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雙芬
(南陽師范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
地方高校廣告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薛雙芬
(南陽師范學院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南陽 473061)
自廈門大學和北京廣播學院分別在1983年和1988年設立廣告專業后,廣告專業遍地開花,得到了蓬勃發展。但地方高校在急劇擴招的同時,出現人才培養模式的雷同化、重視理論輕視實踐的傾向。針對這些問題,地方高校應該服務于地方走差異化辦學思路,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視課堂教學改革,重視實踐教學。
地方高校 廣告專業 人才培養模式 存在的問題 相關對策
自從廈門大學和北京廣播學院先后在1983年和1988年在中國大陸創辦廣告本科專業后,目前全國已有綜合性、理工類、農業類、師范類、職業技術類等300多所公立和民辦大學相繼創辦廣告專業,它們分設在新聞傳播學院、藝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軟件學院等專業院系,從而形成了大專、本科、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廣告教育培養人才學歷層次。隨著廣告專業的高校火速增長,已經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適用人才,部分滿足了市場的需求,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
1.人才培養模式的雷同化。
由于廣告人才市場需求量大,門檻相對較低,有關進行廣告教育和培訓的機構一夜之間遍地開花。一般說來,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主要包括培養目標、培養內容、培養環節與培養方式三方面的內容。在高校中由于廣告專業分設在傳播新聞學院、商學院、藝術學院、軟件學院等不同的院系,依托自身學科背景下所開設的廣告課程就不相同。一般而言,新聞傳播學院側重新聞傳播類課程,經管學院側重開設經濟管理類課程,美術學院側重廣告設計與創意類課程,軟件學院側重PhotoShop、Illustrator等應用軟件課程的設置。雖然院校在課程安排上不同,但在培養廣告人才目標上都要求具備深厚的廣告理論與技能、廣博的文化知識,能在廣告部門等從事廣告營銷策劃、經營管理、廣告策劃創意與制作的高級人才。培養目標大同小異,培養方式相似,形成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當前地方高校在大肆擴招的同時,盲目借鑒名校的培養方式,不結合自身的辦學優勢、地方屬性,就會導致人才培養模式的同質化。
2.重視理論輕視實踐。
從課程體系上看,目前部分高校的廣告教育在課程設置上存在著突出問題,大多數課程以專業課為主,以人文學科課程為輔,出現傳統文化缺失。[1]在專業課方面以理論課為主,強調知識性,以講授法為主;實踐課程由于實驗設備資金的投入或難以量化操作,上課采用放羊式,所占比重較少。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學生一方面專業理論素質并不強,只懂得些“皮毛”,另一方面由于不重視實踐課程,缺乏實訓環節及相關技能的考核保證,結果就會出現學生一方面知識面過于狹隘,不雜也不全,另一方面普遍存在專業技能欠缺,既不精又不專。所以院校應該向廣告專業實驗設備方面傾斜,重視實踐教學。
廣告是應用型非常強的學科,要想使地方高校的廣告專業得到長期的發展,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依托地方文化與經濟,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堂教學,加強實踐教學。
1.走差異化辦學理念。
廣告學是綜合性學科,它涉及范圍極廣,包括社會學、文化語言學、心理傳播學、美術學、市場營銷學等方面。在當前廣告界激烈競爭環境中,高校必須培養出社會需要的“厚基礎、寬口徑、重實踐”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在復旦大學、人民大學等全國名校都把廣告專業定位為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時候,地方高校不能盲目跟風,需要培養多層次專業人才,依托自身的學科優勢,服務于地方經濟,以適應廣告行業不同需求為目標,以培養廣告行業地方應用型人才為根本任務,培養適合地方經濟需求的特色人才。武漢科技學院廣告專業利用工科技術平臺和藝術龍頭學科的優勢,形成了以“傳統文科的新聞傳播”為主色,以“經營管理、工程設計”為底色,以“計算機信息技術、藝術設計創新”為亮色,多元集成式“三合一”廣告人才培養模式。[2]浙江萬里學院采用了實戰型“3+1”人才培養模式,即在四年本科學制中,前3年學生在學校接受專業理論和實踐課程的學習,最后1學年讓學生在相關單位進行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3]
2.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課堂教學。
(1)以市場為導向,修訂人才培養方案。
