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才 何芳萍
摘 要:文章選取了國內外在圖書情報學專業具有代表性的五所大學,對其圖書情報學研究生課程按照理論型與應用型課程進行分類;通過對這五個院系應用型課程設置情況的比較與分析,總結出各自的特色;最后借鑒國外圖書情報學教育的理念與經驗,提出了我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生應用型課程設置的改進措施。
關鍵詞:圖書情報學 應用型課程 研究生教育 課程設置
中圖分類號: G25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6938(2012)01-0038-05
Study of the Curriculum for Postgraduates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t Home and Abroad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selected five representative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which have a great achievement in major in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t classifies the postgraduates majoring in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courses. Through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se five departments' applied curriculum, it summed up their characteristics. At last, the paper draw lessons from the idea and experience of foreig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and put forward some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China's postgraduate majoring library information science.
Keywords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pplication-oriented courses;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rrangement of curricula.
1 引言
圖書情報學教育的價值何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陳傳夫等認為,融入圖書情報實踐才能體現出學科教育的價值[1]。ALA前任主席Michael Gorman表示:“美國圖書館學教育面臨著諸多危機……與應用研究相比,眾多圖書情報學院更加重視理論研究,從而導致各學院的教學與科研脫離了圖書館的實際工作需要”[2]。肖希明教授等的調查與研究顯示,52%的圖書館館長認為部分圖書館學畢業生在某些崗位難以發揮作用的原因是“圖書館學課程太偏重理論性,方法與技術方面的內容偏少”,其他的原因還包括:“圖書館學專業知識陳舊,跟不上圖書館實踐發展的需要”(45%),“圖書館學專業課程設置與實踐脫節”(42%)等[3]。由此可見,國內外學者均意識到了圖書情報學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現象的存在以及兩者結合的必要性。在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理論與實踐應用脫節現象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和實踐的發展。若要改變這一現狀,圖書情報學專業的課程設置改革尤為關鍵。
圖書情報學專業課程數目較多,且各個教育機構課程設置不盡相同。筆者將圖書情報學專業課程分為兩大類:理論型課程與應用型課程。理論型課程是指關于學科專業的基礎理論、發展歷史、研究方法等抽象性、概括性的闡述;應用型課程則是指把基礎理論轉化為實際運用的課程,其研究的方向性強,目的性明確,與實踐活動的關系密切,且直接體現著人的需求。
本文選取了國內外在圖書情報學專業具有代表性的五所大學,對其圖書情報學專業課程按照理論型與應用型課程進行分類與細化,并加以比較研究,總結出國外圖書情報學專業應用型課程設置的特點,分析其對我國圖書情報學應用型課程改革的啟示。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國外圖書情報學教育主要集中在研究生和博士生層次,本科生教育相對較少,而博士生教育目前在我國的規模還不大,所以在進行課程設置比較時,本文選取了碩士研究生課程作為研究對象。
2 國內外圖書情報學研究生應用型課程設置的比較研究
2.1 研究樣本的選擇
為使本研究具有代表性,筆者對研究樣本進行了如下選擇:
(1)美國的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的圖書館與情報學研究生院[4](The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該學院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USNEWS)對“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tudies”的最新專業排名(2009年)中位居首位。
(2)加拿大的多倫多大學信息學院[5](Faculty of Information,University of Toronto)。該學院是加拿大第一所加入iSchool聯盟的圖書情報學院,同時也是該國第一所開設情報學博士課程及唯一一所設有博物館研究英語碩士課程的學院。
(3)英國的拉夫堡大學情報科學系[6](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Loughborough University)。該系在《泰晤士報》(Times)對“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的最新專業排名(2012年)中位居首位。
