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薇
在全球經濟不景氣背景下,進出口企業普遍存在流動資金短缺,收匯和付匯風險增加的現實困難,因此,選擇具有信用優勢和融資功能的信用證成交就顯得十分必要。根據UCP600規定,延期付款信用證、承兌信用證和議付信用證都具有融資功能。如何既有效運用信用證開展進出口業務融資,又盡力規避可能帶來的風險,本文依照UCP600相關條文,著重分析探討信用證項下貿易融資的路徑、融資風險以及風險規避。
一、延期付款、承兌和議付信用證項下貿易融資路徑
UCP600第2條規定,信用證是一項不可撤銷的安排,該項安排構成了開證行對相符交單予以承付的確定承諾。在實際業務中,開證行往往指定一家銀行(通常是開證行在受益人所在地的分行或代理行)對信用證進行承付或議付。由于延期付款信用證、承兌信用證以及遠期議付信用證項下,從受益人向指定銀行提交符合信用證規定的單據及/或遠期匯票到信用證規定的付款到期日或匯票到期日要間隔一定的時間,少則一個月,多至3個月、半年,甚至一年或以上,這樣,受益人在得到銀行付款前,資金占用較長時間。為促進信用證業務的開展,UCP在歷次版本中對銀行的議付融資作了規定,但UCP600版本進一步增強了信用證的融資功能,為進出口公司和銀行的融資提供了依據和保障,具體路徑如下:
(一) 指定銀行融資許可權獲得
UCP600明確授權指定銀行在這三類信用證項下均可向受益人融資。
UCP600第2條規定,議付就是允許指定銀行在相符交單下,向受益人預付或同意預付款項,從而購買匯票(其付款人為指定銀行以外的其他銀行)及/或單據的行為。議付信用證實際上也就是開證行授權指定銀行(議付行)在受益人完成貨物裝運、提交相符單據時可對受益人辦理議付,給予融資。
UCP600以前版本中,對開證行是否允許指定銀行在延期付款信用證或承兌信用證到期日前給予提前付款(即融資)未作明確規定。因此,在英國著名判例Banco Stantanede SA v. Banque Paribas(England)中,法院判詞明確認為,延期付款信用證在開證行未授權情況下,指定銀行在到期日之前提前對受益人付款,則該指定銀行自行承擔提前付款帶來的風險,開證行沒有義務對其償付。該判例的觀點此后被新加坡、法國和瑞士等國的法院判決相繼采納。所以,延期付款信用證項下,因沒有遠期匯票,UCP也未明確規定,受益人通常只能通過其他路徑進行融資,如銀行信貸;而承兌信用證項下,經指定銀行承兌的遠期匯票通常也只能在福費廷市場進行貼現而獲得融資,且這種融資僅受票據法的保護,得不到UCP的認可和保障。
為適應國際貿易發展和信用證實際業務的需要,消除Banco Stantanede SA v. Banque Paribas(England)案判決結果帶來的負面影響,UCP600增加了一新條款,即12條b款,明確規定開證行指定一家銀行承兌匯票或做出延期付款承諾,即授權該指定銀行可對其已做出的延期付款承諾或已承兌的匯票進行預付款或購買。這就是說,在延期付款信用證和承兌信用證項下,指定的付款行或承兌行在付款到期日前,可以對延期付款承諾或已承兌的遠期匯票進行預付款或購買,銀行該項融資行為是得到UCP授權認可的。
因此,現行UCP600規則下,延期付款信用證、承兌信用證與議付信用證都具有相同的融資功能。受益人完成貨物裝運、向指定銀行提交相符單據后,均可向該指定銀行申請預付款和貼現融資,從而提前取得款項,增強資金流動性。
(二) 指定銀行融資條件和時間
根據UCP600相關條文規定,只有信用證指定銀行才有權對相符交單進行承付或議付,給予受益人融資。指定銀行就是信用證可在其兌付的銀行,可以是信用證中明確授權可在其延期付款、承兌或議付的一家銀行,也可以是任何一家銀行,即經開證行授權可對信用證進行延期付款、承兌并付款以及議付的任何一家銀行。當然,根據UCP600第12條a款規定,除非指定銀行為保兌行,對于承付或議付的授權并不賦予指定銀行承付或議付的義務。指定銀行如果愿意承付或議付,必須明確表示同意,并且告知受益人。
