括自身基本狀況、職業、工資形式、工資水平、工作時間、在當前工資水平下的原意工作時間、對工資是否調整的態度及其認為的合理的最低工資標準等20余項主要信息。

本調查共獲得893個有效樣本。調查的企業中62.5%為民營企業,9.4%為港澳臺投資企業,12.5%為外商投資企業及15.6%為國有企業;其中80.6%的企業為制造業企業。本次調查的員工樣本有857個,其中68.1%為男性,且被調查人員的教育程度主要集中在初中及高中兩個階段,占全部調查人員的67.9%;員工的每小時工資平均為12.51元;實際月工作時間平均約為220小時,比法定工作時間多44個小時。

(二)實證模型構建

本文主要分析最低工資制度對農民工就業和收入的影響來研究,并詳細呈現出最低工資的勞動力市場效應,可通過OLS和Logistic估計方法對被調查人員進行分類來討論最低工資的就業和收入效應。

1.最低工資制度影響收入的實證模型。首先,對三月份和上個月的數據分別進行分析,采用逐步回歸法提取對農民工收入有顯著影響的因素。先將所有變量(每小時工資、性別、婚姻、文化程度、年齡、工作時間、企業性質)引入回歸方程,然后對自變量進行多輪的顯著性檢驗,在每一輪回歸中,根據臨界值將多個(組)不顯著的自變量中最不顯著的一個(組)變量剔除,再重新擬合回歸方程,進行下一輪的回歸檢驗,直到方程中所有變量(組)全部顯著為止,該三個變量為顯著影響農民工收入的因素。其次,要比較最低工資變動前后,員工收入是否有顯著的變化,可設置虛擬變量:

三、實證結果

(一)員工層面

1.最低工資制度對收入的影響。為考察最低工資制度對農民工收入的影響,本文分別從員工和企業兩個角度進行分析。本節從員工角度考慮,首先,對三月份和上個月的數據進行逐步回歸,提取顯著影響員工收入的主要因素為年齡、文化程度和工作時間。模型一和模型二分別是利用三月份和上個月數據揭示各個因素對收入影響的估計結果,解釋變量為性別、婚姻、年齡、文化程度、企業性質和工作時間。

從表1中的模型一和模型二的估計結果來看,年齡、文化程度和工作時間對員工收入有顯著的影響。估計結果顯示,第一,員工年齡對收入的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0.570的年齡項系數及-0.665的年齡平方項系數說明,年齡和工資水平存在“倒U型”曲線關系;這是由于農民工的工種是體力勞動型,年齡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能夠接受的工作強度,另一方面,年齡也可以從側面反映了農民工的工作經驗。第二,文化程度對收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隨著文化程度的加深,農民工的收入越高,其影響系數分別1.829和1.938。第三,月平均工作時間與工資水平呈正相關,與單位時間工資水平呈負相關;且月均工作時間對農民工工資水平的影響在1%水平上顯著,每月平均多工作一個小時,單位時間工資減少4.2%和4.4%;其可能的原因是,當企業面對員工工資的增長,采用違規加班等措施,雖然員工的工資增長,但其每小時的工資卻降低,即實際工資減少。

基于上文對收入有顯著影響的因素分析,比較三月份與上個月即最低工資變動前后農民工每小時工資變動。表2中的模型三表示對全體樣本的估計,然后進行分類討論,模型四的研究樣本為實際的工資收入低于按照法定工資標準計算在其實際工作時間上應得的工資收入(以下簡稱法定工資)的員工;模型五的研究樣本為實際的工資收入高于按照法定工資標準計算在其實際工作時間上應得的工資收入的員工。

模型三和模型五的估計結果顯示最低工資標準變動前后,農民工的收入沒有太大差異的,最低工資標準的短期波動對農民工收入的變化沒有顯著影響。年齡對收入有顯著的正效應,同樣的文化程度對收入有顯著的正向影響,月平均工作時間呈負效應,與上述收入影響因素分析的結論一致。

而模型四估計結果顯示,實際工資收入低于法定工資的被調查人員,其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動對收入有顯著正向影響,影響系數為0.806;年齡對收入有顯著的負效應,可能是因為一些低技能低工資的工作崗位對于工作強度、工作經驗等沒有特殊要求,只需要員工上崗適應期短,因此,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更加傾向于適應性較快和學習能力較強的新生代農民工;文化程度對收入沒有顯著影響,在低工資的被調查人群中文化程度低于高中的占86.3%,而且其從事的工作大多是低技能的工作,對文化程度的要求不高,因此文化程度的差別對收入沒有顯著的影響;工作時間對收入沒有顯著影響,大多數企業對于低技能員工非法要求員工加班但是不增加工資,這導致員工的工作時間對收入沒有顯著影響。

