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研究

2012-10-15 07:35:44周健宇
現代法學 2012年5期
關鍵詞:實證分析

摘要:近年來偶有發生的看守所未決羈押人員非正常死亡事件背后蘊含的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保護的若干問題,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通過考察英德日三國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保障的立法與實踐,并借鑒其先進經驗,我國應在變更羈押場所隸屬、出臺《看守所法》、推行全程錄音錄像等方向上逐步推行改革,力圖既能保障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又不會顯著降低偵查效率。

關鍵詞:未決羈押;人身安全權;刑訊逼供;實證分析;比較法

中圖分類號:DF73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001-2397.2012.05.11

一、引言:從“俯臥撐死”談起2012年2月21日,涉嫌偽造國家公文罪的未決羈押人員黎亞平在臺山第一看守所死亡,看守所給出的三段錄像顯示,患有高血壓的黎亞平系在洗衣房洗完衣服并做完51個俯臥撐后發病死亡[1]。繼云南李喬明“躲貓貓”死亡[2]、湖北薛宏福“洗臉死”[3]、廣西法官黎朝陽暴死監舍[4]等事件之后,“俯臥撐死”成為新的網絡熱點,看守所未決羈押人員非正常死亡問題也再次被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非正常死亡事件偶發僅僅是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問題的冰山一角,看守所長期存在的牢頭獄霸、刑訊逼供、變相刑訊逼供等若干問題,更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和反思。

人身安全權是指不得以任何方式摧殘人的精神和肉體,以及對于依法被剝奪人身自由的人也應給予人道待遇[5],是與人身自由權平行的權利。雖然《公民和政治權利公約》第9條、《世界人權宣言》第3條等一些公約條款把人身安全權和人身自由權放在一起加以規定,導致人身安全權概念的獨立性似乎存疑,但在人權理論上,大部分學者都主張人身安全為個人提供了獨立于人身自由之外的權利,如楊成銘主編的《人權法學》、李步云主編的《人權法學》等。 未決羈押人員包括被作出最終處理部分學者認為,最終處理包括法院判決有罪、法院判決無罪、檢察院決定不起訴、偵查機關決定撤銷案件。(參見:劉兆欣,史焱.三個方面強化公安撤案法律監督[J].人民檢察,2011,(15):77-78.)部分學者則認為,不應包括偵查機關決定撤銷案件。(參見:榮道福,姜緒平.應當賦予被害人在公訴案件中的上訴權[J].當代法學,2003,(3).)之前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和刑事被告人,根據無罪推定原則,他們與普通公民的唯一區別就是其受到了司法機關的懷疑,因國家追究犯罪的需要,而被暫時限制了人身自由,未經法院生效判決證明其有罪,其人權在被羈押期間不應被剝奪。未決羈押人員的人身安全權主要包括羈押場所的選擇與控制、被訊問時的待遇、身體不受違法侵害的權利等。先看以下兩個統計圖圖1數據摘錄自2004年-2012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圖2數據摘錄自2006年-2012年四川省Y市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

圖1: 全國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和提起公訴的人數

圖2 :四川省Y市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和提起公訴的人數

現代法學周健宇: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保障制度研究——基于實證分析與比較法的考察由圖1和圖2可以看出,無論在全國范圍,還是地方采樣均顯示,我國未決羈押人員為數眾多,且呈逐年上升之趨勢,這種趨勢雖然在最近一兩年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該群體仍達到了不容忽視的數量。然而,在司法實踐中,由于法律規定不完善、偵查機關破案率的壓力、羈押場所的隸屬等因素,侵害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的行為時有發生。隨著未決羈押人員數量居高不下、公民維權意識的不斷提升以及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上述問題被快速放大,侵害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的案例時有見于報端。

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實證分析的基礎上對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保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進行充分研究。對此,本文將主要采用實證研究方法展開分析和評判。為了充分論述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保護存在的問題,筆者也將適當結合主要法治國家(英國、德國、日本)的同類制度、實踐狀況及施行效果進行比較考察。

其中,實證研究的資料主要來自于筆者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未決羈押人員的權利保護問題研究”(09SFB2014)。筆者參與了四川大學喻中教授主持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國家法治與法學理論研究項目“未決羈押人員的權利保護問題研究——基于四個看守所的經驗素材”(09SFB2014),具體負責調研成果的整理與寫作。本文的實證資料即來自此次調研。就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而言,四川省的Y市、Z市、Z市A、B縣分別代表該省相對發達、中等和落后地區,而四川省是中國西部相對發達的省份,在全國則處于中等發達水平,故選擇的這三個調研地區具有一定的樣本代表性。共發放問卷569份,監室現場收回569份,均為有效問卷。 鑒于侵犯人身安全權的敏感性,如實填寫受訪者的年齡、涉嫌的罪名、聯系電話等可能導致受訪者有被打擊報復的顧慮,進而影響問卷的客觀真實,故問卷均系隱名。

二、實證考察: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保護現狀根據現行法規定,未決羈押人員享有不受刑訊逼供、在時限內被訊問、保證飲食、訊問過程進行錄音錄像等待遇。《刑事訴訟法》第50條規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第117條規定:“傳喚、訊問犯罪嫌疑人,應當保證犯罪嫌疑人的飲食和必要的休息時間”;第121條規定:“偵查人員在訊問犯罪嫌疑人的時候,可以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對于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應當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者錄像”。《看守所條例》第20條規定:“提訊人員訊問人犯完畢,應當立即將人犯交給值班看守人員收押。”《國家賠償法》第17條規定:“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四)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虐待等行為或者唆使、放縱他人以毆打、虐待等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表面上看,未決羈押人員享有的人身安全權利不少。然而,這些權利大多不夠精確,裁量空間較大,且缺乏看守所內的訊問規范。

在受訪看守所,未決羈押人員的人身安全權的實現程度如何呢?

