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
摘要:在當前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日益增加的全民健身需求與健身場地設施嚴重不足的矛盾。通過對全民健身路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現實意義進行了探討,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對決策部門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構建;和諧社會;全民健身路徑
中圖分類號:C9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30-0255-02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全面系統的社會發展歷程,它包括經濟發展、社會生活、精神文化、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內容,如何發揮現代體育的社會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是一個重要的社會命題,而如何貫徹科學發展推動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則是體育界的一項重大歷史課題。在當前中國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日益增加的全民健身需求與健身場地設施嚴重不足的矛盾。因此,研究全民健身路徑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現實意義,對于構建和諧社會理論基礎的完善和豐富關于體育發展的理論有著重要意義。
一、全民健身路徑建設對構建和諧社會的意義
1.推動健身場地設施的建設,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在路徑工程的帶動下,健身長廊、專項路徑、“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全民健身活動基地”等面向大眾的各種類型健身休閑場地設施相繼誕生,使中國健身場地設施建設進入了快車道,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地在“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建設中的資金投入達到30多億元,建設“全民健身路徑” 近4萬條路徑,使全國公共體育場地增加了將近2 000多萬平方米。初步形成了覆蓋城鄉、形式多樣、親民便民的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服務體系[1]。
2.樹立政府的良好形象、為民形象。路徑工程是各級政府從關心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出發,從根本上維護群眾的利益,體現了政府以民所思為己任,適應了時代發展的要求,較好地解決了群眾就地、就近開展健身活動的需要,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贊譽和擁護,被廣大群眾譽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路徑工程的建設,樹立了體育部門“增強人民體質”的健民形象,也樹立了政府“以人為本”的為民形象。
3.推動中國相關體育產業的發展。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實施建設路徑工程,對體育彩票是很好的宣傳,樹立了體育彩票的良好形象,促進了體育彩票的發行。同時,大批量的路徑器材的安裝、使用,促進了室外健身器材的研制、開發和生產,培育了健身市場,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健身器材生產行業的發展。
4.美化了城市環境。路徑工程的建設,配合了社區、廣場、公園的建設,促進了城市社區、居民小區環境的改造,美化了社區環境,豐富了廣場、公園、園林建設內容,成為城市社區和農村鄉鎮一道亮麗的風景線。部分路徑工程的選址在城市、鄉鎮的邊緣地帶,促進了這些地方的綠化、美化,城市環境得到了非常顯著的改善。
5.推進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展。路徑工程為廣大群眾無償提供了方便、好用的健身器材,適應了小康社會群眾的健身需求,使很多的人參加經常性的鍛煉活動,豐富了人民群眾強身健體的內容和手段,同時提高了群眾的健身意識,增加了體育人口。路徑工程建設也大大推動了中國群眾體育事業的發展,為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期體育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二、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全民健身路徑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的不平衡問題。健身路徑工程建設在中國東部與西部、大城市與中小城市、先進社區與落后社區、城市與農村發展極不平衡。據河北防災科技學院李志方統計:1997—2003年,東部地區的城市社區建設路徑工程 8 448 個,而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城市社區分別只有 3 082 個和 1 763 個;東部地區農村鄉鎮共建有 6 650 個路徑工程,中部和西部地區農村鄉鎮分別只有 898 個和 606個[2]。
