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雯
(南京理工大學 教務處,江蘇 南京 210094)
自1999年以來,本著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及滿足人們接受高等教育需要的目的,我國高等院校連續幾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擴招。由于擴招,高等教育的數量與質量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高校的諸如基礎設施不足、教學管理壓力增大、師資力量缺乏、教學質量下降、畢業生就業難等問題在此形式下不斷顯現。擴招導致的高校規模急速膨脹再次把“質量”問題變為中國高等教育的核心問題。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的到來,對通過加強教學管理來保證人才培養的質量的研究,成為今后一個時期各高校的工作中心。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維系學校長期生存與發展的命脈。故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實現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是高教改革與發展的核心,是高等院校的立校之本。近些年來,不少高校已經在教學工作上引進了基礎教育的督導制,建立了一系列的教學督導機制,并把教學督導工作提升到了重要地位。各個高校圍繞提高教學質量開展了形式各異的教學督導活動,教學督導履行檢查、監督、評價和指導的職責,在加強教學管理、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樹立教學典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高等教育督導機構的性質、地位、職能和作用究竟是什么?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探討和研究。
高校教學管理體系由決策、執行、監控等三個體系構成,其中監控又分為教學信息監控、教學管理監控和教學督導監控三個部分。然而目前,高校的主管部門尚未頒布有關教學督導工作的相關條例,故其雖然已成為教學管理體系中一種常見的監控形式,但對其含義至今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使得人們在認識上易產生混亂。但是從許多高校的實踐中,能夠獲得比較一致的認識,其大致可以表述為:教學督導是高等學校領導授權的督導機構和人員,直接面對校內的教與學雙方和教學過程,以專家身份對教學工作進行檢查、監督、評價和指導,及時、客觀地向學校領導、教學行政管理職能部門及教與學雙方反饋教學現狀、教學質量等教學工作信息,提出改進教學工作的建議的行為。該定義,從狹義上看,它是指對課堂教學進行監督指導,檢查指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反映出的教學能力、專業水平、教學方法和效果等,督促教師不斷改進、提升教學水平和職業素質。從廣義上看,它是指對學校內部教學工作總的運行狀況進行監督、檢查、反饋、咨詢和指導,對教學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進行輔助管理,對學風、教風、校風的建設進行檢閱,并為學校相關部門提供決策參考信息。
教學督導是在主管校長領導下對高校內部教學質量進行監控的一種管理形式,其性質屬于非行政組織,它不同于教育督導。與教育督導具有政府和行政領導授權的性質不同,教學督導制度是高校內部的督導,是一種內驅力。教學督導工作的屬性跨越在教育學與管理學兩個學科之間,具有交叉學科的雙重性。
首先,教學督導工作是屬于教育范疇的一種教育行為。教育的存在形式一般概括為熏陶、“主題學習”、訓練、探索及評估等五種形式。督導工作的教育性就是以教育的第五種形態——評估具體表現的,比如督導人員需要深入課堂、畢業設計、論文答辯、實踐環節進行巡教聽課評價,參與學校教學工作中的各項評估等行為都是教育存在形態的具體化,表明評教、評管、評學本身就是教育行為。
其次,教學督導工作還是屬于管理范疇的一種管理行為,尤其指質量管理行為。督導人員通過常規督導和專項督導,把握教學實際運行的質量狀態,依據教學管理程序、管理規范來調控教學全過程的實施,發現和診斷影響教學質量的主要問題,分析研究有價值的教學信息,提出糾偏和修正的應急措施或合理方案,為領導決策咨詢服務,同時也為教學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提供信息反饋服務。
高校教學督導工作是通過督導機構(督導組)和督導員,以專家身份有組織、有目的地監控教學工作。督導員在對教學工作調研或督導過程中所反映的情況或提出的建議是有關部門做出決策或對存在的問題做出處理的重要依據。因此,必須對教學督導工作進行規范,健全教學督導規章制度,選聘好的教學督導員。學校應選聘責任心強、熱心教學和教學管理工作、懂得教學規律、威信較高的專家教授擔任督導員。督導員不僅要敢于堅持原則、實事求是、樂于奉獻、而且要既有較高的教育理論修養和學識水平,又有不斷學習,開拓創新的精神。
教學督導不僅具有巡視、檢查、監督、評價的職能,而且具有反饋、指導、咨詢、服務的職能。它不僅要監督、檢查、了解教學現狀,更要著眼于發揮教師的潛能,激勵和引導教師的自我成長。督導通過履行其職能來實現其在高等教學中日益彰顯的作用。總體而言,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質量監督作用。教學督導專家深入教學第一線,隨堂聽課,對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態度、課堂秩序等進行評測。比如從目前教學督導工作中發現教師施教過程存在的問題來看,主要有教師的板書、儀態、語言等方面的問題,有的教師整堂課沒有板書,教學基本內容學生無法記錄;課堂討論不做總結;教師對教學內容理解不深,照本宣科或應付對待;有的教師無法控制課堂紀律,學生遲到早退、逃課等厭學等現象時有發生。督導專家需針對這些現象提出批評建議和要求,從而規范基本的教學行為。在實踐教學環節上,教學督導員對實習、實驗、畢業設計(論文)等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教學準備、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等發面進行測評。在其他方面,教學督導員對學期初的教學秩序、期中教學檢查、期末考試、英語四六級及計算機等級考試等進行監督和巡考,對穩定教學秩序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
