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霞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32-01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指出:“運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钡拇_,運算能力作為數學學科的三大能力之一,其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計算能力是學習數學和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數學應用題的解題思路、步驟、結果也要通過計算來落實。幾何知識的教學要涉及周長、面積、體積的求法,這些公式的推導與運用同樣離不開計算,至于簡易方程、比例和統計圖表等知識也無不與計算密切相關??梢妼W生的計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然而,我們會發現: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例如,不是看錯數字,就是寫錯數字;不是抄錯數字,就是漏寫符號;或是加法忘了進位,減法忘了退位,加法當減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有時甚至會出現一些無法理解的錯誤。對此,部分家長以及相當多的學生,都愿意將這些現象歸結為“粗心大意”。我們不禁要問:“粗心大意”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怎樣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呢?這應該是值得每位數學老師重視的一個問題。因此,我校數學教研組老師就圍繞“如何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進行了研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
在教學中,我們常??梢园l現許多學生在計算時出現錯誤,經過我的觀察和研究,他們并不是沒有正確理解算理,也不是沒有掌握計算方法,而是他們缺乏良好的計算習慣。因此,我認為: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將是提高學生運算能力的前提。我們不妨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良好的計算習慣的培養從書寫開始。從平常教學實踐來看,許多學生正是因為書寫格式不規范導致錯誤。規范的書寫格式可以表達學生的運算思路和計算方法、步驟,防止錯寫、漏寫數字和運算符號,提高正確率。
2.培養學生認真的計算習慣。
對于學生時常出現的觀察不仔細,感知產生錯覺,表象模糊,遺漏細節的問題,都是由于孩子年齡小,表現出的不認真,學習態度不嚴謹。在教學中,要求他們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要求學生在抄題和每步計算時認真核對,引導學生在做題時先審題,弄清算理,看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再認真書寫計算。最后,就是要驗算,驗算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規范。計算完,要認真檢查計算的方法是否正確,數字、符號有無寫錯等。最好的方法是讓學生換個思路進行驗算。因為學生往往存在思維定勢,如果運用的正常解題思路有時很難發現問題。
3.把口算訓練落到實處。
計算教學口算是基礎,我堅持口算訓練天天練,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每天20道題已成為學生的習慣,經過長期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還經常利用班隊會開展口算競賽活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興趣。
二、利用課堂教學提高計算能力
認真閱讀新課標,我們不難發現對計算教學的要求提到了“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再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奉行“熟能生巧”的原則,搞“題海戰術”了,這樣只會讓越來越多的學生厭惡甚至害怕計算。我們應當思考用怎樣的教學策略與方法,讓學生在快樂課堂中提高計算能力。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計算教學比較枯燥,學生學習起來也比較抽象,不容易掌握,這也就要求我們教師能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特點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計算教學中創設情境來賦予計算式題生活的活力。例如在教學“百以內數的加減法”時,學生剛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春游活動,于是我以學生乘車去春游為載體,利用真實數據,讓學生設計乘車方案。要想合理地安排好乘車,學生一定要通過計算。又例如:教學“循環小數”前,我出了這樣一道設疑題:“4÷7的商中,小數點后面第97位的數是幾”讓學生從驚訝中產生懸念,在急于探索問題的情境中興趣盎然地參與學習,主動地獲取新知。這樣的情境創設使學生產生了計算的需求,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從而誘發了學生學習計算的動力。
2.自主探究,經歷過程。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留有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去探究新知,尤其是在計算課上更應如此。例如,在教學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時,當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時,我就放手讓他們去嘗試計算,通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看書等方式探索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方法,然后互相交流自己的方法以及這樣做的道理。在交流的過程中其他小組同學還進行補充和質疑,討論非常投入。這樣他們不但牢固地掌握了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方法,而且培養了學生質疑解難的能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
三、算法多樣化與優化并舉,提升計算技巧
新課程下的計算教學是提倡算法多樣化,這也是與舊教材的計算教學最大的區別。因此,我們要及時引導學生觀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點,從而確定一些簡便、快捷的方法。在算法多樣化中倡導和推薦一種最優的計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計算思維能力及計算技巧。
如教學9+5=?時,我讓學生自主探索,并組織全班交流,出現了以下五種計算方法:生1:把9分成5和4,即5+5=10,10+4=14;生2:從5里借1給9正好湊成10,即9+1=10,10+4=14;生3:依次數數9+1+1+1+1+1=14;生4:用小棒或學具數也是14;生5:把9看成10,多加了1,再減去1,即10+5=15,15-1=14。這時,面對這么多的算法,如果老師不及時與學生一起選擇最優的算法,那么,有的學生會模糊,不知該用哪種方法好,有的學生會用他們自己想到的較復雜的方法。從剛才例子知道,“看大數分小數”的湊十方法是最簡單最優的,并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學生經歷了從“多樣化”到“優化”的過程之后,學生思維能力會逐步提升。
總之,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只要我們認真鉆研教材,領悟《新課程標準》要求,認真挖掘計算題中的能力因素,加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一定能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