在UCP600規則下,這三種信用證項下指定銀行融資的前提條件:一是受益人必須在信用證規定的延期付款、承兌或議付到期日前完成交單; 二是受益人必須構成相符交單,即所提交的單據與信用證條款、UCP相關適用條款以及國際標準銀行實務一致;三是指定銀行必須明確告知受益人愿意接受開證行在信用證中延期付款承諾、承兌或議付的授權,接受了信用證項下的匯票和/或單據,并同時作了延期付款承諾、承兌了遠期匯票;四是議付信用證的融資可以要求提交匯票,也可不要求匯票,僅憑相符單據即可議付;承兌信用證項下必須提交遠期匯票,且該遠期匯票須經指定銀行的承兌;而延期付款信用證則不需要提交遠期匯票,延期付款行憑相符交單作了延期付款承諾后即可辦理。
至于指定銀行給予融資的時間,在議付信用證項下,根據UCP600第2條規定,指定銀行可以在受益人向其交單時立即辦理,也可以允諾在未來某一天(當然必須在開證行或保兌行付款前)給予融資,但必須在議付行應獲償付的銀行工作日當天或之前,因此可以理解為,即使是在議付行應獲得償付的銀行工作日當天,只要指定銀行是在查實收妥開證行或保兌行的償付頭寸之前對受益人預付款項,也應視為議付融資。而在延期付款信用證和承兌信用證項下,根據UCP600第12條b款規定,則是指定銀行在對其作出延期付款承諾,或已承兌遠期匯票后,在付款到期日或匯票到期日前,經受益人申請,從而對延期付款承諾或承兌匯票進行預付款或購買貼現。
必須指出的是,當指定銀行承付或議付相符交單并將單據送交開證行之后,開證行即承擔償付該指定銀行的責任,所以指定銀行的議付、或對延期付款或承兌匯票進行預付款或購買貼現,必須是開證行償付被指定銀行之前,否則,指定銀行在作出議付或預付款或購買貼現前,開證行對其的付款不能稱為償付,也就不存在議付或預付款或購買貼現了。
(三) 指定銀行融資方式
UCP600對議付做了新的定義,首先是用“購買”(Purchase)來替代UCP500中的“對價”(giving of value),并引入“預付款項”(advancing to advance funds)概念,即指定銀行在開證行償付之前的付款行為,并將購買方式定義為預付和同意預付款項,這實際上強調了議付不僅僅只有議付行立即對受益人付款這一種方式,也包括議付行對受益人預付款的承諾。同時,議付行所購買和預付款的是信用證項下的匯票(該匯票付款人為指定銀行以外的其他銀行)及/或單據。
在延期付款信用證和承兌信用證項下的融資方式,UCP600使用了“預付”(prepay)和“購買已承兌的匯票或已作出的延期付款承諾” (purchase a draft accepted or a deferred payment undertaking incurred)的詞語表述,這可理解為指定銀行在延期付款信用證項下對延期付款作出承諾,并對延期付款進行了預支付款;在承兌信用證項下對遠期匯票作了承兌,并購買或貼現了承兌匯票的行為,都可視為構成融資。
由此可見,UCP600盡管對議付、預付款或購買措詞不同,但實質是相同的,都是指定銀行對受益人信用證項下的匯票及/或單據的提前付款。但是,根據UCP600第12條c款規定,如果指定銀行收到或審核并轉遞單據,這不能構成其承付或議付的行為。因為,議付、預付款或購買等行為都是強調提前付款,如果指定銀行僅有承諾,并沒有隨后的實際預付款或購買承兌匯票,都不能構成議付、預付款或購買貼現。
二、延期付款、承兌和議付信用證項下貿易融資風險及規避
在UCP600規則下,當指定銀行根據開證行授權對信用證受益人提供融資后,那么,融資銀行到期能否及時得到償付,這種融資方式會給信用證有關當事人帶來哪些風險,信用證有關當事人又該如何防范和規避融資風險,這些都是信用證業務當事人必須慎重對待的重要問題。
(一) 融資銀行的風險及規避
在UCP600規則下,指定銀行一旦融資,其償付權需要得到充分保障。按照UCP600第7條c款明確規定,開證行有責任償付已承付或議付相符單據的指定銀行,即對被指定延期付款行、承兌行和議付行進行償付。當然,指定銀行要得到償付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對相符交單進行承付或議付;二是將單據送交開證行。同時,UCP600第7條c款還強調,開證行償付指定銀行的責任獨立于開證行對受益人的責任。也就是說,當開證行確定不再對受益人承擔承付責任,并不意味著同時對指定銀行也不承擔承付責任。特別在發生信用證欺詐時,根據現行各國司法實踐和我國有關規定,當開證行發現受益人存在欺詐,可以解除對受益人的承付責任,但在議付信用證中,如果指定銀行已按照開證行授權善意地對相符交單給予預付款或購買了匯票及/或單據,則開證行仍應償付該指定議付行。特別是UCP600第12條b款中,增加了對延期付款信用證和承兌信用證項下融資行的保護條款,這種融資得到了開證行的授權,該指定銀行也可獲得與議付行同樣的地位,享有信用證欺詐例外抗辯的豁免權。必須強調的是,只有信用證指定的銀行才有權對信用證進行議付、承擔延期付款承諾并提前付款、承兌遠期匯票并購買匯票,銀行未經授權的融資是不能得到開證行償付的。