(一)國際公約規定的不受刑訊逼供權保障存疑

羈押場所的刑訊逼供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司法中的一個頑疾[6]。按照聯合國《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7條提出的原則,不受刑訊逼供是未決羈押人員的基本人身安全權利之一。而偵查機關擁有強大的偵查權,為追求破案率,極易采用刑訊逼供或變相刑訊逼供侵害未決羈押人員的人身安全權[7]。先看表1:

表1: 未決羈押人員遭遇刑訊逼供的狀況問題回答是/

人次有效

百分比回答否/

人次有效

百分比未回答/

人次你的身體是否受傷213.73%54296.27%6你的身體是否在看守所內受傷942.86%1257.14%548你是否曾受到過偵查人員毆打20.35%56499.65%3你是否曾受到過偵查人員語言上的威脅、辱罵5610.57%47489.43%39如表1所示,21名反映身體受傷的受訪者中,9名表示系在看守所內受傷,且在開放式問答部分均表示系受訪者之間互毆致傷或自己不慎碰傷,考慮到受訪者的心理顧慮,我們有保留地相信受訪看守所內基本不存在毆打未決羈押人員致傷的情況,然而這一結果并不排除看守所內存在牢頭獄霸傷人現象。此外,在開放式問答中,有受訪者反映,巡查武警因巡查武警與未決羈押人員發生直接聯系次數極少,本調查無巡查武警的客觀題。 偶有無故毆打未決羈押人員現象,應當引起重視、加強管理。

隨著《刑事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的修訂和完善,以及近年來若干刑訊逼供惡性事件的警示作用,偵查人員在看守所內采取直接肉刑逼取口供的現象已極少,僅有0.3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受到過偵查人員的毆打,這體現了我國法治建設的進步。然而,10.57%的受訪者表示曾受到過偵查人員語言上的威脅、辱罵,說明尚未被明確歸為刑訊逼供的精神侮辱、變相逼供等不良行為[8]在訊問中仍時有發生。

考察結果有以下主要成因:首先,我國目前偵查人員的文化素質和偵查技術水平普遍不高,案件的偵破主要依靠口供,且非法口供的排除規則大多僅限于紙面[10],在破案率的高壓之下,為了盡快獲得未決羈押人員的口供,偵查人員不可避免地有著對未決羈押人員實施逼供的意向。其次,根據現行《看守所條例》,看守所隸屬于本級公安機關,在人事、財權均受制于人的前提下[11],看守所不僅不能起到監督作用,反而異化為偵查機關獲取口供的便利條件和隱蔽環境。再次,訊問一般采用秘密的、封閉的方式,加之現行《刑事訴訟法》第121條僅規定普通刑事案件的訊問過程“可以”錄音錄像,以致在大多數刑事案件中并未錄音錄像。“訊問幾乎是一個密不透風的黑匣子”[12],對被訊問人權利的保障主要取決于偵查人員的自身素質。最后,檢察機關設立在看守所的“監所檢察”部門的監督也只是作為一種原則性的、事后的監督[13]。刑訊逼供風險的存在,除了侵害部分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之外,還可能導致部分被告當庭翻供,從而浪費刑事司法資源。

(二)牢頭獄霸對未決羈押人員的人身安全產生顯著危害

牢頭獄霸現象在我國的監獄和看守所中長期存在,各部委多次希望通過制訂法律和政策對其進行打擊,但這種現象卻屢禁不止[14]。牢頭獄霸對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的侵害是顯而易見的。牢頭獄霸大致分為兩類,一是利用身體條件、經濟優勢自發形成的;另一類則是利用未決羈押人員監管未決羈押人員的產物[15]。先看表2:

表2 :未決羈押人員身體權相關問題問題回答是/

人次有效

百分比回答否/

人次有效

百分比未回答/

人次你所在監室是否有人稱王稱霸91.67%52998.33%31你的飲食、物品是否被人搶吃、搶占9516.87%46883.13%6巡查民警是否按規定巡視52493.74%356.26%10看守所是否利用其他在押人員監管你264.63%53595.37%8Z市人民檢察院曾對2006年以來轄區內看守所發生的57起93名“牢頭獄霸”案例進行過調查,結果顯示93名牢頭獄霸僅占同期未決羈押人員7477人的1.24%數據源自四川省人民檢察院監所檢察處2009年第48期看守所監管執法專項檢查活動專刊(內部資料)。 ,與表2所示的本次調查結果1.67%基本吻合,但考慮到目前我國看守所人滿為患、監室擁擠的現狀,每一個牢頭獄霸給同監室若干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心理健康造成的侵害,對看守所正常監管秩序的沖擊是極其嚴重的。多達31名未決羈押人員不愿回答這一問題,也從側面顯示了牢頭獄霸的威懾力。通過開放式問答和看守所干警介紹,牢頭獄霸主要的侵害手段包括:利用自己身強力壯的優勢,無故對他人進行威逼、打罵,搶吃他人食物、搶占他人日用品等,16.87%的受訪者曾遭遇過搶吃搶占行為;憑借自己較強的經濟優勢,拉攏部分未決羈押人員群毆他人,甚至公然對抗監管。而牢頭獄霸主要的侵害對象多為新入所的、年老體衰或殘疾的未決羈押人員,被羈押的法官、政府官員這類特殊群體亦極易成為牢頭獄霸的重點報復對象。《看守所條例》規定的“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值班人員應當堅守崗位,隨時巡視監房”貫徹較好,但仍有6.26%的受訪者反映未巡視,這也直接影響了看守所干警對牢頭獄霸的威懾力和及時發現并制止牢頭獄霸傷人現象的可能。