2.最低工資制度對就業的影響。根據三月份和上個月數據變動的分析可知,每小時工資變動、實際工作時間變動、愿意工作時間變動、最低工資標準變動和愿意工作時間與實際工作時間之差的變動會影響農民工的就業變動。但是這些影響因素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相關關系,首先應進行Pearson 相關性分析,得出如表3所示。結果顯示,每小時工資變動、實際工作時間變動、愿意工作時間與實際工作時間之差的變動存在較強的相關性;愿意工作時間變動與實際工作時間變動、愿意工作時間與實際工作時間之差的變動有一定相關性,但顯著性較低;最低工資標準變動與其他變量沒有相關性。

為了消除模型中自變量間線性相關的影響,根據上述Pearson 相關性分析,提取最低工資標準變動在基礎模型中,然后分別將每小時工資變動、實際工作時間變動和愿意工作時間與實際工作時間之差的變動作為解釋變量納入方程。模型六基于全體樣本對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動對員工辭職意向的影響進行分析,而模型七和模型八分別基于實際收入低于法定工資的員工和高于法定工資的員工來研究的。

根據表4的估計結果顯示,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動對收入低于法定工資的員工的辭職意向在10%的水平上有顯著的負效應,而對高于法定工資的員工沒有顯著意向。對于收入低于法定工資的員工來說,此時的最低工資標準高于市場均衡工資的,當政府的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若企業也相應的調整了工資,員工的辭職意向會降低,也就是說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會降低員工的辭職意向;而對與收入高于法定工資的員工來說,此時的最低工資標準是低于市場均衡工資的,當政府的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企業有否調整工資,對員工的辭職意向沒有顯著影響,也就是說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對對員工的辭職意向沒有顯著影響,這與Stigler(1946)提出的買方壟斷下的最低工資模型的結論一致。而其他影響的因素的變動對辭職意向均無顯著影響,這主要是由于這些因素的變動程度較小,都在員工的承受范圍內,不足以對其辭職與否產生顯著影響。

(二)企業層面

最低工資制度的實行會提高企業的勞動力成本,而作為最低工資執行者的企業面對這樣的現狀,經常采取各種非法手段對最低工資制度進行規避,從而影響到最低工資制度對勞動力市場的調節作用。本節從企業的角度分析最低工資制度對農民工收入和就業的影響。

首先分析最低標準提高對收入的影響。本次被調查的36家企業,有62.5%是民營企業,而民營企業對勞動力成本上升的態度非常敏感,因為其本身的資金力量并不比國有企業,勞動力成本增加加大了資金壓力。從統計結果發現,91.7%的企業是知道最低工資調整的,但只有61.1%由于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整而對企業員工的工資進行相應的調整,調整的幅度主要集中在200元和300元,兩者分別占全部統計樣本的42.9%和19%。這說明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對企業進行工資的調整沒有很大的影響,主要原因是現階段的最低工資標準還是較低,一些企業實際支付的企業就高于最低工資標準,沒必要進行調整,調查59.8%的企業認為最低工資標準無所謂或者較低。

其次分析最低標準提高對就業的影響。與去年相比,74.3%企業的用工需求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處于穩定范圍內即94.4%的企業的用工需求的增幅為35%以內;同樣地,僅有5.7%企業的離職率有顯著增加。面對最低工資的提高,而用工需求增加的局面,制造業等類型企業的用工成本增加,在其發展過程中有比較大的壓力,而這些行業本身利潤率不高,消化勞動力成本的能力有限,只要員工創造的價值高于實際工資,在企業的承受范圍內,較少企業會選擇解雇員工以降低勞動力成本。

四、 進一步討論

(一) 最低工資標準高低問題

本次調查在杭州地區范圍內展開的,杭州市的勞動力供需關系總體上還是供大于求,近幾年杭州出現的“民工荒”現象,其主要原因是工資過低,而不是勞動力市場供不應求。但杭州的農民工市場仍然是明顯的買方市場,即在對農民工的雇傭中,買方即雇主對于農民工的工資具有定價權。根據Stigler(1946)提出的買方壟斷條件下的最低工資模型,當最低工資低于市場均衡工資時,最低工資對農民工的就業和收入不產生任何影響。