(4)澳大利亞的莫納什大學信息技術學院[7](Facul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Monash University)。該學院作為“Group of Eight”(The Group of Eight represents Australia's leading universities)成員之一,是其中唯一一所擁有專業信息技術學院的大學。
(5)中國的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8](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該學院是中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與研究機構,其“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是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009年該學院加入了iSchool聯盟,是該聯盟領導小組成員,也是國際圖聯(IFLA)常務委員會(IFLA SET)成員機構。
上述五所大學分布在美洲、歐洲、亞洲及大洋洲,且五所院系的圖書情報學專業無論是從權威排名,還是從國際影響力來看,都極具代表性。因此,選擇上述五所院系的圖書情報學專業課程設置作研究,能很好地體現出國內外該學科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情況,有利于為我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生應用型課程的建設提供參考。
2.2 課程分類的標準
2011年9月,筆者訪問了上述五所院系的網站,對其圖書情報學專業研究生課程信息進行了采集。由于有些性質相同的課程在各院系的名稱并不相同,不便于統計,因此需對所采集的課程信息進行分類。
已有的圖書情報學領域專業課程的分類標準存在于多篇文獻中,其中較有影響力的分類標準有:陳傳夫[9]將匹茲堡大學情報學院的所有課程設計成下述課程模塊:圖書藝術、保護、檔案模塊,特別讀者群信息資源與服務模塊等七部分。倪波等[10]將圖書情報學專業課程分作方法論、信息研究總論、信息的組織與管理、信息技術與信息系統等八個類別。上述兩種分類標準都是基于具體的課程內容進行劃分,分類內容較為細致。
筆者參考上述分類標準,并結合本文的研究需要,設定了以下分類標準:首先,基于本文研究目的,將圖書情報學專業課程分為兩大類:理論型課程與應用型課程。其中,理論型課程包括圖書情報學基礎理論、研究方法及學科歷史等課程;應用型課程包括圖書情報學基礎理論與法學、計算機科學、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相結合而派生出的課程,以及基于圖書情報學基礎理論的專題研討和各類實踐型課程等。然后,根據課程名稱和課程內容簡介以及筆者對課程的理解,將不同院系內容性質相同的課程歸為一類,內容性質不同的課程進行區別,最終將圖書情報學專業的理論型與應用型課程細化為13類(見表1)。
需要強調的是,目前尚未有文獻對圖書情報學領域專業課程進行理論型與應用型課程的專門劃分,而對具體的課程進行劃分時存在相當的難度,本文的分類標準僅代表筆者的觀點。現將分類過程舉例說明如下:拉夫堡大學情報科學系開設的“信息法律、政策與社會”(Information Law, Policy and Society)主要研究在信息與知識社會中影響信息服務的社會、倫理、法律及公共政策等因素,是圖書情報學與法學的交叉研究,屬于應用型課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圖書館與情報學研究生院開設的“圖書情報學技術概論”(Introduction to Technology in LIS)是一門關于圖書情報學技術的基礎入門課程,主要涉及信息系統概念、術語等方面的綜述,屬于理論型課程;而“信息技術與組織”(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Organizations)主要探討社會組織收集、處理信息的方式與技術,以及影響信息處理目標的組織性、技術性和社會性因素,側重于信息技術在社會組織中的應用,屬于應用型課程。再如,該院開設的 “珍藏本編目”(Rare Book Cataloging)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參與珍藏本編目等實踐活動,以加深其對常規專題編目的理解,屬于應用型課程;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開設的“經濟信息與企業信息化”、“ 圖書營銷學”等課程是將圖書情報學與經濟學、市場營銷學等學科相結合而派生出的課程,屬于應用型課程。多倫多大學信息學院開設的“心理,媒體與社會”(Mind, Media and Society)主要研究在心理和社會進程中傳播媒介的影響以及有關技術心理學(Technopsychology)的探討,是圖書情報學與社會學、心理學的交叉研究,隸屬于“信息、圖書館與社會”,也屬于應用型課程。
2.3 五所圖書情報院系課程設置概況
根據表1所示的課程分類標準,筆者對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圖書館與情報學研究生院等五所圖書情報院系的課程設置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對這五所圖書情報院系在每一課程類別內開設的課程數目進行了統計(見表2)。
由表2可知,從各院系來看,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的圖書館與情報學研究生院所開設的專業課程最多,莫納什大學信息技術學院開設的專業課程最少。究其原因,在于兩者研究生教育規模和研究方向的不同:首先,根據兩所學院的官方統計數據顯示,前者現有988名研究生[11],而后者僅有95名研究生[12];第二,前者研究方向比較廣泛,交叉性研究課題較多,研究課題包括歷史、經濟與政策、信息組織與知識表示、信息資源與用戶、信息系統、管理與評價、社會、社區與組織信息學、青少年文獻與服務等多類,后者研究方向具有技術傾向性,研究方向較為狹窄,僅涵蓋應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和商業信息系統等。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開設的專業課程較豐富,但與國外同類院系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
