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鴻鳴
高等教育的改革創新是高校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應當表現其自身的辦學的特色,實現課程設置的彈性化,終身學習的多樣化。2002年8月,教育部頒布了新的 《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從課程性質、課程目標的設立及課程結構、教學方法的選擇等都進行了明確的闡明。其頒布實施的根本宗旨就是各高校應當根據教育的總體要求及各校實際情況,面向全體學生開始各種類型的體育課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班級設置,根據不同層次、不同水平的學生的需要進行體育課程的改革。
研究對象為莆田學院體育教育2009級學生游泳選項課蛙泳教學分層次教學(表1)。
研究方法分別為:(1)文獻資料法。查閱相關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方面的專著和論文,特別是分層次教學理論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尤其是在游泳課教學中的應用方面的研究,從中歸納總結出分層次教學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應用的先進經驗。(2)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17.0對實驗和調查問卷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檢測,對分層次教學方法應用的教學效果進行顯著性意義進行研究。(3)問卷調查法。為調查學生體育學習的學習動機,引用專家設計的關于學生學習動機的調查問卷,通過對實驗前后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進行學習動機水平進行問卷調查,實驗前后各發放調查問卷50份,回收問卷50份,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為100%。(4)教學實驗法。本研究從莆田學院體育教育2009級學生游泳選項課班級中隨機抽取了50名學生為實驗對象,并且隨機分成了實驗班和對照班兩個班級。在實驗班進行了分層次教學,對照班實現了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在實驗前,對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基本情況、學習動機及游泳技能水平進行了測試統計,無顯著差異性,符合實驗的設計要求。

表1 實驗對象情況一覽表
實驗時間為2011-2012學年第一學期,每個班授課36學時,每課時90分鐘。實驗內容是普通高校游泳選項課教學大綱規定的游泳技能教學內容。
1.學生基本情況指標差異性檢驗。由表2可知,實驗班和對照班的學生在年齡、身高及體重等基本情況方面無論是從平均數還是顯著差異性方面,都沒有顯著差異性,說明符合實驗設計的基本要求。

表2 學生基本情況指標差異性檢驗
2.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限定時間技能水平差異性檢驗。如表3所示,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技能水平方面的差異性,完成0-19m蛙泳的人數實驗班占76%,對照班占72%;完成20-35m蛙泳的人數對照班占16%,實驗班占12%;完成(36-49)米蛙泳的人數和完成50m以上蛙泳的人數占的百分比相同。

表3 實驗前實驗班和對照班限定時間技能水平差異性檢驗(2′30〞)
3.實驗前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成績差異性檢驗。實驗前學生的學習動機如表4所示,平均成績分別為80.36和80.56,并且T檢驗P大于0.05,沒有顯著差異性。

表4 實驗前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成績差異性檢驗
1.實驗后兩個班學生蛙泳技能水平測試結果對比。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在技能水平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完成(0-19)米蛙泳的人數實驗班占4%,對照班占20%;完成 (20-35)米蛙泳的人數對照班占36%,實驗班占12%;完成(36-49)米蛙泳的人數,實驗班占60%,對照班占36%;完成 50米以上蛙泳的人數,實驗班占24%,對照班占8%。由此可見,教學方法的差別,學生游泳技能方面也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

表5 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蛙泳技能水平差異性檢驗(2′30〞)
2.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測試結果對比。如表6實驗結果所示,2分鐘游泳的距離對比p<0.05,說明雖然實驗后實驗班、對照班都已經掌握了蛙泳,但是在單位時間內的游泳距離上對比差異具有非常顯著性意義;游蛙泳技術測評得分對比p<0.05,同樣也表明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在蛙泳的技術掌握上具有顯著差異性;蛙泳考試取得的成績對比 p<0.01,顯示實驗后實驗班、對照班的教學效果有顯著差異性。

表6 實驗后實驗班與對照班測試結果對比
3.實驗后兩個班級學生學習動機水平測試對比。通過表7結果分析,實驗后兩個班學生學習動機水平檢驗p<0.01;表明實驗后實驗班和對照班學生學習動機水平有顯著差異性。由此可見,分層次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表7 實驗后兩個班級學生學習動機水平測試成績對比
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游泳課選項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能夠較好的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比如體現在測試成績的及格率和優秀率等方面。
普通高校學生生游泳選項課教學中應用分層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而且明顯的高于傳統體育教學的對照班。
通過實驗可知,分層教學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游泳的技能水平,而且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游泳學習的動機,兩者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同步性。
高校體育課教學分層教學法的運用,需要體育教師對所授課班級學生的體育技能水平和身體素質有較好的掌握,才能適用分層教學法。
分層教學法應用要求體育教師應當在課前有充分的準備,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前應當花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備課,制定切實可行的分層教學計劃,準備好分層教學所需要的體育器材設備。
分層教學法要求體育教師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深入鉆研體育教材,并且要根據各班級的實際的體育水平,制定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制定切實可行的體育教學目標,才能充分調動學生體育學習動機。
[1]馬連鵬.普通高校游泳課教學現狀調查與改革研究[J].福建體育科技,2003(48).
[2]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9.
[3]陳小敏,遲愛光.我國游泳教學方法的變革與創新[J].體育師友,2003(5).
[4]馬秀梅.高校游泳教學改革思考[J].游泳,200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