在金融危機背景下,銀行倒閉、合并、收購時而發生,而一旦開證行倒閉,必將使償付受到直接影響,加大了融資銀行的風險。為此,指定銀行應隨時關注,及時作出反應,并可有效利用“全球貿易融資計劃”(Global Trade Finance Program, GTFP)規避風險。根據“全球貿易融資計劃”,世界銀行旗下的國際金融公司通過收取費用,向出口商銀行開立備用信用證,從而降低開證行的支付風險,可有效地將融資行的償付風險從開證行轉移到國際金融公司。
當指定銀行向開證行償付時,若遭到拒絕,指定銀行是否有權向融資的受益人進行追索?這也是信用證業務中時常會遇到的實務和法律問題。
盡管UCP600未作具體規定,法律和實務界對這個問題還存在較大爭議,但指定銀行在議付、貼現或預付款時,可以自由聲稱或保留追索的權利。因為,指定銀行與開證行、保兌行地位不同,是根據開證行的授權對受益人相符交單進行承付或議付的,而未在信用證中對受益人作過任何承付的承諾。一旦得不到開證行或保兌行的償付,除非另有規定,議付行通常是可以行使追索權,拒付的風險由受益人承擔,而不是由議付行承擔。
在實踐中,指定銀行對受益人的追索問題,在使用匯票情況下,可依據票據法行使追索權;如未有匯票,則依據指定銀行與受益人之間的事先約定,即在議付或購買延期付款時,明確約定不論何種原因只要不能從開證行處獲得償付時,指定銀行即可行使對受益人的追索權。采用指定銀行與受益人雙方事先約定的做法,可更有效地保護融資銀行的利益,確保融資業務的順利進行,也可避免爭議發生。
(二)開證行的風險及規避
開證行開立延期付款、承兌和議付信用證,并指定一家或任何銀行承兌匯票或承諾延期付款責任或議付,即意味著授權該指定銀行可對信用證受益人給予融資,并承擔隨之產生的融資風險。該風險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受益人的信用和開證申請人的信用。
如果信用證受益人從事欺詐,根據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意見、各國司法實踐和我國有關規定,欺詐例外原則不適用于議付行或指定融資行,開證行仍有義務對融資的指定銀行承擔承付的責任。特別是根據UCP600第12條b新增條款規定,在延期付款信用證和承兌信用證中,當承擔延期付款承諾或承兌匯票的指定銀行在到期日前作了預付或購買,此后又遇到事先未獲知的受益人欺詐,只要開證行明確授權指定銀行對延期付款或承兌匯票可以預付款或貼現融資,即使在到期日前已獲知欺詐發生,開證行也不能解除其對指定銀行的償付責任。而第12條b款未引入UCP600之前,當指定銀行對延期付款信用證作了預付款,但不知情欺詐,隨后要求償付時,開證行可以指責受益人從事了欺詐,從而不再對指定銀行承擔償付責任。這就是說,這種欺詐的風險,可以通過選擇采用議付信用證或采用延期付款、承兌信用證來確定是由開證行或最終開證申請人承擔,還是由指定銀行承擔。如果開證申請人對受益人資信有很好了解,愿意承擔受益人的欺詐風險,就可選擇議付信用證;而如果受益人與銀行有著較好信譽記錄,銀行確信可安排付款貼現,這時就可選擇延期付款信用證或承兌信用證。但這種區別在UCP600第12條b款引入后完全消除了,導致的結果是,欺詐的風險都是由開證行承擔,或最終由開證申請人承擔,而不管是何種類型的信用證。
當然,在延期付款信用證和承兌信用證項下,開證行或開證申請人為避免欺詐風險,有必要在信用證中增加排除UCP600第12條b款使用的條款,根據UCP600第1條規定這也是允許的。但這種做法,在實際業務操作中是相當困難的。原因在于,在基礎合約下,除非是特殊協議,開證申請人有義務根據通常的條款開立信用證,排除UCP600規定往往是不可取的。此外,要獲取受益人的同意將該條款排除,未必比避免受益人欺詐風險來得容易,也就是說,買賣雙方在磋商交易時,很難得到受益人的認可。這樣,如果缺乏防范欺詐有效方法,開證行就有可能拒絕開證,或者采取一些措施以避免或減少日后得不到開證申請人償付的風險。例如,開證行為減少欺詐風險,可要求開證申請人開證時預付全部或部分押金,或提高向開證申請人收取的費用。這樣,開證申請人交易的風險成本就會增加,如果認為該筆交易不值得承擔這么大風險,或所顯示的欺詐成本太高,或許會放棄與受益人的交易。由此,在現行UCP600規則下,由于缺乏有效的將欺詐風險轉移至指定銀行的選擇,可能導致的后果是阻礙貿易融資進行。
