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琴
〔關鍵詞〕 體育教學;課前準備;課后總結
〔中圖分類號〕 G623.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2)21—0052—01
小學體育課看似簡單,但要實現既能鍛煉學生身體,又能使其獲得運動技能,同時還能陶冶學生情操的目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師只有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階段投入大量精力,才有可能上好小學體育課。
一、精心進行課前準備
1.做好教案的準備。在設計教案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審視自己的教案設計思想是否與新的課程理念相符合;制定多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進行教學;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把握教育教學規律,發展學生個性。
2.做好場地器材的準備。上課前,教師應畫好場地,安放好體育器材,做到場地器材布局合理,安全衛生,要有利于隊形的變換。如,課前遇到雨轉晴天氣,應及時檢查場地上是否有積水或危險物品,固定器械有無損壞,以便及時采取補救措施,避免學生出現意外傷害事故。
3.做好學生配合教學方面的準備。在每節體育課前,教師可要求部分體育骨干將新授教學內容試做一遍,在指導學生做的同時進行觀察,從而了解本節課的難易程度和學生可能出現的錯誤動作,以便及時調整本節課的教學要求,改進授課方法,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
4.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教師在課前對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應結合時令季節的特點,根據當天氣候變化的實際情況,做到未雨綢繆,適當靈活地處理教學內容。
二、合理組織課堂教學
1.準備活動部分。準備活動的作用是為了避免學生在進行某一體育運動項目時因心理、生理上的準備不足而造成身心方面的損害。傳統準備活動中,教師一般是讓學生按照要求進行慢跑、徒手操、游戲等活動,重點在于學生的關節、韌帶、肌肉粘滯性等方面。這種準備活動規范性強,通常對防止學生運動損傷能起到較好的作用,但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與行動,對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此,教師應提倡開放式的準備活動,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其根據已有知識與經驗,加工、編創出新的活動內容。這樣既給了學生一個表現自我的機會,又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同時促使學生為之繼續努力,進而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
2.基本部分。(1)推行快樂的教學方法。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內驅力來自于他們的好奇、好動的心理及對體育運動的熱愛和渴望。在教學中,教師應采用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活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通過發揮教材、場地、器材和課堂氣氛的作用,創設“動起來”的情景,在課程設置與教學形式上大膽創新,使體育教學向著有趣、輕松、自由、娛樂身心的方向發展,從而增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運動。(2)做好講解示范。講解與示范是體育教學中最基本的教學手段,教師講解示范的水平與能力如何,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效果。講解時應語言清晰、層次分明、用詞確切、生動形象,并突出重點、難點,同時要熟練地運用體育專業術語;示范則應明確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示范什么,怎樣示范。為了使學生建立起完整的動作概念, 教師必須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示范的部位、方向、步驟與技術動作的結構,以及用力順序等。
3.注重“放松活動”。放松活動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其不應拘泥于傳統的形式,只要是有益于學生身心放松的活動形式都可以采用。教師應讓學生找出適合于自己的一種或幾種放松活動形式,并在不同的情況下采用,這有利于他們運動能力的提高,能為其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三、及時進行課后總結
課后總結既是對已上完一節課的反思,同時又是為制定新計劃和上好下一節課做好準備。課后總結包括對教學目標、教授過程和學生學習過程等的總結。其一,總結教學目標。教學結束后,教師應認真總結教學目標是否符合學生的實際,其中還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改進等。其二,總結教授過程。其主要包括所傳授的教學內容是否重點突出,處理方法是否得當,教學方法的選擇是否具有科學性,運用的有效程度如何等。其三,總結學生學習過程。其主要包括學生是否參與了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學生與教師之間及學生與學生之間是否實現了良性互動等。
編輯:孟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