根據上述理論分析,最低工資標準在一定范圍內的提高會對低于法定工資的員工產生激勵作用,提高人力資本,促進就業;同時也影響到企業的人工成本,會使某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的人工投資意愿降低,影響就業。然而,現行的最低工資標準較低,尚不足以對員工和企業經營造成實質性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從最低工資標準與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與國際慣例對比分析,可知杭州市的最低工資標準是偏低的。按照國際慣例,最低工資標準一般是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40%-60%。而根據對杭州、上海、北京歷年最低工資標準占平均工資比率的分析得出,1995年至2009年,杭州市最低工資標準均不到平均工資水平的40%,上海與北京也呈現同樣的現象;且近幾年,最近工資標準占平均工資水平的比例逐年下降,到2009年已低至26.21%,最高占比為1995年的38.57%;與同等城市相比,自2000年開始杭州市的最低工資標準占平均工資水平低于上海的最低工資標準占比,但高于北京。這表明,在最低工資實施期間,杭州市的最低工資年平均增長率遠低于同期平均工資的增長率,最低工資標準偏低,仍偏離國際標準。

其次,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存在最低工資標準偏低的現象。從絕對值角度看,4月1日調整后,杭州市的最低工資標準為1 310元,而被調查人員的稅后月工資平均為2 585.38元,其中普通工人的稅后月工資為2 318.8元,僅有17.97%的被調查人員的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可知,最低工資標準明顯低于市場均衡工資,最低工資仍有上調的空間。從相對值角度看,最低工資標準占被調查人員平均工資的50.67%,占被調查的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資的56.49%;由于本次調查主要針對的是農民工密集就業的制造業、建筑業和低端服務業企業,被調查人員的工資水平要比社會的職工平均工資水平低,則最低工資標準占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比例,與調查結果顯示的比例相比要更低。

第三,最低工資水平的實際購買力較低。杭州地區的消費物價相對較高,顯然在同等的最低工資水平上,杭州市的最低工資標準的實際購買力要低于其他城市。而這必然作為一種市場價格信號,對勞動力的流動有所影響。據調查顯示,有21%的被調查人員認為最低工資的增加并不會刺激家鄉的人出來工作,其中55.1%的被調查人員認為是因為雖然最低工資水平提高了,但是實際收入還是太低;29.3%的被調查人員認為,家鄉的人員是否出來工作不受最低工資的影響。

(二) 最低工資制度執行問題

根據Fraja的企業反應模型,最低工資標準提高會促使企業在其他方面作出調整,如提高勞動強度、提供較差的工作條件、放慢加薪的頻率、減少相關的在職培訓,由此轉移企業因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帶來的勞動力成本上升而造成的“損失”。在設有最低工資法后,企業不一定會解雇工人,但會要求其提供更多的勞動,這也能部分地說明為什么最低工資的適度增加并沒有顯著影響員工的收入和就業。

目前我國勞資雙方力量對比存在較大的差異、集體協商制度不健全, 許多工資水平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企業,面對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采取了各種方式來變相的規避法律法規和勞動部門的監管,其實際支付的工資仍然低于最低工資標準。雖然最低工資標準提高了,但是由于企業的變相規避,并沒有起到調節工資和促進就業的作用。

首先,部分企業有意歪曲最低工工資標準的內涵。一方面,部分企業將最低工資標準作為“標準工資”來支付。例如,某些民營企業在雇用大量的臨時性用工,為保持其低成本優勢,將當地最低工資標準這一工資底線直接作為勞動者的實際工資支付標準;或者企業以勞動者在試用期、招聘學徒工為由,實際支付給農民工的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另一方面,按照規定,各地的最低工資標準并不包括員工的補貼、工作津貼、加班費等,但有些企業卻把這些納入最低工資,作為員工的基本員工的基本工資[19]。

其次,有些企業雖然按要求支付最低工資,但延長工作時間或減少支付加班費。一方面,企業面對最低工資標準的制定,常采取延長工作時間的方法。部分勞動者的高于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是通過超額加班得到的,他們在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內的工資卻是低于最低工資標準。調查顯示,有16.4%的被調查人員在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內的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且大部分農民工都是超時工作,有24.2%的被調查人員每天的工作時間大于10小時;有25.3%的被調查人員每月的工作時間大于28天;僅有20.70%的被調查人員的月平均工作時間低于法定工作時間176小時,有10.70%的人員月平均工作時間大于280小時(即每天至少工作10小時,且每月至少工作28天)。另一方面,按《勞動法》規定加班工資按200%來計算加班加點工資,但是有很多人員卻是沒有加班費用的。 在本次調查中有 79.3%的被調查人員的工作時間超過法定工作時間,在這些人員中僅有34.68%的人有加班費。