督導組對所獲信息進行分析后,提出改進工作的意見和建議,這些建議對于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是十分有益的。學校領導也可以就某一個問題,授權給督導組對該問題進行調查研究,并提出研究報告供領導參考。
2.信息反饋作用。教學信息的收集與反饋是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重要的一環。教學信息反饋的渠道很多,教學督導組對信息的反饋及時、可靠。督導員聽課面廣且聽課量大,他們在與學生和教師的接觸中可以及時了解他們對教學管理部門的意見,了解教師對學生學風方面的意見,了解學生對教師道德、敬業精神、教學態度等方面的意見。督導員不擔任行政職務,從督導組那里獲得的教學信息較為及時、可信。
基層教學單位的干部和師生對教學改革和整體發展有切身體驗,當他們有好思路、辦法和經驗,困難的時候可以及時總結并向督導組反映。這樣督導組就在學校領導和師生等基層之間架起了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梁。
3.教學指導作用。高校教學督導的重要作用就是進行教學指導,達到規范教學的目的。教學督導員積極推廣在教學督導過程中發現的先進經驗,促進學校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通過教學督導員的信息反饋,教學主管部門獲得教育過程和教育結果的信息,有利于宏觀上加強對教學的監督和管理,從而加強教學主管部門對教學的宏觀調控,不斷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提高管理效率。
另外,一些新開課或開新課的青年教師,由于教學經驗不足,難免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時督導組的指導作用就顯得十分重要。
4.督促作用。督導組聽課、檢查實踐教學環節是隨機的,面又很廣,教師備課是否充分,學生課堂紀律、遲到、缺席等情況在課堂上都會反映出來。事實上教師和學生對督導組的聽課是很在意的,因為這是一種壓力,誰也不想在督導組聽課時出現什么意外。督導組的存在無形之中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有一定的督促作用。同時,教學督導員按照有關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對學校教學活動進行監督和檢查,通過評議與比較,了解教學運行的有關狀況,發現問題,提出意見,并督促及時整改。
5.參考咨詢作用。督導組在學校領導的授權下,可以對專業、課程、各個教學環節進行診斷或評價,對學校的重要決策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充分發揮智囊團的功能。教學督導員在深入教學第一線的過程中會發現許多與教學質量有關的問題,經過分析、篩選、傳遞和反饋到學校有關部門后,既可以為領導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又可以督促相關部門完善工作。教學督導從教學工作的表面現象中找到發生問題的實質和解決問題的策略,對學校的發展起到參考咨詢作用。這種工作可以是臨時性的,也可以納入常規的教學管理工作。
教學督導將檢查、監督、評價、指導和激勵的機制引入高校的教學管理中,在促進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管理、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學督導運行模式的正確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只有在不斷的實踐、創新中才能逐步完善教學督導的運行模式。教學督導運行模式的創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構建科學的管理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教學督導機制,創建合理教學督導運行模式以適應高校改革和發展需要,才能保證和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構建科學的管理體系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依據教學督導性質和定位構建督導組織體系,建立校系兩級督導管理體系;根據校情確定督導人員構成。應根據本校教學工作的需要來選擇聘任。可以由在職在崗的教授、專家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組成;也可以由具有一定學識和教學經驗的離退休教師組成。特別,院系的教學督導組要由本專業的權威教授組成。校督導組應“以督為主,以導為輔”,院系督導員應“以導為主,以督為輔”,兩者互為補充,各有重點。
2.明確行為準則。教學督導作為監督、引導教學及管理工作的組織,督導員的觀念、行為、責任感、工作方式等直接影響到督導工作效果。因此,明確教學督導行為準則非常重要。教學督導方向應體現教學活動與教育質量,符合國家高教發展和辦學要求,對教學管理各環節的診斷指導要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形成最優化目標。教學督導的判斷要從實際出發,突出科學性、合理性和務實性。教學督導組織不像職能部門和教學單位那樣具備完全的管理功能,主要是參與教學過程管理,不能取代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該做的要做好,不該管的絕不隨意干預。要從更深更廣的層面上了解教學過程的狀況,發揮咨詢、檢查與指導作用。教學督導組要求領會好相關文件精神,靈活有效、準確客觀地理解和執行有關制度和標準。工作需要講求方法,處理好與教師的關系。
3.構建科學有效的運行機制。實踐表明,理順各方面的關系,建立運轉靈活、科學有效的教學督導運行機制,是教學督導工作快捷、高效的前提。因此,各學校的教學督導應由運行機制由工作機制、聽課評課機制、師生座談機制、信息反饋機制、文檔資料建設機制、自身建設和約束等機制構成。