(三)《刑事訴訟法》規定的訊問待遇落實較差

訊問是重要的偵查手段,在理論上具有成本低、說服力高等優點[16]。但是,對未決羈押人員而言,在充滿敵意的訊問中,在看守所、警察局充滿心理恐嚇的環境中,面對處于絕對強勢的偵查人員,如何確保他們不在人身安全權受到威脅之下,違心地承認不真實的指控呢?保障未決羈押人員被訊問時的待遇尤為重要。《刑事訴訟法》雖然規定了在訊問中應保證飲食和必要休息時間,及筆錄閱讀、錄音錄像等待遇,在實踐中偵查人員遵守程度如何呢?先看表3:

表3:未決羈押人員被詢問時的待遇問題回答是/

人次有效

百分比回答否/

人次有效

百分比未回答/

人次你被訊問時能否喝水47394.22%295.78%67你被訊問時是否有座位37069.23%16430.77%35你是否仔細看過訊問筆錄10724.71%32675.29%136你被訊問時是否錄音錄像8415.58%45584.42%30你被連續訊問的最長時間2小

時內2-4

小時4-8

小時8小時

以上記不

清了491022467597如表3所示,對于維系基本生命所需的飲水,在訊問中供給正常,僅有5.78%的受訪者稱不能喝水。除此之外的若干問題則不容樂觀:一方面是變相刑訊問題,30.77%的受訪者被訊問時無座位,而高達68%的受訪者曾被連續訊問4小時以上,若考慮到選擇“記不清了”的部分受訪者可能是被訊問時間過長所致,則被長時間、無休息連續訊問的受訪者比例可能更高。另一方面則是人身安全權被侵害的舉證難問題,高達75.29%的受訪者表示未仔細閱讀訊問筆錄;而最能客觀真實地再現訊問場景的錄音、錄像措施,也僅有15.58%的受訪者有機會享有。

產生上述問題,除了前文所述的追求破案率、看守所隸屬等因素外,尚有以下原因:一是偵查人員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17],導致偵查人員不愿為文化水平低的未決羈押人員細讀筆錄,或不愿主動采取錄音錄像措施等;二是偵查人員的人權保障意識不強,認為未決羈押人員危害了社會安全,沒必要給其太好的待遇[18];三是法律規定的自由裁量空間過大,如“必要的休息時間”難以量化,對“可以進行錄音錄像”產生的選擇性回避等等。

三、比較研究:基于主要法治國家的立法例和實踐經驗上文的考察凸顯了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保障與偵查機關追求偵查效率、自由價值與安全價值之間的二律背反。偵查機關擁有強大的偵查權,該如何保障處于相對弱勢的未決羈押人員的人身安全權呢?對主要法治國家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保障立法與實踐的考察表明,其人身安全權體系較為完善,實踐效果也好于我國,但并未因此明顯降低偵查效率,也未犧牲安全價值。主要法治國家的人身安全權保障制度設計值得我們借鑒。

(一)英國的經驗

從19世紀末開始,英國警察就開始利用羈押場所訊問未決羈押人員并開展其他調查[19]。由于羈押場所的混亂、訊問缺乏監督等原因,在《1984年警察與刑事證據法》(The Police and Criminal Evidence Act 1984)實施前,未決羈押人員針對刑訊逼供的投訴率甚至曾達到過8%-11%[20],因此當庭翻供的比例達到了3%以上[21]。《1984年警察與刑事證據法》的生效使得羈押場所不再隸屬于偵查機關該法規定,警察向法院提出控告之前,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原則上被羈押在各警局自設的拘留室(House of Detention)。提出控告之后,隨著犯罪嫌疑人身份轉變為被告人,其羈押場所也不再是警察局:如被告人年滿21歲,羈押場所是監獄(Prison);如被告人年齡在17-20歲之間,羈押場所為拘留中心(Remand Center)或監獄;如被告人未滿17歲,羈押場所為看護中心(the Care of a Local Authority),監獄、拘留中心、看護中心都不由警局、皇家檢控署設立或控制,而由專門的司法行政機構管理。 ;并創設了專門的羈押警官屬于警察官員,具有很強的獨立性,直接由內政部管轄,警銜通常高于偵查警察。 行使羈押權,其職責就是確保未決羈押人員在警局期間獲得適當待遇,并監督偵查警察的違法行為[22]。