廣告行業是一個人才密集、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行業。目前廣告人才的培養雖然分設在不同院系,但基本上都是依托于自身的教學背景下來設置的課程,這樣會導致課程體系偏向某一學科,相對單一,廣告學學科體系被分裂開,從而使美術學院學習廣告的不懂市場調查、營銷策劃;經管學院學習廣告策劃的不懂得構圖、色彩版式、廣告攝影;軟件學院學習廣告的不懂得市場調研、媒介的經營與管理、廣告文案等,新聞傳播學院的學習廣告的人不懂得平面廣告、戶外廣告的設計與制作,學生會出現理解的偏差與現實的落差,所以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該包括廣告調查、品牌管理、廣告策劃與創意、廣告設計與制作、廣告攝影與攝像、廣告媒介研究、廣告文案、廣告經營管理等相關課程。這就要求地方高校的廣告專業必須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課程結構,適時地進行廣告課程的更新。而傳統的廣告學課程體系雜亂無序,除了依托自身學院優勢設置課程,部分高校還實施“因人設課”,不會不懂就不開課,成了“掛羊頭賣狗肉”,這樣培養的人才境況可想而知。在課程設置上,要區分為基礎課、選修課、實踐課。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可以選修自己喜歡的課程,形成不同的方向,有效避免“一刀切”的現象。針對某些課程中出現部分內容重疊的情況,教師在講授時,可從其他角度進行拓展或分專題講授,盡量避免課程內容的重復。此外,為了擴大廣告專業學生的知識面,實行雙學位制和專業輔修制,鼓勵學生輔修第二學位和第二專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除了改革人才培養方案,還要改革教師的績效考核規定。由于部分老師在輔導學生參加廣告大賽時候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因此在評定有關教師績效考核的同時,也可以給予教師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從而激發教師參與廣告實踐活動的熱情。
(2)提升教師素質
廣告教育要想做好,最關鍵的莫過于師資力量。雖然廣告行業發展很快,但廣告專業教師少之又少,很多是其他專業轉來的;中青年教師基本上都是從高校到高校,雖然具有較高的學歷和理論功底,但缺乏實戰經驗,所以從這兩方面來說必須提升廣告專業的相關教師素質。考慮到廣告學科的特殊性,首先需要改革傳統的封閉辦學模式,實行開放性辦學。鼓勵青年教師到本地市、縣的廣告一線去參加實戰鍛煉,參與并制作廣告活動,增強自身的實踐經驗,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聘請本地、市廣告界精英擔任相關課程教學,以彌補高校專業教師實踐不足的缺憾。其次,聘請知名高校的專家、學者來校或擔任兼職教授或教學顧問,舉辦一些相關的學術講座,使學生和教師能夠關注當前的熱點話題,不至于使自身的視野變得越來越狹隘。再次,招聘與廣告相關專業的優秀畢業生,輸送新鮮血液。最后,鼓勵中青年骨干教師到名校進行研修、培訓也是途徑之一。這樣校與校、企業與企業、校與企業的多向交流也會提升教師素質。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就可以實現開放式辦學,有效提升廣告專業教師的素質。
(3)重視實踐教學
①教學方法日趨靈活多樣。
廣告學專業實踐性較強,傳統學科的填鴨式教學方式絕對不適用于廣告專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大漲。案例法目前是廣告界最普遍使用的教學方法,但應注意案例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經典性與時效性等問題,除了項目驅動法、模擬公司教學法等,教師應結合課程開展案例分析、廣告策劃案、問卷調查、作品創意等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也能較好地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此外為了彌補學生因為課外實習而落下的理論知識,可以通過網上視頻教學、布置作業等形式加以完善。
②組建模擬廣告公司,建立實踐教學基地。
鑒于廣告專業的學生基本上會進入廣告公司這一情況,而且學校師資力量相對雄厚,高校廣告專業的教師可以在一起組建模擬廣告公司,讓學生參與其中。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動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學生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溝通能力和團隊精神,有助于他們盡早適應社會。
此外,學校要加強與廣告公司等媒介單位的聯系,建立教學實習基地。由于地方高校一般在市、縣地區,因此需要在本地、市和縣與廣告公司、企業等單位建立牢固的友誼,為學生實習奠定好的基礎。一方面,學生通過一學期的整塊實習時間,能明確相關廣告工作的流程,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使自己切實得到鍛煉。另一方面,實習單位也能很快找到適合自己的人才,可謂一舉兩得。在實習時不能走過場,要嚴把質量關,從而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合格人才。
③舉辦和參加各種廣告大賽等活動。
廣告教學課堂延伸的一個方面就是參與廣告大賽。基本上每年一度的廣告大賽有時報金犢獎、學院獎、河南大學生廣告節金帆獎,以及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等等。首先分析相關的命題策略,然后進行廣告創作,可增強自身的動手能力。除了參加廣告大賽,教師需要舉辦各種廣告活動吸引學生。舉辦廣告作品觀摩活動,通過學習和研究世界影視廣告和經典平面廣告,學生能夠增強參與性和提高競爭意識,增長見識,在互相學習中提高專業水平,同時豐富課余生活。經常邀請學術界和業界知名人士,如張金海、黃升民、陳培愛、張翔、丁邦清等到校做講座,可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雖然當前廣告專業遍地開花,得到了蓬勃發展,但地方高校在急劇擴招的同時,出現人才培養模式的雷同化、重視理論輕視實踐的傾向。針對這些問題,應該服務于地方,堅持差異化辦學思路,修訂人才培養方案,重視課堂教學改革,重視實踐教學,培養實戰型和創新型的人才。
[1]薛雙芬.論高校新聞傳播教育中傳統文化缺失的原因與對策[J].學理論,2010,(32):301-303.
[2]徐紅.多元集成式“三合一”廣告人才培養模式的建構[J].中國廣告,2008,(12):129-132.
[3]徐友龍.萬里的探索——記浙江萬里學院“零距離”人才培養模式[J].觀察與思考,2007,(22):44.
南陽師范學院2010年度校級教學研究項目——地方高校新聞傳播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編號:2010WYJ Y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