最后,額外福利的變化。在企業的實際運作過程中,其勞動力成本還包括相關的在職培訓支出、交通補貼、免費食宿、良好的作環境以及帶薪休假等,這些都是工人的額外福利。那么當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后,企業可能會通過減少甚至取消原有的額外福利,部分地彌補法定最低工資提升所帶來的成本提高。如果企業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完全彌補最低工資提升造成的成本增加,那么最低工資的就業效應就會完全消失。

五、結論

綜上所述,現階段杭州市的最低工資標準較低,依然處于補漲階段,其就業和收入效應不明顯。整體上分析,最低工資標準對農民工的就業和收入均沒有顯著影響,但對實際收入低于法定工資的農民工來說,最低工資標準的變動對其就業和收入有顯著的正效應。其主要原因是杭州市的最低工資標準較低,不足以對整體的就業和收入產生實質性的影響;且最低工資標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執行力度較差等問題,從而削弱了最低工資的作用,影響了最低工資制度的社會經濟效應。因此,要發揮最低工資制度的效應機制,我們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方面,適當的提高最低工資水平,加強最低工資制度的可操作性。最低工資對農民工的促進作用與最低工資的水平有很大關系,根據上文的分析,目前整體上看杭州市現行的最低工資水平占平均工資的比例均不到40%;同樣地,調查數據顯示,有17.97%的被調查人員的工資低于最低工資標準,可知現行的最低工資尚未達到影響就業的水平,無須過度憂慮最低工資標準的適度增加。對此,政府在充分地考慮當前的經濟發展狀況和企業的實際承受能力,應該進一步提高最低工資水平, 以發揮最低工資制度的積極效應。

在提高最低工資標準的同時,更要注重最低工資制度的可操作性。首先,由于不同行業的要素替代彈性不同,對此應逐步制定具有行業性、工種性的最低工資標準;其次,借鑒國的外通行做法,推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制[20],使用月最低工資標準難以反映全日制工人的工作天數和小時數的差異,對雇主和工人來說都缺乏公平;最后,加強最低工資的界定范圍,對于雇主提供的非貨幣收入是否算入工資、如何算入工資進行明確,防止企業采取各種手段對最低工資標準的提高進行規避。

另一方面,加強和改善最低工資制度的執行,保障最低工資標準的有效性,切實維護農民工利益。面對最低工資標準的不斷提高,勞動力成本上升,很多企業采取各種手段對最低工資標準進行規避,削弱最低工資制度的作用,從而影響了最低工資的就業和收入效應,這違背了最低工資標準制定的初衷。

企業是最低工資制度的最終執行者, 因此, 為了幫助最低工資標準的順利實行,保證其有效性,必須明確企業的責任, 規范企業行為,加強對企業實施最低工資規定的管理。同時,在執行最低工資制度時,對于企業因提高勞動者工資收入而產生的非生產經營性額外支出部分, 政府應該以各種形式進行補償或者部分共擔, 或者采取“負所得稅”等形式將最低工資保障通過企業渠道間接回饋給勞動者。總之,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來消弭最低工資制度價格管制的弊端,以達到其順利執行的目的[19]。

總之, 對最低工資標準的研究既是一個理論問題, 也具有重大的實踐意義。通過本次研究, 使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資標準能建立在堅實的理論基礎之上, 又切實可行,既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又保障勞動者的最低生活水平。

參考文獻:

[1] Jascob Mincer. Unemployment Effect of Minimum Wag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4:87-104.

[2] Charlene M. Kalenkoski,Donald J. Lacombe Effects of Minimum Wages on Youth Employment:the Importance of Accounting for Spatial Correlation[J].Labor,2008(29):303-317.

[3] Abowd Joh M,Kramara F,Margolis D N.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 in France and the United States[R].CEPR Discussion:2159.

[4] Brown C. Comment:Review symposium -Myth and measurement The new economics of the minimum wage by David Card and Alan B. Krueger [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5:l-48.

[5] Joseph J. Sabia,Richard V. Burkhauserf. Mínimum Wages and Poverty:Will a $9.50 Federal Minimum Wage Really Help the Working Poor?[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2010,76(3),592-623.