為規避融資風險,在實際業務中,開證行可要求開證申請人明確信用證只能由一家指定銀行進行承付或議付,盡量避免開立自由兌付信用證;該指定銀行應由開證行自行選定,且選擇的指定銀行資信可靠,其所在國社會穩定,經濟運行良好,國家風險指數低;同時要充分了解開證申請人和受益人的資信,特別要防止進出口商之間勾結的虛假貿易來實施融資詐騙。
(三)開證申請人的風險及規避
開立融資功能的遠期信用證可以推遲進口人自身的付款時間,有利其資金周轉和業務開展。但如前所述,信用證是純單據業務,只要開證行構成相符交單,開證申請人必須付款贖單,所以開證行的融資風險實際上最終是落在開證申請人身上。進口人為有效規避風險,一是必須充分了解和掌握受益人的資信狀況,這種資信了解是一種動態式、全過程的管理,從建立業務關系、磋商交易開始一直至成交簽約、貨物裝運和交單付款,每個業務環節均需隨時密切關注,加強信用風險管理,必要時可以請開證銀行一起參與;二是選擇資信好的銀行作為開證行;三是避免開立可自由兌付信用證,指定一家信用可靠的銀行作為指定銀行,最好是開證行在出口地的分行或代理行。
(四)受益人的風險及規避
受益人采用遠期信用證可更容易獲得出口訂單和達成交易,取得更多貿易機會,而利用UCP600規則的貿易融資又可提前取得信用證項下的貨款。為保障融資和收款安全,受益人首先必須嚴格按照UCP600規則和信用證規定提交相符單據,避免出現單證不符,并保證所交貨物必須嚴格符合買賣合同規定;其次,必須根據信用證規定向指定銀行交單和辦理融資,且最好要求以出口地銀行作為指定銀行;再次,應加強交易對象進口人資信調查,充分了解客戶資信狀況,規范客戶資信管理,必要時也可請信用證中指定銀行(議付行或延期付款行或承兌行)一起參與信用風險管理,包括做好客戶風險評估工作;最后,開證行的資信了解也十分必要,包括開證行所在國的政治、經濟等情況,對風險高危的國家一定要有防范措施,如對信用證加以保兌、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等。
總之,在采取有效措施防范信用證項下貿易融資風險的基礎上,利用UCP600規則開展信用證融資,可使信用證在國際貿易結算和融資業務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國際商會銀行委員會[M].2007年修訂本.
[2]程軍,賈浩.《UCP600實務精解》,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出版).
[3]徐蘋.新舊慣例更迭,融資銀行獲益——由著名判決引發的延期付款信用證項下融資風險探討[J].中國外匯,2010年第7期.
[4]Koji Takahashi. The Introduction of Article 12(b) in the UCP600: Was it Really a Step Forward?2010 Annu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Law & Practice.
[5]Jim Barnes. Reimbursement Right under Deferred Payment Credit 2011 Annu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Law & Practice.
[6]James E. Byrne Negotiation in Letter of Credit Practice and Law 2009 Annu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Banking Law & Pract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