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軍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11-0062-01
英語45分鐘的課堂作為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主戰場,加之當今“五嚴”背景的上級要求,因此,加快英語課堂教學改革,切實提高課堂效率,全面提升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其根本就在于建立高效課堂。而建立高效課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與探究。如今,我市正大力推行的“活動單導學”模式即是以構建高效課堂為宗旨,充分體現學生主觀能動性為目標,強調學生在課堂學習及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自學能力、運用所學知識綜合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等。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嘗試與不斷改進,針對高效課堂的建立,本人也積累了一些比較粗淺的經驗與看法:
一、只做導演,讓每個學生成為演員
“將課堂交給學生”是新課程標準提出來的又一宗旨,傳統的教學模式倡導“填鴨式”、“滿堂灌”,這種方式雖簡便、實在,教師不斷地傳授新的知識,但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不管懂與不懂,總是遵循著“記錄—讀背—鞏固—使用”這樣的規律,教師是課堂上的主角兒,學生只是充當著觀眾的角色。而今,具有如皋特色的“活動單導學”模式讓這種情形徹底顛覆,從起初嘗試階段的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解不超過10分鐘,就已明確定位了教師在課堂上的角色:教師不再是主演,教師不能只顧自己的感受,卻不顧學生是否理解,整節課自己唱獨臺戲“滿堂灌”。而要變成導演,變成教師主導,學生為主體,導演一場45分鐘的戲,讓每一個學生成為這段劇情的主演。
在課堂上,本人認為充分調動起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就要靠有效的激勵機制的建立,因為有很多“學困生”由于缺乏自信,害怕舉手回答問題,甚至害怕遇到老師的目光,于是本人規定在課堂上給積極舉手回答問題的小組加上一至兩分不等,對于一些比較有創見性的答案雙倍加分,給小組的成員按考試成績編學號,當5、6號同學回答問題并答對時多加一至兩分,每周結一次分,給表現好的小組加以表揚與獎勵,給表現滯后的小組予以批評與鼓勵,這樣一來,生與生之間、師與生之間、組與組之間、優與差之間,全方位、立體式互動起來,課堂真正成為了一個愉快求知的殿堂,學習真正變成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學生便真正變成了主演。
二、優化學生,培養學生作為主演的能力
以前我們一直不敢嘗試馬蹄式座位排列,總覺得這樣會使整個課堂亂糟糟,尤其在初中,好差生、男女生搭坐會影響到學生的正常學習,而事實上,隨著我們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評價激勵機制的日趨成熟,學生不僅在學習上,就是在一日常規中,也大大地增強了主動性與自覺性。
經過一學年度的培養,學生們現在已經基本能在課堂上自如地充當一個個小老師的角色,在全班同學面前仔細詳盡地進行講解,落落大方地進行提問,很多學生的課堂用語使用到位并且得當,學生在課堂上都動起來了,活躍起來了。自然,學生如何變得能像個小老師一樣對課堂駕輕就熟就變成了我們最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這一方面,本人認為可以從部分topstudents著手,“以富帶貧”。我們將學生分成六個或八個人一組,每一組中有好-中-差三類學生,但組與組之間水平相當,課堂上,對于難度比較低的問題,可多給學習較差的學生機會,讓他們的膽子變大的同時,對自己充滿信心,并愛上回答問題,喜歡上表演;而對于一些難度比較大的問題,或要求進行講解、演示的問題,便可讓一些優秀的學生去進行表演,久而久之,讓“待優生”和“學困生”也學會了,并且有了躍躍欲試的感覺,此時,教師作為一個導演,便要鼓勵topstudents在課前多去幫助其他人,告訴他們學號越往后的同學講解得越好加分越多,利用學生對分數的敏感度便可促進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整個課堂便成了由學生自主操控。我們的宗旨不僅僅是讓學生成為演員,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成長為這45分鐘劇情中的主演。
三、高效課堂,對導演的要求日趨提高
45分鐘的課堂里,教師作為這么多演員的導演,真正的作用是組織、引導、點撥、拓寬、提升和糾錯。教師要有教學機智,能及時把握時機、創設情境、提出疑點、科學引導。教師對自己的知識面,對教材的把握度,處理教學中的突發情況的教學技巧和教學藝術要進一步提高。
“活動單導學”模式,要求教師首先要靜下心來,集大家的智慧,一起鉆研教材、吃透教材,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特征、學生的知識能力精心設計活動單。因為一份活動單的設計可以決定一個45分鐘的效率與氛圍。
這種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方法雖然將課堂還給了學生,但并不是說就不需要老師講,不需要老師重復了。其實不然,相反,老師不但要備課,而且要備得更充分,掌握的資料要更豐富。因為學生的能力在不斷增強,在課堂討論的過程中他們常常為了一個知識點而爭論不休,甚至找出有效的資料給對方一個有力的打擊,這時候的老師就必須應用廣博的知識來使他們平息,否則,不但不能很好地點撥、指導學生,還可能會被學生問得啞口無言。
在我市“活動單導學”模式順利開展的大背景下,需要教師“啟”得有道、“導”得有法。陶行知先生曾說:“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而我們現在的學生不僅要思維活躍、口頭表達能力強,在潛能得到激發的同時還要能去教學生,這便是啟發學生教學生。
隨著我們不斷積極地探索與努力,“活動單導學”模式正一點點逼近成熟,我市的教育系統也一步步邁向更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