從課程類別來看,有關“信息、圖書館與社會”這一主題的課程最多,但這些課程絕大多數為國外各院系所開設,反映出國外圖書情報教育界注重圖書情報學與社會學、人文學等相關學科研究的結合。有關“信息系統與技術”的課程也較多,反映出各院系均十分重視新型的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學中的應用。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五所院系中,只有美國和加拿大的兩所學院開設了“專題研討”這一課程。
2.4 五所圖書情報院系應用型課程設置的比較與特色
為了比較五所圖書情報院系應用型課程的設置情況,筆者進行了進一步的統計與分析,具體方法如下:
設每所院系開設的應用型課程總數為T,各門課程數量分別為Ci,則有:
Xi=Ci / T (0≤Xi≤1)
其中,Xi就是某課程i在該院系應用型課程設置上的權重。由于不同院系開設的應用型課程在數量上差別較大,因而在比較各院系應用型課程的設置情況時,不僅要橫向比較,還要對該院系課程進行縱向比較。從橫向比較來看,如果某院系在某課程的Xi越大,則一定程度上意味著該院系同其它院系相比,在該課程上擁有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更強的教科能力。從縱向比較來看,Xi越大,則該課程在該院系所有課程中的比重越大,也意味著該院系對該課程重視程度相對更高(見表3)。
2.4.1 五所圖書情報院系應用型課程設置的比較
由表3可知,從橫向比較來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的圖書館與情報學研究生院開設的信息用戶及專題研討類課程的權重橫向最大,分別為14.43%和9.28%;多倫多大學信息學院開設的信息組織與管理,信息、圖書館與社會及專門圖書情報學類課程的權重橫向最大,分別為16.51%、26.61%和20.18%;在信息經濟類的課程中,該課程在拉夫堡大學情報科學系的權重橫向最大,占25%;在信息系統與技術類的課程中,該課程在莫納什大學信息技術學院的權重值橫向最大,占66.67%;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開設的信息政策與法規及信息服務與咨詢類課程的權重橫向最大,分別為8.45%和7.04%。
從縱向比較來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的圖書館與情報學研究生院較重視信息組織與管理、信息用戶以及信息與社會等方面;多倫多大學信息學院在信息、圖書館與社會以及專門圖書情報學等方面力量較強;拉夫堡大學情報科學系在信息系統與技術和信息經濟等方面研究比較深入;莫納什大學信息技術學院專攻信息系統與技術方面的課程;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對信息系統與技術、信息經濟等方面比較重視。
2.4.2 五所圖書情報院系應用型課程設置的特色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的圖書館與情報學研究生院十分注重對信息用戶類課程的開設,其課程內容特別側重于對兒童、青少年、老年等特殊用戶群體的信息資源與服務研究。該學院的另一大特色是積極舉辦各類專題研討會,這些研討會的主題通常比較前沿,有助于學生了解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與最新研究成果,同時為師生之間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
多倫多大學信息學院是加拿大唯一一所設有博物館研究英語碩士課程的學院,因此,對博物館的系統化研究形成了該學院一系列獨具特色的應用型課程,其課程內容涵蓋了博物館研究的方方面面,包括博物館建筑、環境、管理、策展以及博物館與公眾、社區、媒體、文化遺產間的關系等。
拉夫堡大學情報科學系更重視信息科學與經濟的關系,研究如何利用信息科學去促進經濟的發展。該學院的研究生教育主要分三個方向:信息管理與商業技術,信息與知識管理,信息與圖書館管理。除“信息與圖書館管理”這一研究方向外,其他兩個研究方向所開設的課程,大多以競爭情報、知識管理、變革管理、項目管理等信息經濟類課程為主。
莫納什大學信息技術學院屬于技術傾向型的圖書情報學院,所以,該學院在信息系統與信息技術方面的教學科研能力較強,其開設的課程絕大多數都是與信息技術研究、信息系統設計與開發等相關的技術類課程。
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開設的信息政策與法規類課程的橫向權重最大,這是由于該學院比較重視對信息資源知識產權的研究。此外,該學院為適應變化的信息環境和信息需求,在信息系統與技術、信息服務與咨詢以及信息經濟等方面均投入了較多的教研力量。
3 對我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生應用型課程設置的啟示
通過對上述五所院系圖書情報學應用型課程設置情況的比較與分析,不難發現國內圖書情報學教育與國外同類院系相比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應廣泛吸收國外的先進理念,揚長避短,以促進我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生應用型課程的建設。筆者認為在課程設置上可從以下四個方面加以改進。
(1) 加強實踐型課程的建設。長期以來,我國圖書情報學課程中理論型課程所占比重較大,實踐型課程很少或是沒有,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以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專業的課程設置為例,其理論型課程占20.22%,實踐型課程為0。作為應用型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加強實踐型課程的建設勢在必行。在國外圖書情報學研究生課程中,很多是實踐課。如多倫多大學信息學院開設了為期12周的實習課(Internship),其目標是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加強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而且每次實習安排旨在滿足每位學生的職業目標和個人興趣。