此外,按照該法《執行守則C》之規定,被訊問的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權利包括:每24小時中有至少8小時的連續休息時間,其間不能對之進行訊問;訊問的房間應當有取暖設施且通風良好、光照充足;被訊問人不被強迫站立;在就餐時間有合理的休息[23]。1988年通過、1995年實施的《執行守則E》規定了訊問錄音制度,訊問時必須使用雙卡錄音機同時錄制兩份錄音[24];2002年通過、2004年修訂的《執行守則F》,則確立了訊問錄像制度,要求必須同時制作兩份錄像,其中一盤當即封存,另一盤提交法院作為證據,如果被訊問人主張遭受了刑訊逼供或供詞被篡改,可在法官主持下打開封存錄像進行比對[25]。

英國內政部為了檢驗《1984年警察與刑事證據法》的實施狀況而進行的一項大范圍的調查,可以充分證明上述改革措施,對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的保障效果似乎頗佳:首先,報告就該法及執行守則對訊問效果、案件處理結果帶來的影響進行過考察:施行前后,未決羈押人員認罪比例分別為27%和22%;偵查機關撤銷案件的比例分別為17%和16%;法院判處實體刑的比例分別為48%和52%[26]。可見,保障人身安全權、避免刑訊逼供,并未對偵查效率和打擊犯罪產生明顯的負面影響,主要原因在于警察采用合法訊問獲取的被告供詞在法庭上被采信的概率提高,足以彌補部分被告拒不認罪帶來的偵查困境[27]。獨立的羈押警官扮演了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守護者的角色。其次,布朗、艾利斯等人于1992年進行的研究發現,羈押警官直接或間接地阻止了60%以上的刑訊逼供行為,并盡可能全面地告知了未決羈押人員被訊問時的相關權利和待遇,使得后者主張權利的比例提高了75%以上[28]。再次,羈押場所隸屬的轉變,以及根據訴訟階段和未決羈押人員年齡的變更,使得《執行守則C》規定的未決羈押人員被訊問時的各種待遇能夠得到全面的落實[29]。最后,上述執行守則出臺后,部分英國學者曾擔心,如果對執行守則的輕微違反即導致嫌疑人供述的排除,將嚴重增加司法成本[30]。但隨后的司法實踐證明他們是多慮的,羈押警官、法官較好地貫徹了執行守則的精神,對供述的排除僅限于嚴重的、實質的違反,而非技術性的違反。例如,在一起案件中,由于組織列隊辨認時耽誤了時間,導致超出訊問時限,由于耽誤的時間很短并且只是技術性的違反,并沒有導致證據的排除[31]。

(二)德國的經驗

德國作為大陸法系的代表,對人身安全權的重視程度一直較高二戰期間德國法西斯控制的司法系統除外。 ,早在二戰之前,德國學者的批評就已不再僅僅針對直接刑訊逼供,而是擴大到批判“采用驚嚇、威脅、寬大之許諾以及欺騙的變相誘供行為”[32]。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由于語言關系,筆者無法掌握德文原始文獻,然而作為傳統的大陸法系代表,德國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保護制度在本比較研究中亦不可或缺,除《刑事訴訟法典》引用李昌珂的譯作外,其余研究成果均引自德國學者公開發表的英文論著。 第136條采用列舉式禁止了刑訊逼供和變相誘供行為,即不允許用虐待、疲勞戰術、傷害身體、服用藥物、折磨、欺詐或者催眠等方法……禁止以《刑事訴訟法》不準許的措施相威脅,禁止以法律沒有規定的利益相許諾……禁止使用有損被訊問人記憶力、理解力的措施,并特別在第3款強調,“違禁獲得陳述,即使被訊問人允許,亦禁止作為證據”。第119條第5款規定,未決羈押人員存在對他人施暴、逃跑未遂、有自殺、自殘之虞三種情形,并且其他措施不能消除危險的,方允許對其使用戒具,有效避免了戒具被作為刑訊的工具[33]。

除了德國《刑事訴訟法典》規定的完善、司法理念上對人身安全權的重視之外,弗蘭克等學者認為,對于刑訊者的嚴厲處罰是德國有效遏制刑訊逼供的重要手段[34]。例如,弗洛里在其論著中引用了一個涉嫌威脅使用刑訊的案例,盡管德國警察是為了解救被綁架兒童而威脅使用刑訊(事后并未實際刑訊),該警察亦被法院認定為有罪[35]。

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119條第1款的規定,未決羈押人員應當移送監獄進行關押,但禁止將其與已決犯關押在同一房間。德國監獄管理機構屬于司法部管轄,而警察機構屬于內務部管轄,因此,德國的羈押場所(監獄)與偵查機關之間不存在隸屬關系,有助于保障未決羈押人員的人身安全權不受偵查人員的侵害。此外,該法第126條的規定,如認定某嫌疑人屬精神病人、吸毒者的時候,為了公共安全和其他未決羈押人員的安全,法院可以用安置令將他移送于精神病院、戒癮所,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受到不法侵害的危險。

