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津 任潔 劉媛媛
摘要: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是整個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生的培養質量將影響到一個國家的科技綜合實力。
關鍵詞:高校;研究生;培養質量
一、研究生培養質量現狀
1.生源質量不高。我國現有的研究生入學考試從考試內容和題型看,大多數停留在對基礎知識的考查上,學生依靠死記硬背就可以了,這就出現了很多“應試型”人才。“考研熱”使越來越多的本科生在剛上大學就給自己定了考研目標,所以一切的學習與考研掛鉤,凡與考研有關的專業就認真學,其他課程蒙混過關。還有在目前招生考試中,主要考查記憶書本知識,沒有突出評估應試者的創新素質,幾乎不考慮考生大學期間的學習狀況,人為地切斷了研究生學習與本科學習期間的連續性。
2.師生比失衡。連年擴招致使研究生數量劇增,但是合格導師的增長率落后于學生的增長率,于是造成很嚴重的后果,尤其是名校名師,一個導師一屆招生十幾個學生,三個年級合在一起就成了三十幾人的小班規模,導師對學生指導不夠,有的導師不僅帶碩士還帶博士,自己還要搞科研、做學問、申請課題,實在忙不過來,就“合理利用資源”,自己帶博士,博士帶碩士,導師成了“牧羊人”。有的導師連自己學生的名字都叫不上來,更不用談什么對學生的指導與幫助。
3.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存在問題。課程教學是研究生培養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在研究生培養中存在著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課程設置方面,目前研究生課程基本上是按照公共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等來進行設置的,但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現象,如:外語課所占比重過大;缺少實踐課程:缺乏學術講座課程等。教學內容方面,一些研究生的課程內容比較陳舊,缺乏深度及前沿性:研究生課程與本科生課程內容重復現象比較普遍。在教學方法方面,單一的教學模式往往使研究生教學成為本科教學的延伸,缺少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方式。
4.畢業論文指標化、形式化。目前對研究生培養的管理辦法過于量化,各個高校基本上都明文規定,研究生期間必須發表一定數量的科研論文,且這種科研論文還與學生能否畢業掛鉤,此舉造成學生無法潛下心來真正研究問題,學生為能夠順利畢業,想方設法、東拼西湊搞出一定數量的“科研成果”。
二、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對策
1.改革招生考試方式、內容。選拔優秀生源是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前提條件。應改革研究生選拔機制,由應試型轉向能力型。我國的研究生招生考試應從知識性考察向以能力為中心的綜合素質考察傾斜,建立新的研究生招生考試制度。為改變現在研究生招生考核過程中存在的種種弊端,應在考試內容和題型上下功夫,側重對學生能力的考核。
2.加強導師隊伍建設。導師是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他們的學術思想、素質修養等都對研究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導師隊伍對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完善研究生導師遴選制度,從德、能、勤、績等幾方面綜合考評,公平競爭、擇優錄取。還要打破以往的一勞永逸的選拔制度,建立動態的評價、考核和管理系統,提高研究生對導師評價考核的參與度,實施研究生導師淘汰機制。其次應加強對導師的培訓工作,要對導師進行定期培訓,尤其要做好新增導師的崗前培訓工作。舉辦研究生導師交流會,加強導師的指導經驗交流。再次,應建立有效的導師激勵與考核機制,全面實行導師負責制。
3.提高教學質量。要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要在課程設置上下工夫,適當增設能反映當代學科前沿、體現最新研究成果的課程和綜合性學術講座,使學生能按照新設置的課程,學習和了解本學科最新的理論知識,從而打下為創新性研究工作所需的堅實理論基礎。在教學模式上努力探索以研究式教學逐步取代目前灌輸式教學的途徑。要提倡采用啟發式、討論式、案例式、開放式等教學方式方法,實行講授式教學與討論式教學相結合、課堂學習與開展校內外學術交流活動相結合等方式,加強思維方法和科研方法的訓練。
4.提高學位論文質量。研究生的學位論文質量是評價研究生教育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標志,其質量能夠綜合反映研究生教育的水平。首先,從新生入學開始,各導師應通過召開座談會或個別指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以便在學習中及早確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其次,學位論文選題是論文工作的重要環節,要充分做好文獻查閱和調研工作,為開題做好準備。開題報告應經過導師的嚴格把關,經專家小組的集體討論通過,避免形式化。再次,應有效地進行論文中期管理。由研究生向專家小組匯報論文撰寫情況,使導師可以及時了解研究生的論文進展情況,更好地進行指導。最后,在論文答辯階段,要嚴格學位授予程序,導師同意后才能進行答辯,答辯時應加大聘請外校專家比例,同時應加大盲評力度,保證論文質量。
(作者單位:呂津、任潔,塔里木大學研究生處;劉媛媛,塔里木大學機電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