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的日益激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也越來越嚴峻,構建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已經成為了一個很重要的課題。就構建高校的就業指導體系進行了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就業指導;工作體系;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1-0305-02
現行的高校就業指導體系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缺乏一定的整體性、協調性、系統性等,此外,體系不系統、不完善,隊伍的素質不高,專業化的程度也較低,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就業指導體系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整體性、協調性、系統性
就業體系的中心就是就業的指導部門,但是部門的建設還比較薄弱,其地位也不是很高,就業指導工作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缺乏一種調控力。該部門與一些相關的部門間、與輔導員之間、與院系之間以及與教師之間等都還沒有建立一種緊密的聯系,合作性不強,處于一種各自備戰的狀態中,這就影響了就業部門的作用的發揮。此外就業指導部門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少之又少,服務體系不健全,沒有對所有的學生予以覆蓋,沒職業規劃體系,課程體系也不系統,師資隊伍不穩定、不專業,對于一些專業任課的教師以及輔導員都沒有納入進系統中。
(二)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還不健全
很多院校將就業指導的對象僅僅是針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對于那些非畢業生每有進行重視,忽視了他們的需求。此外,大多數是進行短期的培訓,或者是僅有的幾次講座,忽視了學生的團隊精神、生存的能力以及適應環境與社會能力的培養,沒有對他們建立一種健全的規劃體系,大學生在校期間沒有得到相應的職業規劃的指導。
另外,就業指導的服務體系還缺乏一定的就業指導的課程體系。對于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應該包含四部分:課程的設置、授課的時間、師資的力量、授課的方法。很多高校對于這種完整的體系還沒有完全的建立起來,課程體系沒有保障,缺乏針對性及系統性。所以不能實現學生的職業規劃,也不能正確的反映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更不能對學生的需要予以滿足。授課的方法一般也是僅僅局限于講授,缺乏一定的實踐性活動,所以這些都導致了學生對于就業指導課程,對于就業知識缺乏興趣,對一些就業指導活動的參與也缺乏一定的動力。
此外,觀念比較落后、就業指導隊伍素質低、專業性不強等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就業指導體系的良性發展。
二、加強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體系的對策
(一)完善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要確定就業指導課程的地位,建立一種完整的課程體系,將就業指導課程作為一種必修課,來制訂教學計劃,要與人才培養的工作結合起來,要以職業生涯的規劃作為主線,要以就業作為導向,學校要根據不同的專業以及不同的年級來制定相應的課程,根據學生的不同的心理特點、學習、生活的需求開展教學。例如:大一時期,應該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引導,讓他們樹立自己的理想;大二時期,進行職業道德以及能力的訓練,培養他們的溝通協作的能力;大三時期就應該培訓學生的就業技巧以及一些相關的法律知識,書寫就業的材料,搜尋一些就業的信息,教給學生怎么樣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大四時期就是給學生一些就業的宣傳教育以及關于就業以及創業的相關政策進行指導。要增強他們的主動的擇業意識,進行合理的定位,要正視現實,正確的處理社會的需要以及自己的發展之間的關系,做好就業的準備工作,積極的實現就業。
(二)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就業指導隊伍
高校應該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加強教師的師資隊伍的建設,可以為教師提供引進、培訓以及自修的一些方法與途徑。鼓勵教師參加職業指導師的資格認證考試,取得相應的資格證書,來確保師資力量的穩定與充足。逐步的建立一種持證上崗的制度,促進其專業化,對現有的隊伍加強其培訓、進修,組織他們參加由國家、省、市舉辦的就業指導班,參加一些學術的交流與探討會,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與業務水平,進而來提高從業的素質,在對現有的隊伍進行加強的同時,將輔導員、任課教師也納入進就業指導體系中,壯大力量,發揮出其更大的作用。
(三)畢業生反饋體系的完善
一個完善的就業反饋體系應該是將過程管理以及目標管理結合起來,把就業部門與其他的部門、畢業生、院系以及就業市場聯系起來,實現人才的培養與就業工作的一種良性互動。建立一種三級管理的反饋體系,即學校的整體性調控、院系的具體性實施、就業指導部門的策劃。
對于反饋的內容既要有實也要有不足,對就業率、就業環境以及就業質量進行重點反饋,加強對畢業生的質量跟蹤。從綜合的反饋結果中分析就業困難、需求、進一步完善就業的服務,提升就業的水平。
三、總結
總之,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關系到學生將來的就業,關系到社會的和諧,高校應該將就業指導工作重視起來,提升就業指導的質量,更好地促進學生就業。
參考文獻:
[1]楊曄.全程開展就業指導,提高學生就業能力[J].蘇州工職院,2007,(1).
[2]張偉.關于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的思考[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1).
[3]曹建琴.大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影響因素及教育干預方法[J].當代醫學,2010,(1).[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