(三)日本的經驗

日本《監獄法》(已廢止)規定,羈押場所原則上應當是法務省設置在各地的矯正局下屬的拘置所[36],且拘置所獨立于司法警察機構,有助于防止刑訊逼供。不過,由于全國一共只有117座拘置所,該法亦允許在特殊情況下使用警察署下設的留置場以代替拘置所日本學界習慣性地將留置場、拘置所等統稱為監獄,其工作人員統稱為監獄官員。 ,有日本法學家稱之為“代用監獄制度”[37]。這一制度導致未決羈押人員約90%被羈押在留置場,到調查終結往往長達10-20天,甚至更長時間,僅僅是超期羈押本身已對未決羈押人員權利產生嚴重侵害,麥克尼爾等學者將其稱之為“審判前的刑罰(pre-trial punishment)”[38]。由于負責偵查的警察同時也管理留置場的日常事務,長時間支配著被疑者的生活起居,很容易利用這種權利逼取口供。多田辰也等調查發現,1997年日本未決羈押人員對刑訊逼供的投訴率高達5.5%[39]。1982年,日本國會曾數次將《刑事設施法案》、《羈押設施法案》提到立法議事日程,主張正式將代用監獄作為合法羈押場所。而日本學者和律師均持反對態度,主張逐步廢止代用監獄[40];甚至日本法官也大多對該制度持有異議,例如,1991年4月23日東京高等法院在一起宣告無罪判決的案件中指出,“代用監獄制度導致容易發生逼取口供,對其使用需要慎重考慮,必須使犯罪偵查和羈押事務在各自獨立的基礎上合法地進行[41]”。

為解決上述問題,在法務省、警察廳、日本律師聯合會等部門的積極努力下,日本于2006年6月8日頒行了《刑事收容設施及被收容者處遇法》,并廢止了施行98年的《監獄法》。該法第3條明確規定,未決羈押人員與已決犯的各種待遇應當不同,并分別關押法條譯自《刑事施設及び受刑者の処遇等に関する法律》(平成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法律第五十號)原文,下同。 ;第54條規定了監獄官員有采取必要措施制止、懲戒牢頭獄霸的責任;第121條規定,未決羈押人員有權直接向法務大臣投訴刑訊逼供行為,監獄長必須代為遞送該投訴,法務大臣應盡可能真誠地處理這些投訴;第145條規定每所監獄應當有兩名檢察廳職員,他們直接隸屬于法務大臣,職責是監督偵查人員和監獄官員的違法行為[42]。

部分日本學者的論著證明,該法的頒行較好地減少了刑訊逼供行為和牢頭獄霸現象,在保證偵查效率的前提下更好地保障未決羈押人員權利:首先,法務大臣和檢察廳對刑訊逼供的監督和預防作用明顯,根據藤田裕等的報告,2006-2008年期間,法務大臣和檢察廳每年處理1700-2000起刑訊逼供投訴,而刑訊逼供投訴率持續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43]。其次,公眾對警察和監獄系統的滿意率有了明顯提高[44]。最后,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受侵害的概率顯著降低。總務省2009年統計發現,由于牢頭獄霸受到打擊以及對刑訊逼供的有效監督,被釋放的未決羈押人員身體帶傷率從2006年的4%以上下降到2008年的2%以下[45]。

關于未決羈押人員被訊問時的待遇,日本《憲法》、《刑事訴訟法》(1948年)、《犯罪偵查規范》(1959年)[46]經多次修訂,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體系。日本《刑事訴訟法》第199條第2款規定,訊問前,應當事先告知被訊問人不必違心供述;該法第198條規定,供述筆錄應當使被訊問人閱讀或者向他宣讀,問他是否有誤,應當將被訊問人提出增加、刪除或變更的要求計入筆錄;被訊問人有權拒絕在筆錄上簽名蓋章。日本《刑事訴訟法》第322條第2款規定,被訊問人在檢察官面前所作的口供具有較高證據價值,而警察制作的口供“只限于十分可信的情況下才具有證據作用” [47];日本《憲法》第38條則規定:“通過強制、拷問和威脅所獲得的口供,或者通過不當的長期羈押或監禁所獲得的口供,不能作為證據”[48]。日本學者松尾浩也認為,上述二法條通過事前和事后兩方面措施來消除訊問中的強制性色彩,是降低刑訊逼供的重要立法保障[49],然而,如前所述,立法規范和羈押場所的控制缺一不可。《犯罪偵查規范》第165條第1款規定:除非存在不得已的情況,否則應避免在深夜進行訊問日本國家公安委員會、警視廳、法務省均無法查到該規范原文,故引用田宮裕文獻,下同。 ;該規范第167條規定:訊問未決羈押人員一般不得使用手銬,除非有逃走、施暴或自殺的危險;該規范第164條第2款規定:對未決羈押人員訊問的時間不得連續超過4小時;至少間隔1小時休息和用餐后才允許繼續訊問,而且一天之內訊問的總時間不得超過8小時;第171條規定:訊問過程應由偵查人員主動提出或根據未決羈押人員的請求進行拍照、錄音、攝像,照片、錄音、錄像等材料應歸入案卷并在偵查終結后封存。

(四)主要法治國家保障人身安全權的特點

無論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對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的保障都在逐漸完善。這種完善,不僅體現在以日本為典型的頒行新法、更新立法理念等,更體現在以英德為代表的細化執法守則、加強有效監督等實踐措施。綜上所述,以英德日三國為例,有關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保障的立法與實踐措施有以下鮮明特點:

第一,實行羈押場所脫離偵查機關管理的機制,已經在立法理念和實踐中成為主要法治國家的共識,即:與拘捕和羈押的分離相適應,檢警機構決定的臨時拘捕與司法機構決定的羈押,應分別在不同的場所來執行。與部分學者的建議[50]不同的是,英德日三國的羈押場所均是在獨立行政機構的監督下加以管理和控制的,大致是考慮到如將羈押場所置于法院控制之下,公眾可能對法院審判的公正產生合理懷疑之故。羈押場所不應隸屬于偵查機關,即使條件有限亦應盡量避免,否則人身安全權難以得到保障,日本已廢止的“代用監獄制度”即是負面典型。有些英國學者的研究,則證明羈押場所隸屬的轉變,并不會降低偵查效率。

第二,著重點從完善立法逐步轉變到細化可行性措施。如德國《刑事訴訟法》詳細列舉了禁止的刑訊逼供、精神逼供和誘供行為,將偵查人員曾采取的或可能采取的不法行為盡可能地枚舉,使得偵查人員無漏洞可鉆。英國、日本則細化了未決羈押人員被訊問時的待遇,包括連續訊問時長度、間隔、通風光照、禁止站立等等,避免變相逼供的產生。實踐證明,細化的可行性措施,對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的保障,較立法更為有效。

第三,主要法治國家逐步采取訊問全程錄音錄像,是對未決羈押人員和偵查人員的雙向保護。鑒于訊問一般秘密進行,全程錄音錄像,既能對刑訊逼供產生震懾作用,有效保護未決羈押人員的人身安全權,亦能證明偵查人員訊問過程的合法,避免被訊問人突發疾病死亡等特殊情況導致的偵查風險。同時,全程錄音錄像的訊問獲得的供述,較之黑箱操作下取得的供述,更易得到法官的認可和采納,對懲治犯罪也有著推動作用。

第四,明確侵害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行為的查禁責任,絕不姑息侵害行為。如日本規定了將制止、懲戒牢頭獄霸的責任和權力賦予了監獄官員;再如,為了保證嚴懲刑訊逼供沒有例外,德國甚至認定為解救被綁架兒童而威脅使用刑訊的警察有罪。

第五,并未規定偵查人員訊問未決羈押人員時,律師必須在場。如德國《刑事訴訟法典》第136條雖然規定整個刑事訴訟中嫌疑人都享有律師幫助權,但并未賦予律師在訊問時在場的權利,德國最高法院1996年的一份判決,肯定了即使被告三次申請律師幫助,偵查人員仍繼續審訊的合法性。參見:BGHSt 42,170,at171,173,174.cf. 近年來我國許多學者將律師在場權視為遏制刑訊逼供的重要手段[51],其中的理念反差值得我們深思。英德日三國采用轉變羈押場所隸屬、全程錄音錄像、縮短訊問時間等方法,有效解決了“律師缺席可能對刑訊逼供缺乏監督,律師在場則可能對偵查效率產生負面影響”的二律背反。

總而言之,在英德日三國,從立法到實踐都有較為完善的保護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的機制,但是,這并未降低偵查效率,也未縱容犯罪,主要原因在于:未決羈押、訊問嫌疑人是偵查機關及時揭露犯罪、維護社會秩序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徑,英德日等主要法治國家在逐步推行保障人權的立法理念的過程中,往往同時進行了深入的實證調研,盡可能地選擇控制犯罪與保障人權之間的平衡點。可見,偵查活動的順利進行和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保障之間并無不可調和的矛盾。

四、結論與建議

當代刑事司法理念中的利益具有多元性,不僅包括以犯罪偵查為代表的公共利益,而且應包括以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為代表的個人權利。刑事司法不僅應當滿足國家和社會對于控制犯罪的需要,而且應符合保障人權的需要。筆者無意(亦暫無能力)構建一個宏大的人身安全權改革方案,撰寫本文的目的,一是提醒政策制定者對未決羈押與人權保障之間的沖突和平衡應有一個系統的概念,在對各種利益和價值的選擇與保護上應當注意適當兼顧和平衡,并進行適當妥協和折中;二是拋磚引玉,吸引更多的專家學者將目光投向未決羈押人員權利保護領域。盡管能力有限,基于前文實證分析和比較研究的成果,筆者仍唐突地就改革思路作以下初步探討:

(一)羈押場所的隸屬改革

學者陳衛東等認為,我國羈押場所改革的趨勢應當是借鑒西方國家羈押場所的設置模式,將受到刑事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繼續關押在公安機關控制下的拘留所或看守所內,而將那些受到逮捕或者正式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關押在司法行政機關控制下的監獄之中,從而實現偵查機關和羈押場所分離[40]145。正如喻中教授所言,“不能總是把英美法學經驗當做萬國法學研究環繞的地心”[52],鑒于我國羈押場所的實際情況和我國的社會政治經濟現狀,上述照搬國外經驗的建議值得商榷。我國目前并未將拘留、逮捕與羈押分離,在大部分監管人員對未決羈押人員權利并未形成保障性思維、《監獄法》規定未進行完善、監獄硬件條件尚存不足(如未實現“單間關押”)的大前提下,貿然“與國際接軌”,將未決羈押人員羈押于監獄,極有可能導致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等權利面臨更大的威脅。

