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濤
摘要: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主要推動力量,在短短十余年的時間里發展迅速。據統計,全國已有獨立學院318所,在校生186.6萬人。獨立學院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新的增長點和重要組成部分,其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不僅直接關系到畢業生的自身利益及畢業母校的健康持續發展,也直接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因此備受社會關注。據統計局最新統計出來的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大學畢業生人數將創歷史新高,有680萬人,2012年畢業生就業形勢將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嚴峻,獨立學院的畢業生更加如此。因此獨立學院要充分認識就業工作面臨的嚴峻形勢,進一步做好就業工作。
關鍵詞:獨立學院;創業;就業;職業生涯
一、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問題
(一)獨立學院自身面臨的問題
1.獨立學院是一個新生事物,發展時間比較短,又是在沒有基礎的層面上開始建設,因此在人才培訓水平、師資建設、辦學經費、校園建設等方面落后公辦高校。而且不少用人單位不認可獨立學院畢業生,認為獨立學院畢業生的能力不如一本、二本高校的畢業生,有些單位直接拒絕獨立學院畢業生。
2.獨立學院教育不夠靈活,師資隊伍不夠穩定。由于受招生批次、分數、計劃等因素制約,民辦獨立學院在生源的質和量上都有很大的限制。在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計劃等方面,有關教育主管部門還是用與公辦大學相同的標準來衡量獨立學院,這使得獨立學院很難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同時,民辦獨立學院在社會上獲得資源的能力遠遠不及實力強大的公辦高校。尤其是獨立學院不僅得不到國家的資金支持,教師的待遇、發展平臺等方面也得不到政策的有力保障。這種情況下,民辦獨立學院很難建立起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教學質量和教學秩序從根本上受到了影響,更難做到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辦學方向。
(二)獨立學院畢業生自身存在的主要問題
1.很多畢業生就業期望值過高,就業心態不夠成熟。獨立學院畢業生往往心態不平穩,大多數人存在“高不成、低不就”和“好高騖遠”的情況,也就是說,對于高要求職位,個人的能力達不到相應水平,而低職位或低薪金卻為畢業生所不屑。相當一部分獨立學院畢業生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估計不足,仍然處于觀望態度。一部分畢業生就業期望值居高不下,不愿意到偏遠地區、艱苦行業和基層單位就業。由于競爭日趨激烈,工資標準也比以前低了許多。但是,絕大部分在校大學生并不了解市場的實際情況,使得大學生在求職時對自己的定位過高,兩者之間差異的日益增大,是造成獨立學院大學生就業率低的原因之一。
2.缺乏自信,消極自卑情緒較重。當前的大學生就業是自主擇業,自主擇業更需要自己的積極參與,更需要樹立自信心。調查表明,許多獨立學院的學生在求職擇業時缺乏應有的自信心,過于消極和自卑。當問到“你是否一定能找到理想的職業”時,有近79%的學生認為不一定能找到理想的職業,6%的學生認為不能找到理想的職業,只有15%的學生認為能找到理想的職業;當問到“你的競爭力與一本、二本畢業生相比如何”時,54%的學生認為不如他們,28%的學生認為基本一樣,18%的學生認為比他們強;當問到“用人單位對獨立學院畢業生是否會有偏見”時,92%的學生認為會有偏見,僅8%的學生認為不會有偏見。以上這些調查數據反映出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時缺乏自信,存在消極自卑的擇業心態。 這一心態是由于學生自感文化基礎比一本、二本差、綜合素質不高和就業競爭力不強所致。這樣的心態不僅不能使他們的才華在就業時充分展示,還會給用人單位以缺乏自信、沒有能力的感覺。試想,一個對自己都沒有信心的人,用人單位會對你有信心嗎?因此,要解決學生求職擇業時所表現出的自信心不足的問題,首先要從教育質量著手,只有提高了畢業生的綜合素質,才能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和就業競爭能力,增強其就業信心;才能使其以積極的心態參加就業競爭。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更是各獨立學院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基礎和保證,在獨立學院招生數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今天,冷靜思考教學質量已是當務之急。
