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結合物理教學的改革與發展趨勢,以創新教育理論為指導,從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改革實驗教學兩方面,論述了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物理教學;創新能力;學習興趣
社會的發展,課程的改革都要求我們的教學由指導學生繼承學習向引導學生創新學習轉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素質教育的重點之一,培養創新人才更是時代的要求。物理學科本身特點決定了物理教學過程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作為新時代的物理教師,毫無理由回避積極尋找、探索一條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促進物理教學的新路子。當然,創新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漸進的、長期的培養過程。
1. 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意識是指創新的愿望和動機,要激發創新意識就必須培養學生的學習和探究興趣,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過:“對于一切來說,只有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1]。”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往往是以他們的學習興趣為轉移的。只有學生愛上物理,對物理有興趣,才會有積極持久的求學勁頭。學生的創新意識才會萌芽,才會具有一種在科學道路上勇攀高峰的信念。
1.1 精心創設物理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教學中認真做好一系列有效的實驗,點撥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激勵狀態,可以把學生的智力活動由最初簡單的興趣引向熱情而緊張的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的活化。因此,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很好地利用各種教具充分發揮物理實驗的功能:用現象清楚,效果明顯的演示實驗,創設有聲有色的,形象直觀的情景;用師生密切配合,共同參與的分組實驗,創設生動活潑,熱烈討論的情景;用鼓勵和激發學生開展課外小制作,小發明的活動,創設理論聯系實際,巧用物理知識的情景,從而促使學生觸景生情、觸類旁通,提高能力。隨著學生學習的不斷深入,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大量自我發揮、自我表現的動手機會,注意引導學生借助實驗處理一些較抽象、較復雜、易混淆的物理問題,讓學生在“動”字上見物思理,動中有思,思中有動,動思結合,激勵學生對物理的情感體驗,從中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
1.2 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有情趣的課堂,有利于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情可動人心,故有情的教學能使學生心緒高漲;趣能扣人思,故有趣的教學能使學生深入思考。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恰當的運用語言、舉止、眼神、表情,表現出情與趣,吸引學生的思路跟著教師的思路走,深入淺出的把學生帶入知識的王國,使學生產生“如臨其境”的感覺,喚起學生的情趣和學習興趣。
(1) 教師要有豐富的情感,激勵學習熱情。豐富的情感在營造課堂氣氛時起著重要的作用,一個優秀的教師應當和學生進行情感交流,用自己美好的形象和滿腔的熱情,誠懇的態度,去影響學生,對學生要耐心細致,循循善誘。學生見到教師可親可敬,笑容滿面,感受到教師的熱情,心里愉悅,從而出現和諧的課堂氣氛。教學中的這種情感交流能使教、學雙方的情緒以至整個心理活動都處于專注和活躍狀態,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感受到學習是緊張而愉快的,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并在新知識的基礎上聯想、綜合、分析、推理,進行創造性的學習。
(2) 利用生動風趣的語言,激發和提高學習興趣。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講授語言藝術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基本能力,較高水平的講授能夠激發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富有哲理的幽默、生動的講解,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學生,使學生愿意聽,從而在輕松的環境中接受知識、增加技能。因此,教師應該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在教學中注意講授語言的藝術性和趣味性。
教學生動風趣,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例如,在講勢能時,可對學生說:當落葉從樹上飄落時,大家會照樣漫不經心的在樹下散步;可是,當人們看到樹枝上架著一塊磚頭時,肯定會愕然而止!頓時教室里笑聲四起,笑聲過后再給大家解釋物體的勢能和質量有關。這樣,必然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3 促進學生物理情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以物理知識的重要作用和物理學家們的成長歷程、卓越貢獻為素材,促進學生物理情感和學習興趣的自我激發物理知識有廣泛的應用性,他對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在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處處展現出物理知識的神奇力量。物理學史記載了人類前仆后繼揭開千古之謎的史實,有很多激動人心的故事。這是一筆對激發學科情感、訓練科學方法、錘煉毅力,激勵人格有著豐富而又重要的教育資源,運用得當,對教育學生成才會有相當價值。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經常舉一些生動的事例來說服教育學生外,還應借助物理講座和園地等多種方式來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多了解物理學家的高尚人格,拼搏進取的精神和取得的成就,從中獲得成功的啟示和力量,增強學生的情感遷移,促使學生自覺地把科學偉人作為自己的學習楷模,發憤學好物理這門科學。
