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鳳
(秦皇島市盧龍縣陳官屯鄉中學)
關于中學英語教學的幾點探討
◆夏玉鳳
(秦皇島市盧龍縣陳官屯鄉中學)
教師要尊重學生,從講究儀表開始,整潔而不落俗套,時髦而不怪異,得體大方。教師的儀表、風度外在的美固然令人賞心悅目,但這不是一個教師的魅力所在,內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學生總是喜歡學識淵博、師德高尚、藝術高超、談吐文雅的教師。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加上一口純正甜美的英語口音,英語板書工整美觀,善于勾勒英語簡筆畫,能歌善舞,抑揚頓挫、語調豐富、風趣幽默,英語課堂生動活潑,得體使用body language,善于創設英語語言情景,學生從心底就佩服你,自然而然地就會模仿你,耳濡目染地就會被老師熏陶。
教師的人格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具有無窮的魅力,可以給學生撼人心魄的沖擊和輻射,甚至影響學生的一生。“德高為師,學高為范”,是對教師職業道德完整而具體的詮釋。首先,教師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愛之情。對教育事業充滿高度的責任感,對工作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愛崗敬業。其次,教師良好的職業道德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著催化作用。“經師易得,人師難求”,教師為人師表的人格力量對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形成起著有力的促進作用。
根據七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愛說愛唱的特點,我充分利用各種游戲,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游戲中背誦單詞和句子,讓學生在一起唱英文歌曲,表演課本劇,跳舞等。這樣一次又一次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如學Body一課時,我通過歌曲游戲競賽,邊唱邊做動作,并以比賽的方法評出優勝者。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豐富了想象力,活躍了思維,而且還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優化了課堂教學。
體驗式教學由“傳授知識”的模式向“體驗知識”的模式轉變。這種形式活潑,對學生要求稍高,學生參與到整個教學活動中,是在教師指導下的自主學習者。教學活動與教學任務相吻合而不機械,不是簡單的照本宣科,學生在體驗感知的過程中對學習的新內容進行思考,在教師的指導下,有學生把學習的內容歸納總結,而以往,這些都是由教師完成的,學生知識接受“灌輸”,教學效果自然不佳。體驗式學習以后,學習的新知識,學生大部分能夠印象深刻,而且能在新的語境中運用。
語言的特點就是交際,掌握語言的技巧就是開口說,一切語言概莫能外。學生要想開口說英語,要想說好,最好的方法是給學習者提供可理解的輸入信息,也就是說,先增加聽的練習和機會。聽英語也要講求一套完整的程序,下面談一談該怎樣讓學生聽英語。
先聽教師給學生的示范發音。因此,教師沒有扎實的基本功,教師示范的發音不合乎標準,就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學生模仿也會失敗。教師在教學生學習英語字母的時候,要學會用各種器官一起“總動員”,耳聽示范發音,眼睛要仔細觀察教師的口型、模仿教師口型的時候要認真回想。另外,根據教學的內容,教師要找來一些動聽的歌曲讓學生學習著演唱,或者找來讀起來朗朗上口的故事、歌謠,等等,反反復復讓學生聽,幾遍以后跟著哼唱,至于全部的單詞和這個兒歌、故事的意義并不比要求學生能夠全部聽懂,只要能聽懂大概意思就可以。最后,找出能夠完整唱下來的學生,帶頭演唱,教師要給予鼓勵,讓學生們熱情高漲,第二天別忘了溫習,哪怕只唱一遍,效果就會非常好。
聽說是緊密相連的,在課堂上,要增加學生開口說英語的機會,讓他們爭相表現,他們就會增加學英語的信心,有成就感,鼓勵見面也用英語打招呼的學生,發給方面小獎品,激勵學習英語的興趣,培育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
首先,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遵循發展性原則,分步驟、分階段對學生提出適當的要求,使學生的學習目標處于能夠達到,但又必須經歷過努力才能達到的狀態。
其次,正確熟悉和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課堂上,我們教師善于充當“指揮”和“導演”的角色,讓學生成為每堂課的主要角色,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充分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使他們體會到主動學習帶來的成功和喜悅。
設立專門的英語教室,教室的布置充分體現英語特色,學生置身其中,猶如置身于“English Family”。英語教室張貼英語條幅、英語圖片;開辟學生專欄,讓學生把自己喜聞樂見的英語故事、對話等作品辦成小報,布置在英語專欄內;開辟學生個人展示專欄,學生可把自己的或父母、朋友、兄弟姐妹的照片張貼在專欄內。然后,用英語寫上一段話進行介紹。
有意識地培養“學困生”良好的自我概念,讓他們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這將使他們在學習中終生受益。對于這一點,今年剛畢業的吳冬蘭同學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吳冬蘭同學學習認真,其他各門功課都不錯,但由于她太膽小,不敢在同學們面前朗讀、發言。我清楚地知道,這將直接影響她今后的英語學習和人際交往。所以在課堂上,盡管我讀懂她“求饒”的目光,但我不“放過”她。一次學校舉行英語演講比賽,我極力鼓勵她克服自卑感,勇敢地參加。我幫她修改演講搞,讓她一次又一次地在課下進行練習,最終她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績。更主要的是她克服了膽小的毛病,學習成績直線上升,今年以優異的成績升入了一中,英語學科也獲得了116分的好成績。
在英語教學一線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1)多贊美,少批評。法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提升激勵、喚醒和鼓舞。所以,要善于發現“學困生”的優點和進步,并加以真誠地贊美,使他們產生被認同和接受的心理。只要我們不吝惜夸獎,每個孩子都可以成為好學生。
(2)分層要求,讓“學困生”體會到成功。大多數“學困生”內心是渴望著成功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分層要求,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適合他們的任務。比如,在要求課文背誦時可讓他們先流利地朗讀出來;要求寫作文時,讓他們先做相關的造句練習……在學生完成任務后,教師給予積極的反饋,肯定他們取得的成績,讓他們及時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總之,21世紀需要的是高尖端的人才,而人才的英語綜合素質是不容忽視的。作為英語教師,英語教學要提高質量,就要讓學生從一開始就敢于張口說英語、練習英語對話,養成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這些對以后的英語學習大有裨益。并且,在教學中要迎難而上、破舊立新,讓學生要從學習中發現樂趣、享受樂趣,走向成長。努力吧!“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中學英語教師可謂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