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莉莉 雷永鋒 幸晉渝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四川 樂山 614007)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技的發(fā)展,高等院校理工科專業(yè)涉及面越來越廣,特別是對于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信息工程、測控技術等電氣信息類專業(yè)來說,在實際的工程應用中需要強弱電和軟硬件相結合。這就對高校相關專業(yè)課的教師的師資水平、實踐平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加強教學團隊建設,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對于培養(yǎng)21世紀新型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是十分必要的。基于此,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針對高校專業(yè)和課程的實際情況組建了 “電氣信息與儀器儀表”團隊,經過兩年的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基地,擔負著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使命。為了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教育部提出了建立的教學團隊的要求。目的在于建立有效的教師團隊合作機制,促進教學研討和教學經驗交流,開發(fā)教學資源,推進教學工作的老中青相結合,發(fā)揚傳幫帶作用,加強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
從團隊的概念和教學團隊的要求來看,所謂教學團隊,就是指以學生為服務對象,以一些技能互補而又相互協(xié)作、溝通的教師為主體,以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為主要途徑,以系列課程和專業(yè)建設為平臺,以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高教育質量為目標而組成的一種創(chuàng)新型的教學基本組織形式。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電氣信息與儀器儀表教學團隊由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和自動化專業(yè)的優(yōu)秀教師、骨干教師以組成,一共8人。其中,具有副高及以上技術職稱的有3人,其余都為講師或工程師。學歷層次包括1名博士,6名碩士和1名學士。本教學團隊的學歷分布和職稱分布都較為合理,基本形成了老中青的傳幫帶的格局。團隊成員基本上來自“985”、“211”國家級重點高校,專業(yè)知識豐富,涉及電氣、檢測以及控制等各個專業(yè),學緣結構合理。團隊中的教師絕大部分都在高校工作多年,有著豐富的教學、科研經驗。
本團隊的課程群以電氣信息和儀器儀表為核心,利用整個課程群的課程教學過程,培養(yǎng)學生掌握自動控制工程所涉及的各領域的知識與技能,包括控制理論和控制技術、電力電子與功率變換技術、電機拖動技術、信號檢測與數據處理等方面的內容。支撐這些知識領域的課程有《電路》、《數字電子技術》、《模擬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電機與拖動基礎》、《電力電子技術》、《電力系統(tǒng)分析》、《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分析》、《單片機原理及應用》、《PLC原理及應用》、《電氣工程CAD》等十余門課程。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實施者,教師專業(yè)水平最終決定著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本教學團隊非常重視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工作,采取了多種方式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yǎng)。在為了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實力,對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和教師進修工作。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由于教學團隊中青年教師比較多,青年教師加入教學團隊后,都必修經過集中的崗前培訓,提高青年教師從事教育工作的知識水平和技能素養(yǎng),使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高校教學的特點,通過交流備課的方法和技巧、課堂教學管理與學生的溝通措施等關節(jié)培養(yǎng)并提高了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使他們盡快地適應高校教師這個角色。
根據教學中的實際情況和學院相關政策,對青年教師由學院或教學團隊指定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好的教師對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的“傳”、“幫”、“帶”,從師德師風培養(yǎng)、教材選定、教案修改、課件制作、作業(yè)批改、教學方法、實驗教學等各環(huán)節(jié)進行指導,定期進行考核,使青年教師迅速熟悉教育教學規(guī)律,盡快提高教學質量和業(yè)務水平,為教學團隊的長足發(fā)展和整體提高教學質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團隊定期組織教師特別是針對青年教師開展聽課、評課活動,同時每周也開展與課程建設或課程教學相關的教研活動,并通過調查、座談等方式鼓勵學生參與評課。通過這種方式既及時掌握青年教師教學情況,又能有效地促進其教學質量的提高。這些舉措規(guī)范了教學活動,保證了教學質量,增強了青年教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促進了教學質量。
本教學團隊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教學競賽,以賽促教。如參加學院每年組織的青年教師講課競賽,通過比賽取長補短,在后面的教學工作中逐漸彌補自己教學上的缺點與不足,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近幾年在本教學團隊中,有1人獲得學院教學競賽一等獎,1人獲得二等獎,2人次獲得優(yōu)勝獎。
除了校內交流,團隊還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和組織教師參加各種專項培訓,有3名青年教師參加過教育部高教司組織的國家精品課程師資培訓項目,獲得骨干教師稱號,團隊整體教學質量有較大提高。另外通過組織教師參加研討會和學術交流,去水電站、工廠等考察參觀等方式增加視野和實踐能力。
經過近幾年團隊開展的各項工作,教師整體素質得到了明顯提高,不但在教學領域取得了多個教學比賽的好成績,3名教師還獲得學院優(yōu)秀教師稱號。在教學研究和科研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團隊教師近幾年共開展科研項目5項,教研教改項目7項,公開發(fā)表的各類論文34篇。
團隊在運行的過程中針對每個專業(yè)制定了嚴格規(guī)范的培養(yǎng)目標、教學計劃與課程教學大綱。嚴格教材的選用制度,優(yōu)先選擇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各類獲獎教材和近幾年出版的新教材,切實保障教材選用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先進性。開發(fā)了一系列多媒體課件資源,以輔助課堂教學和學生在課后按需學習。本團隊近五年建設了院級精品課程1門(《電機與拖動基礎》),優(yōu)秀課程4門 (《單片機原理》、《電力電子技術》、《PLC原理及應用》、《電氣工程CAD》)。下一階段將繼續(xù)加強和拓展精品課程的數目和質量。根據社會發(fā)展和就業(yè)的需求,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使學生掌握最實用和最先進的知識。
近年來,學院投入巨資建設了四川省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工程訓練中心),在很大程度改善了實踐教學條件,保證了實驗項目的順利開展,并提供了更多的接近生產實踐的訓練項目。團隊積極引導并鼓勵團隊教師進實驗室,熟悉最新的實驗設備,結合工業(yè)現場需要,努力開發(fā)新型實用的實驗項目,同時進行實驗內容重組,在新的框架下進行課程結構優(yōu)化,按照層次化(構建了工程認知、基本技能、綜合創(chuàng)新三個實驗層次)、模塊化、開放性的獨立實驗教學體系組織實驗教學。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修訂中,增加實踐教學的課時,適當減少演示性、驗證性實驗項目,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保證了實踐教學質量和水平。
本教學團隊經過幾年的發(fā)展,在師資隊伍、實踐教學、科學研究、課程建設、教學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優(yōu)勢,為團隊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一支教師隊伍穩(wěn)定、人員結構合理、敢于創(chuàng)新、善于學習、教學與科研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學團隊,這對于高校教育的長足發(fā)展有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1]李運慶.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主要方法與途徑[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7).
[2]劉鳳春,陳希有,王林.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理論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1(2).
[3]馮林,于麗英.電氣信息類創(chuàng)新教育系列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2).
[4]曾勇,隋旺華.高校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中國地質教育,2007(04).
[5]劉艷瓊.科學研究與教學團隊建設[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