2. 在物理實驗中培養創新能力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2]。翻開物理課本,你會發現幾乎每一節的教學都離不開實驗。物理實驗作為物理教學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學功能:不僅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感性材料,驗證物理定律,而且能夠提供科學的思維方式,加深對基本知識的認知程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2.1 通過創新演示實驗激勵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演示實驗需要創造性地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首先要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做好演示實驗的改進工作。如某演示實驗 “雞蛋將怎樣?為什么?”可以這樣改進:廣口瓶換成150mL平底燒瓶,去殼的熟雞蛋換成去殼的鵪鶉蛋,一端浸過酒精棉的鐵絲點燃后迅速插入燒瓶中,待燃燒片刻后抽出鐵絲,再迅速將鵪鶉蛋放在瓶口上,過會即可看到鵪鶉蛋沿著燒瓶頸慢慢下滑到瓶底。這樣改進可見度增大,生動形象地證明了大氣壓的存在。另外該實驗還可以演示燒瓶把鵪鶉蛋吐出來。方法是把燒瓶倒立,使鵪鶉蛋堵住瓶口(小頭向下),然后把燒瓶固定在鐵架臺上,用毛巾包住瓶底,并不斷把熱水慢慢注到毛巾上,一會燒瓶就吐出鵪鶉蛋[3]。讓學生將改進后的實驗與課本上的方法對照比較,分析優劣,體味實驗創新的實用性,并誘導學生思考是否還有其他的改進方案。并在課下指導學生對物理實驗進行改進,鼓勵對日常接觸的事物進行改進和創新。
2.2 通過增加設計實驗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4]
“照方抓藥”式的實驗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的熟練程度,但不能培養和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為了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創造思維,在教學中盡量增加一些創新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以學生的經驗與知識技能、實驗能力為出發點,提出實驗課題,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設計實驗,激活學生在記憶中的有關知識,獨立思考,去探索創新,保持生動活潑的學習態度。
如沒有量筒,如何測出一杯牛奶的密度?
學生的設計實驗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了質量、重力、密度、二力平衡、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等已有的知識和用彈簧秤測重力、視重等已掌握的實驗技能,找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些設計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激發了學習物理的熱情。
2.3 布置課外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物理小實驗、小制作的題材廣泛,材料極其豐富,是一種激發學習興趣,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有益活動。課外小實驗可以在一個心理狀態比較寬松的環境中,不受時間、器材、場所等條件的限制,可反復做,反復觀察,直到認為滿意為止。同時由于沒有明確給出實驗所需器材、步驟,也無明確要觀察的現象,所有問題均需學生自己獨立完成,這對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及各種能力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3. 結論
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和升華,它并不是少數學生所獨有的能力,而是全體學生都具有的等待發掘的內在潛力。只要我們教師能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把握契機,創設氛圍,成為真正的挖掘者,不難達到目的。總之,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的共同努力下,定能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參考文獻
[1] 薛和平. 在新課標下的中學物理創新教學初步構想[J]. 物理教師, 2007,(7): 99-102.
[2] 劉甲珉. 中學物理教學與創造思維能力培養[J]. 青島教育學院學報, 2001,(1): 87-92.
[3] 侯新杰, 郭海莉. 中學物理主體性教學實施的意義和模式[J]. 數理化教學研究,2007,(10) : 51-55.
[4] 劉甲珉. 中學物理教學與創造思維能力培養[J]. 青島教育學院學報, 2001,(1): 66-70.
作者簡介:
席彩萍(1979-),女,陜西蒲城人,渭南師范學院物理與電氣工程學院講師,理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