二、獨立學院及其畢業生如何應對就業問題
1.政策應該大力為獨立學院創造條件,政府應加大支持力度,規范獨立學院的辦學,加大對獨立學院的宣傳和引導,增加社會和用人單位對獨立學院的認知和認同,為獨立學院畢業生創造更符合市場競爭要求、規范而公平的就業競爭環境和氛圍。同時也應該適當增加一些針對性較強的工作崗位,為獨立學院的畢業生開辟更廣闊的就業市場。現在國家已經在做出相關的改革,近幾年的公務員招考、事業單位招考都沒有對獨立學院學生的限制。
2.努力提高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社會認知度。由于獨立學院建校歷史不長,所以社會各界對獨立學院的認識和了解需要有一個逐步加深的過程,同時獨立學院的畢業生在社會工作中的表現以及他們對社會的影響還處于一個積累和提升的階段。要想盡快提升學校的社會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這就要求學校需要加強與社會的接觸和交流,一方面,學校要加強在各級各類媒體上的宣傳和報道,多種方式多種渠道讓社會認識到學校工作取得的成效、創新點和亮點,很多獨立學院已經意識到了媒體宣傳的重要性,現在各類報刊、電視報道、網絡都可以看到一些獨立學院的宣傳。另一方面,要加強學校與政府、企事業單位的交流與合作,努力爭取官方、社會的資源。
3.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自謀職業。現在國家對大學生創業有很大的政策支持,所以獨立學院應對畢業生要加強創業教育,以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引導畢業生自主就業和自主創業。很多高校把創業教育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這不但能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奠定基礎,同時也是解決畢業生就業問題的有效途徑。因此我們要利用現有資源和手段,加強創業教育,倡導創業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能力,并開展有針對性的創業實習實踐活動。此外還要通過講座、演講、樹立創業典型、創業大賽等多種方式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自主創業,不斷增強大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業能力,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激情,在大學生中形成“自主創業”、“在創業中實現自身價值”的良好氛圍。以筆者所在的云南省為例,云南省教育廳近幾年都舉辦大學生創業大賽,為創業做宣傳、引導。另外高校要組織各方面專業人士、企業家、創業成功者為畢業生提供創業指導、座談等,要邀請校友當中的“創業明星”現身說法,充分發揮杰出校友的示范作用。
4.為就業困難畢業生提供幫扶服務。要特別關注畢業生中特殊群體(包括貧困生、身體殘疾、來自災區、在求職中屢遭挫折的學生等)的就業動態,特別是自信心比較差的畢業生,學校更應該予以重點關注,主動掌握他們的就業情況,留意他們的情緒變化,對重點對象給予及時關心、幫助和個別輔導,幫助這些畢業生及時解決這些困難,還可防止因就業問題而引起的影響高校和社會穩定的事件發生。
5.獨立學院畢業生應從提高自身素質做起,努力解決就業難,找好工作難的問題。據統計,現在幾乎所有大中專院校都開設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或相關講座。獨立學院的學生更應該重視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從在校生時做起,一點一滴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和各方面的綜合素質,在找工作時做到心中有底。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應積極參與各類學生活動,開闊眼界,鍛煉人際交往、口才等方面的能力,并要閱讀各方面的書籍,開闊思維,努力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培養自己與社會融合的能力。
6.高校輔導員應加強思想教育引導作用。很多大學生自從進入大學校門就喪失了進步的動力,開始沉迷于網絡,游戲,戀愛等方面。作為輔導員,應該深入到學生中去,及時了解存在這些問題學生的想法,及時有效的將學生引導在努力提高自身素質的道路上來。
參考文獻:
[1]王伯慶.2011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5月.
[2]楊東平.中國教育發展報告[R].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3月.
(作者簡介:胡 濤(1983-),男,山東曲阜人,云南大學旅游文化學院會計系教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