另有學者提倡引入英美等國“新公共管理”的理念,對未決羈押人員、服刑人員的監管引入競爭機制,經公開招投標,將看守所、監獄交由社會組織經營,強調看守所、監獄的公共服務職能,使其在充分的市場競爭之下,為了獲得滿意度,必然自動地、有效率地保障未決羈押人員、服刑人員的各項權利[53]。該建議可能有如下缺陷:一則不符合我國的傳統價值觀,納稅人并不心甘情愿地推崇將財政預算交由社會組織用于改善未決羈押人員、服刑人員待遇,會導致該方案的社會認同感低下;二則既然是“市場導向”的羈押場所,必然想方設法創收、加強被羈押者的認同感,不僅加劇了未決羈押人員、服刑人員的貧富分化,甚至可能鼓勵更多的違法行為出現;三則我國并沒有西方國家成熟的市場機制,招投標和社會組織的選擇方面,會有很多不規范的作法和權力尋租行為。“新公共管理”的理念誠然有其優勢,但不宜以看守所、監獄作為試點對象。

未決羈押場所的選擇與控制,不能脫離我國國情。改變看守所與公安機關的隸屬關系,將看守所劃歸司法行政機構管理,就我國司法制度的現狀而言,或許是一個進路:首先,將看守所劃歸司法行政部門管理具備可行性。看守所是政府下設二級機構,既可以由政府下屬的公安機關管理,也可以由政府下屬的司法行政部門管理。如此變更看守所隸屬,僅僅涉及政府內部管理決策問題,不存在過多障礙。其次,將看守所劃歸司法行政部門管理,有利于加強刑事偵查監督工作的力度。隨著國家法治程度的提高,針對當前刑事訴訟中重實體輕程序以及不文明辦案現象依然嚴重的實際,需要一個自身不直接承辦刑事案件、超然于刑事訴訟的部門對辦案過程實施有力監督。司法行政部門比法院、檢察院更符合這一要求,將看守所劃歸司法行政部門管理可以加大對刑訊逼供行為的執法監督力度。最后,將看守所劃歸司法行政部門管理,符合司法行政部門作為執行機關的性質,使得司法行政部門集未決羈押、勞動教養和刑罰執行為一體,使公安機關能夠專注于打擊犯罪、維護社會治安的本職工作。然而,從司法行政機構對監獄的管理模式、實踐效果看,這一進路只能是權宜之計。

(二)出臺《看守所法》細化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保障

目前,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保障的主要法律依據是《刑事訴訟法》和1990年頒布的《看守所條例》等,但即使有《刑事訴訟法》不斷修訂的協助,《看守所條例》仍難以滿足國際和國內對看守所發展和人權保障的要求,鑒于以下原因,我國應及時頒行《看守所法》。理由如下:首先,根據《立法法》的要求,看守所涉及對未決羈押人員權利的直接剝奪與限制,應當通過制定法律的方式予以規范。其次,《看守所條例》的部分規定、概念與《刑事訴訟法》等法律沖突,例如“人犯”這一稱謂和“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不被羈押”的規定等等。再次,對于已決犯的監管和權利保障,我國已經于1994年頒行了《監獄法》。未決羈押人員權利保障也應當制定法律加以規范。最后,《看守所條例》已實施近二十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訓,從行政法規上升為法律的條件已經成熟。

因此,應當將《看守所法》納入立法計劃,并借鑒主要法治國家的經驗,從立法上細化未決羈押人員人身安全權保障的以下問題:列舉刑訊逼供、變相刑訊逼供的形式;規定連續訊問時限、每天最低連續睡眠時間、訊問全程錄音錄像、訊問中的食品與飲水等待遇;明確預防刑訊逼供的責任主體、牢頭獄霸的法律責任。然而,上述問題細化到何種程度,才能既保障人身安全權,又不至于明顯影響偵查效率和打擊犯罪的需要,尚亟待學者進一步實證研究。

(三)訊問全程錄音錄像

在我國,施行訊問全程錄音錄像制度是一個漫長而阻力重重的過程:在立法上,確立該制度受到來自偵查機關(特別是公安部門)的抵制,如原公安部法制局局長柯良棟等認為,推行錄音錄像制度不符合我國國情,會加大執法成本[54]。在實踐方面,部分偵查人員通過采用變通手段架空訊問全程錄音錄像制度,甚至出現先對嫌疑人進行逼供,在其被迫招供后再錄音錄像的案例[55]。

要確立并推行訊問全程錄音錄像制度,首要問題是改變根深蒂固的“錄音錄像就是監視偵查”的觀念,幫助偵查人員了解訊問全程錄音錄像是對未決羈押人員和偵查人員的雙向保護:既能預防未決羈押人員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也能保護偵查人員免受不實指控。在傳統訊問模式下,如果未決羈押人員在審判階段稱其供述是受刑訊逼供所致,偵查人員很難拿出有力證據自證清白。例如,前中國足協主席謝亞龍聲稱受到刑訊逼供,警方與辯護律師、家屬之間的相互指責,即是舉證難的典型案例[56]。要改變傳統的偵查觀念,法學界及立法和司法部門應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地進行試點和宣傳,可以考慮參照英國內政部的經驗,在部分大城市進行試點并對成果進行統計分析。ML

參考文獻:

[1] 黃國金,陳卓達,陳杰.做51個俯臥撐后他再也沒有起來[N].廣州日報, 2012-03-01(A13).