(2)強化專題研討的課程比例。目前我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生教育還是普遍采用老師課堂授課的形式,缺乏專題研討課的機制,導致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缺乏及時有效的學術交流,致使研究生思維視野不夠寬廣,這對學術研究極為不利。而在美國的圖書情報學教育中,專題研討占了很大比重。伊利諾伊大學以其專題研討為教學的重要特色,舉辦了如“檔案與記錄管理研討會”(Seminar in Archives and Records Management)等系列專題研討。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學生了解學科領域的最新發展與最新研究成果,同時為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思想火花相碰撞所散發出的能量是不可估量的。
(3)重視對信息用戶的研究。眾所周知,圖書情報學研究對象在歷史上經歷了三個階段,即從以信息源為研究主體、以信息傳播為研究主體到目前以信息用戶為研究主體。重視對信息用戶的研究是適應圖書情報學發展要求的體現,而我國圖書情報院校幾乎沒有針對兒童、青少年等不同信息用戶群體開設相關課程。相比之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一香檳分校的圖書館與情報學研究生院極其重視對不同信息用戶群體的研究,研究對象涉及兒童(Children)、10至12歲兒童(Tweens)、青年(Young Adults)、成人(Adult)、特殊人群(GLBTIQ、Specific Populations)等,其開設的信息用戶類課程占該院應用型課程總數的14.43%。
(4) 注重學科的多視角研究。在我國圖書情報學應用型課程中,幾乎沒有涉及圖書情報學與社會學、人文學等學科相結合的課程,也沒有探討國際視野下圖書情報學研究與發展的課程。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應當站在國際化的高度上調整課程設置,并注重與社會學、人文學等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國外圖書情報學院就非常重視這一點,它們基于多個研究視角設置專業課程,其課程內容涉及倫理學、種族與性別、數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等社會人文研究領域,還開設了諸如“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與文化”(Information and Culture in a Global Context)、“全球化與信息社會”(Globalization & the Info Society)等具有國際視野的應用型課程。
參考文獻:
[1]陳傳夫等.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國圖書情報學教育的發展[J].圖書情報知識,2008,(5):5-14.
[2]Michael Gorman. What Ails Library Education? [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04,30(2):99-101.
[3]肖希明等.我國圖書館學專業教育與職業需求的調查與分析[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8,(3):11-16.
[4]The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EB/OL].[2011-09-24].http://www.lis.illinois.edu.
[5]Faculty of Inform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EB/OL].[2011-09-24].http://www.ischool.utoronto.ca.
[6]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Loughborough University[EB/OL].[2011-09-24].http://www.lboro.ac.uk/departments/dis/index.html.
[7]Facul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nash University[EB/OL].[2011-09-24].http://www.infotech.monash.edu.au.
[8]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EB/OL].[2011-09-24].http://sim.whu.edu.cn.
[9]陳傳夫. 美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專業的課程調整與新課程模塊[J].圖書情報知識,2000,(1):24-27.
[10]丁蔚,倪波. 中美圖書情報學研究生專業課程比較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0,(5):81-86.
[11]The Graduate Schoo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Student Demographics2011-2012[EB/OL].[2011-09-24].http://www.lis.illinois.edu/people/students/demographics.
[12]Facul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nash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ff[EB/OL].[2011-09-24].http://www.infotech.monash.edu.au/about/staff/?stafftype
=Postgraduate+Student&campus=.
作者簡介:王新才(1965-),男,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研究方向:政府信息資源管理、檔案管理、目錄學等;何芳萍(1988-),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