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慶江
(河北省盧龍縣雙望鎮應各莊小學)
小學體育的課程標準強調以小學生為中心,突出體育鍛煉在小學生生活中的主體地位,由于小學生的頑皮、好動、好奇心的心理較強,所以必須要求我們每節課都要有不同的課題創新,用新鮮的事物來吸引學生,帶起學生活動的動力,從各個方面了解并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讓學生由內而外地體會到運動的樂趣,從而喜歡上體育課,真正達到身、心、靈合作,徹底完善體育教育的課程目標。
在對小學體育教學的研究中,我們結合城鄉數所小學對教學目的進行反復檢驗,對教學內容進行反復測試,以追求多樣的教學內容,試圖從各個角度出發完善教學方法進而對其再創新,保證以豐富的教學手段,達到激發學生興趣的目的。而課堂不僅要幫助學生學會知識還應指導他們會學知識。當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就能更快地獲取知識,從而更透徹的理解知識。具備了這些教學水平,下一步就是滲透,將體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相互滲透,形成一種道德信念以及與此相適應的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兩種元素在潛移默化的重疊中徹底融合,內化為學生個體思想品德的高素質。
小學生好奇心強,所以應該聚集各種各樣的教學內容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小型多樣,豐富多彩與生動活潑的教學內容,往往可使小學生產生深厚興趣;若太單一,教學內容太乏味,可能會導致負面影響增加,很不利于教學目標,還可能會影響教學效果。假如在枯燥的體操中注入一些音符,在這樣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教學效果會大大提高。
小學生的天生頑皮使得游戲對他們充滿了特殊的吸引力,愛動,愛玩是他們的天性。借用游戲的形式把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融合于其中,會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生動趣味,在游戲中享受玩的樂趣,學習的快樂。
在體育課中,有些技術動作是必須精通的。對其內容的無數重復的確有利于掌握,但是由于太過單一枯燥可能會讓學生心生厭煩。我們可以通過選擇不同的切入點在有限的課時中針對一部分動作技術進行一定的循環,每節課的切入點都應被包含在整塊的學習內容之中。它們之間相互聯系,這樣既復習了上一課時的內容又對新課時內容進行了拓展學習,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
因此,建立體育實踐教學內容新體系,使體育實踐教學內容適度“細化”,使其安排和選擇在理論層面上更加科學,在實踐層面上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如果說教學內容是一片浩瀚的汪洋大海,那么教學方法則是通向大海的一盞指路明燈。既然教學方法如此重要,那么我們必須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靈活安排,變換自己的教學方案,運用合理,新穎的教學組織來促進師生雙方的積極性。
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幾乎所有的智力成就都來自于興趣,缺少興趣,智力和能力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其維持與發展是難以想象的。因為可以玩耍,使得小學生對體育課的喜歡程度大大多于其他文化課。“樂”是小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最大動機,樂的程度是小學生評價體育課好壞的標準。而興趣又是學生肯參與活動的積極因素,所以激發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就是有玩的動機。
有良好興趣的前提,并不全是體育學習的開始。僅憑興趣參與活動是缺乏明確目標的。所以教師在這里起著一個激發性的作用,但是如果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直接切入學習的主題,可能會導致學生剛剛建立起來的學習興趣消失。因此,教師必須根據教學內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啟動學生積極思維,有目標的參與活動,在活動中試探,摸索,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為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點和難點,必須存在教師的有目的的、有步驟的引導學習。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自主探究,積極鍛煉,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因此,引導學生主動地學習是教師任務的重中之重,只有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其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培養。
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快速達到良好學習效果的最好方法途徑就是互動,有師生互動還有學生互動。師生間的互動,教師適時地融入學生中,既便于隨時指導學生學習,又能提高學生的興趣,還能獲得教學質量的反饋信息;學生間的互動,使得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幫助、交流、鼓勵,從而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以互動性的教學動機貫穿于整個課程,既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又有利于教學目標共識的達成。
若教學內容是一出完整的舞臺劇,那么教學手段就是幫助取得演出效果的舞臺道具。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也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可以做一些有關體育運動或與教材聯系緊密的圖片資料,利用圖片給予學生最直接的視覺刺激,它具逼真、形象、新穎的優點,給學生最真實的全新感受。
課堂導入就好比一場戲劇的開幕,必須一開始就引人入勝,牢牢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帶出求知欲,誘發出其最佳心理狀態。所以課堂導入時,無論從場地布置、學生活動隊形、活動內容以及組織手段形式等方面,都要根據不同的課時內容,因地制宜的為學生創設一種富有激情,新穎的外界條件,比如場地可以是圓形的、多方位的、梯形的、五角形的等。
練習是課后鞏固知識的必要手段,也是形成各種技能的基本途徑。所以課后優化練習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單一練習必定造成乏味,因此,須盡量做到多樣化、趣味化、競爭化。而期間教師再通過精講示范、恰當點撥等方法進行指導。這樣既達到了鞏固知識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總之,只有抓住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制定有效的教學策略,滿足小學生需求,讓他們真正喜歡上體育課,就抓住了新課程的本質,也必能達到“身心靈結合,健康第一”的課程目標,我們的體育課就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1]體育游戲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18).
[2]陳雪紅.中小學體育教學設計與實踐.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