[6] Lawrence F. Katz,Alan B. Krueger. The effect of the minimum wage on the fast-food industry[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2,46(1):6-21.

[7] Card D,Kruege A. B. Minimum wages and employment: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ew Jersey and Pennsylvania[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12):1397-1420.

[8] Welch F. Comment:Review symposium -Myth and measurement:The new economics of the minimum wage by David Card and Alan B. Krueger [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95:1-48.

[9] Neumark D, Wascher W. Minimum wages andemployment:A case study of the fast-food industry in New Jersey and Pennsylvania:Comment [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1-90.

[10]Machin S.,Manning A. Minimum wages and economic outcomes in Europe [J].European EconomicReview,1997:1-41.

[11]Bell. The Impact of Minimum Wages in Mexico and Colombia[J].Journal of labormarkets,1997,15 (3):102-135.

[12]羅小蘭.我國勞動力市場買方壟斷條件下最低工資就業效應分析[J].財貿研究,2007(4):1-5.

[13]王梅. 最低工資制度對勞動力市場影響的實證分析[J].開放導報,2008(2):41-45.

[14]韓兆洲,安寧寧. 最低工資、勞動力供給與失業——基于VAR 模型的實證分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7(1):38-45.

[15]魏章進,韓兆洲. 最低工資標準的測算模型及實證檢驗[J].理論新探,2010(24):4-6.

[16]張五常.中國大陸應學習香港不搞最低工資制度[EB/OL].[2006-09-13].http://www.sachina.edu.cn.

[17]蔡昉,都陽.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勞動力市場制度[J].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5,9(5):29-35.

[18]李曉春,何平.最低工資線的農民工就業效應——以長三角地區為例[J].江蘇社會科學,2010(4):59-66.

[19]梁愛玲.我國最低工資制度及其完善對策研究[D].武漢科技大學,2009:1-51.

[20]寧光杰.中國最低工資標準制定和調整依據的實證分析[J].中國人口科學,2011(1):26-34.

The Effects of Minimum Wages on the Rural Labor′s Employment and Earning

HU Yuan-hua,KE Hui-fei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large-scale investigation of manufacturing, construction and the low-end service industry enterprises in Hangzhou,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ffects of minimum wages on the rural labor′s employment and 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rms and lab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ctuation of the minimum wage only affects the employment and earning of the rural labors whose income below the legal wages, while it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rural labors whose income above the legal wages. The current minimum wage is so low that its fluctuation can′t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come and employee of migrant workers. Therefore,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raise the minimum wage appropriately to enhance the operability of the minimum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inimum wage system, guarante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inimum wage, and earnestly safeguard the interests of rural labors.

Key words:minimum wage; rural labors; employment; earning

(責任編輯:陳樹明)

猜你喜歡
就業
阿勒泰市就業扶貧問題及對策研究
人間(2016年27期)2016-11-11 16:33:26
我國體育院校表演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
以就業為導向的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建設探索
淺議民辦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工作
高職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問題的對策研究
高職學校社會工作專業學生就業現狀與前景研究
技工院校以就業為導向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的思考
淺談高校輔導員的就業指導力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5:02
如何指導大學生提高面試技能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13:25
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建設及對策研究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7:57: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 亚洲精品在线91|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亚洲av无码成人专区|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69av在线| 日韩一区二区三免费高清| 亚洲第一区在线| 伊人天堂网| 在线精品欧美日韩| 久久人妻xunleige无码| 波多野吉衣一区二区三区av| 少妇人妻无码首页|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 日韩国产高清无码| 亚洲国产清纯| 99激情网| 无码一区中文字幕| 日韩毛片基地| 国产爽爽视频| a级毛片免费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福利视频一区| 国产微拍精品| 中国美女**毛片录像在线 |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国产日产欧美精品|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亚洲国产精品美女| 无码一区18禁| 婷婷六月激情综合一区| 性69交片免费看| 欧美在线精品怡红院 | 2021国产精品自拍| www亚洲天堂|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成人午夜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现线最新|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福利|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无码久久天堂|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swag| 成人在线观看一区| 欧美97色|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色综合日本|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第一页免 | 色偷偷一区| 在线亚洲小视频| 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毛片网站观看|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资源在线视频|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内熟女少妇一线天| 99视频精品全国免费品| 亚洲中文精品人人永久免费| 亚洲无限乱码一二三四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2|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国产杨幂丝袜av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国产成人免费| 人妻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级小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