2.全民健身路徑的安全問題。在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的過程中,安全是首要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問題。由于健身路徑一般都是免費的24小時開放,同時在管理、維護、指導等方面存在缺失,極易造成安全隱患。近幾年來,一方面,路徑器械的管理維護不夠,造成的人生傷害新聞不斷出現;另一方面,由于鍛煉人員缺乏必要的指導,造成的安全問題也層出不窮。
3.全民健身路徑的規劃選址問題。有些地區健身路徑缺乏統一規劃和科學布局,造成了人口密集區域基本上沒有可供建設公益體育設施使用的土地,而設立在相對偏遠地段又與滿足居民日常鍛煉需要的意愿相沖突的局面。同時,健身“擾民”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盡管國家體育總局明確要求地方各級體育部門要注意便民、利民,避免出現擾民的現象,但是健身路徑擾民目前已經成為健身路徑建設中老百姓不滿的最核心問題。
4.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與維護問題。在日常管理上,存在責任不落實,管理、使用不當,維護不及時,壞損現象嚴重等情況,這些都影響了路徑工程形象。根據有關文件規定,全民健身路徑具體受贈單位,負責全民健身路徑的建設、使用維護和管理。但目前小區物業管理公司中,能主動承擔損壞的健身器械維修責任的較少;社區由于缺乏專項維修經費,無力承擔大型器件的維修和更新;器材廠商一般只負責一年時間的保修。如何解決全民健身設施有錢建設無錢養護的管理問題,成為全民健身路徑建設中的焦點問題。
5.健身路徑投資來源的多元化問題。資金問題一直是制約全民健身路徑發展的一個瓶頸,盡管已經有社區、個人和企業等等也開始投入資金建設路徑工程,但是大多數中、西部地區的主體經費來源還是體育彩票公益金,說明健身路徑工程投資多元化的問題還有很長的道路要探索。
三、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1.加大對西部地區和農村鄉鎮的投資力度,改善發展不平衡問題。結合現有的經驗,一是繼續大力推進“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雪炭工程”的建設。二是進一步加強國家和地方體育部門對中、西部地區的投資力度,重點幫助西部地區和有一定經濟條件和健身習慣的農村地區建設路徑工程。同時可以在西部地區更多的建設一些簡易實用的路徑工程,以使更多的人群從中受益。三是繼續給予土地、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以及健身路徑冠名、設置廣告牌等方面的引資措施,鼓勵和引導有實力的個人和企業建設健身路徑。四是國家可以考慮扶貧中的幫扶機制,讓東部發達地區和西部結對幫扶,援建西部部分健身路徑。
2.借助保險手段分散和規避風險,解決全民健身路徑建設的后顧之憂。結合現有的經驗,一方面,在全民健身路徑建設之初,相關部門可以要求從事全民健身路徑器材生產、安裝的廠家投保產品質量責任險,將這作為其全民健身器材政府采購供應商的前提條件之一;各級體育行政部門也可以拿出一定的經費,為全民健身器材使用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人身損害事故投保責任險。另一方面,通過宣傳,引導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投保人身意外傷害險,使事故處理逐步市場化。通過引進保險機制,為意外風險事故的發生做好充分地經濟應對準備,運用合理的手段轉嫁高額責任賠償風險,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全民健身路徑建成后的意外傷害賠償問題。
3.健全全民健身路徑的管理體系。全民健身路徑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體育、社區、保險、計劃、園林、規劃、城建、土地等部門共同參與。需要政府統一協調,由體育部門統籌安排,與有關申請地區具體協調,做出相應安排。首先,要將路徑工程的建設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的年度管理目標,納入社區建設和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其次,在選址上充分考慮到“方便群眾、便于管理”,在征詢專家和走訪群眾的“雙保險”下,避免出現擾民的現象。再次,體育相關部門、受贈單位和生產廠家要簽訂捐贈協議書,明確產權關系,明確各自權力責任,強化責任意識和服務意識。第四,健身路徑的后期管理與維護,已經成為健身路徑建設的焦點。因此,有必要將全民健身路徑納入社會公共資產管理,由政府買單實行長效管理。第五,強化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建設與管理,注重各類體育組織的骨干隊伍建設,充分發揮其在組織和指導體育健身活動中的作用。
4.完善多元化的投資體制。資金問題是制約全民健身路徑發展的一個瓶頸,根據健身路徑較完善地區的經驗,在各級政府的財政投入占主要份額的同時,應積極調動城市社區、企事業單位、房地產開發商等社會力量投入路徑工程建設,形成政府與社會多渠道投入,共同建設的發展格局。堅持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在公共體育設施立項、選址、建設等方面給予優惠,政府優先安排用地,非經營性用地實行行政劃撥,有關建設規費按政策規定執行;對企業、個人等贊助投資建成的健身路徑,可由捐贈或贊助單位享有冠名權的同時,應按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落實免稅政策,并對捐贈者和中介人給予一定的獎勵。
參考文獻:
[1]楊立超,劉婷,王廣亮.中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發展歷程、存在問題及對策[J].浙江體育科學,2010,(2):7-12.
[2]李志方,張建業,李相如.中國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建設思考[J].體育文化導刊,2009,(4):17-19.
[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