其中,構建工作機制是指設計編制各種督導檢查表格,進行各類客觀性調查和測試,從而指導督導工作科學規范、有序地進行。構建聽課評課機制是指針對課堂教開展督導工作,正確評價教師思想理念、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形成規范的制度。構建座談機制指的是定期針對不同學科與師生進行座談,深入學生聽取意見,了解學生對任課教師的看法及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的意見和建議,聽取師生對學校教學管理、教學改革、學科建設等方面的反映。在師生之間建立和諧、寬容、平等、合作、信任的關系,形成教學督導的親和力。構建信息反饋機制要求各種督導活動有翔實的信息記載,要及時地將督導中發現的問題和搜集的信息向教學決策系統反饋,并做出相應的價值判斷,形成開放式管理模式,以強化督導作用,提升督導影響力。文檔資料建設機制的構建要求教學督導組成為全校教學檔案管理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建立完整、規范、科學的資料體系。這些資料包括教學督導實施辦法、教學督導評估制度、督導崗位責任制度、督導檔案管理制度、督導信息反饋機制、督導員培訓制度和聘任制度、教學督導簡報、評課記載、師生座談記載、督導組活動記載、工作計劃和總結、教學督導調研報告等。這項制度將在很大程度上引導教學督導工作,形成規范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工作制度。最后,還需構建自身建設和約束的機制。要“督好”、“導好”,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并不斷提高督導的業務水平。督導的權威靠自身的治學態度、學識水平、行為舉止、個性品德、工作方法等來樹立。同時,還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自身激勵和約束機制,做到有監督有約束。
4.處理好督導過程中的幾個關系,建立和諧的運行機制。為了創新和完善教學督導模式,充分發揮其職能和作用,在督導實踐中,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1)教學督導員與教師的關系。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處于教學第一線,有自己對教學的見解。教學督導活動必須在督導員與教師雙方密切配合、統一協調下才能產生預期效果。督導員深入課堂聽課,摒棄去監督、去檢查、去挑毛病的心態,應本著向教師學習的態度,去了解教學的真實情況,認真地去發現、總結和推廣推廣好的教學經驗;發現教學上存在的問題,要以談心的方式,與教師一起探討,以啟迪點化、引導激勵的方式提出改進教學的建議,使教師心悅誠服地接受指導。做到“督要嚴格,評要中肯,導要得法,幫要誠懇”,從而達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水平的目的。
(2)監督與指導的關系。在教學督導過程中,監督與指導是密切不可分的。教學督導工作從形式看主要是“督”,但從實質上看更應該注重“導”,“督”是手段,而“導”才是目的。在工作中要做到督與導相結合,以督促導,督中有導,以導為主,化督的壓力為調動教師改進教學工作的內在動力,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在督導工作中,要“寓導于督、督導結合、以督促導、以導為主”,在“導”字上下工夫。這就要求督導員深入到課堂、實驗室和實習基地,檢查教學管理和教學工作;要指導在先,提出具體意見,成為師生的良師益友。
(3)教學督導機構與教學職能部門的關系。教學管理職能部門負有組織、安排、管理整個教學工作的職責,以保持教學過程的正常運轉和通暢,它具有決策和執行的行政職能。督導部門則比較有彈性,它通過檢查、指導,配合教學管理職能部門對教學過程和教學質量隨機進行專家權威監督。大多高校的督導機構并不是獨立的部門,基本上都是掛靠在教學管理職能部門。兩個部門的工作既有區別,又密切聯系。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職能雖有不同,但目標一致,行動容易協調。督導組應及時向教學管理部門反饋信息,積極主動配合其開展各項活動,但絕不要干預或取代它們的具體業務工作。
(4)督教與督學的關系。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表現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種互動和溝通合作的關系。教學活動的出發點應當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教學督導既要督教,又要督學,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達到“雙贏”的效果。
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是高校教學工作永恒的主題,強調高校教學督導,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并促進其專業發展,是高校抓好教學工作這個中心的體現。在高等教育的大眾化不斷發展的今天,我們需要使教育觀念不斷與時代融合,樹立全新的教學質量觀,通過持續的創新以完善教學督導工作,在教學研究上不斷取得新的進展。
[1]許桂娟,王凱鋒.創新高校教學督導運行模式提高教學質量監控績效[J].稅務與經濟,2008(2):109-112.
[2]李巧玲,朱曉晴.中外高等教育內部教學評估比較[J].教研,2010.5(上旬刊):20-21.
[3]肖毅,高軍.美國“雙軌制”高等教育質量評估體系及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10(2):65-70.
[4]韓喜平,常艷芳.論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路徑[J].大學教育科學,2010(3):45-50.
[5]張光明等.論教學督導在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4(1):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