[2] 敬言.“躲貓貓”事件凸顯執法及管理漏洞[N].人民公安報, 2010-10-30 (07).

[3] 朱海兵.躲貓貓、洗臉死:看守所非正常死亡亟待遏制[N].浙江日報,2010-06-24(02).

[4] 莫小松,常鑫.當事民警被判15年——廣西法官黎朝陽暴死看守所案終審裁定[N].法制日報,2010-05-08(01).

[5] 楊成銘.人權法學[M].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4:126.

[6] 劉昂,陳衛東.遏制刑訊逼供的原理與機制研究[J].法學家,2010,(1):167-175,180.

[7] 陳衛東.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遏制刑訊逼供[J].人民檢察,2007,(23):9.

[8] 萬毅.論“刑訊逼供”的解釋與認定——以“兩個《證據規定》”的適用為中心[J].現代法學,2011,(3):174-183.

[9] 滿銘安.審查起訴階段非法口供排除探究[J].人民檢察,2011,(8):5-10.

[10] 楊國章.淺議看守所的隸屬[J].人民檢察,2003,(2):50.

[11] 陳永生.論偵查訊問錄音錄像制度的保障機制[J].當代法學,2009,(4):70-81.

[12] 韓成軍.監所檢察權優化配置的路徑選擇[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5):107-113.

[13] 張瀚,張光南.“牢頭獄霸”問題與我國囚犯管理的制度選擇——基于博弈論的法經濟學分析[J].法律科學(西北政法大學學報),2010,(3): 74-79.

[14] 周子衡,梁川渝,朱明.如何防范看守所滋生“牢頭獄霸”——重慶市云陽縣檢察院試行在押人員未決羈押表現評鑒制度[J].人民檢察,2011,(18): 71-73.

[15] 張品澤.論偵查階段訊問制度變革——以《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為樣本[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32-36.

[16] 賈志卿.刑事司法改革背景下偵查訊問工作的挑戰與對策[J].前沿,2011,(5):105-109.

[17] 吳紀奎.口供供需失衡與刑訊逼供[J].政法論壇,2010,(4):106-118.

[18] 馬靜華.偵查到案階段的人權保障制度研究--實證與比較法上的考察[J].比較法研究,2011,(4):99-111.

[19] Biren Roy. Police, Torture and the Courts[J].Economic and Political Weekly,1980,28(15):1169-1175.

[20] Mitchell. B. Confessions and Police Interrogation of suspects[J].Criminal Law Review, 1983,(5):596-604.

[21] Great Britain. Home Office. Police and Criminal Evidence Act 1984 [M].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3:31-32,117.

[22] Great Britain. Home Office.Police and Criminal Evidence Act, 1984: Implementation of Parts 1V, X and XI and Related Matters[M]. London: The Home Office, 1985:3-5,23.

[23] Great Britain. Home Office.Police and Criminal Evidence Act 1984 (s. 60(1)(a)): Code of Practice (E) on Tape Recording[M]. London: H.M. Stationery Office,1988:4-11.

[24] Great Britain. Home Office.Police and Criminal Evidence Act 1984 - Code F: Code of Practice on Visual Recording with Sound of Interviews with Suspects[M]. London:The Stationery Office, 2002:17-20.

[25] Michael Zander. The Police and Criminal Evidence Act 1984[M]. London: Sweet & Maxwell Limited,2003: 102-103.

[26] John Baldwin. The Police and Tape Recorders[J]. The Criminal Law Review,1985,(11):696.

[27] David Brown, Tom Ellis, Karen Larcombe. Changing the Code: Police Detention Under the Revised Pace Codes of Practice[M]. London: Home Office of Research and Planning Unit Publications,1992:47-48,112.

[28] 杰弗里·威爾遜.英國刑事司法程序[M].姚永吉,等,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121-122.

[29] Chandra Mohan Upadhyay .Human Rights in Pre-trial Detention[M].New Delhi: A.P.H Publishing Corporation, 1999:77-78.

[30] John Sprack. Emmins on Criminal Procedur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254.

[31] Morris Ploscowe. The Investigating Magistrate in European[J]. Criminal Procedure, 1935,(33):1010,1025.

[32]德國刑事訴訟法典[S].李昌珂,譯北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1995:54-55,62-63.

[33] Frank Ledwidge. Lucas Oppenheim. Prevention Torture: Realities and Perceptions [J]. Fletcher Forum of World Affairs, 2006,1(30):165-168.

[34] Florian Jessberger. Bad Torture-Good Tortur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riminal Justice,2005,(7):1059-1070.

[35] 法務省のホ一ムベ一ジヘ.監獄法(明治四十一年法律第二十八號)[EB/OL].[2012-05-02] http://www.moj.go.jp/kyousei1/kyousei_kyouse28.html.

[36] 英一牧野.日本刑法通義[M].陳承澤,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72.

[37] McNeill, David.Certain Justice. Japans Detention System and the Rights of the Accused[J]. Asia-Pacific Journal: Japan Focus,2008,(8):6-16.

[38] 多田辰也.被疑者取調べとその適正化[M].橫浜:成文社,1999:115-117.

[39] 庭山英雄,五十嵐二葉.代用監獄制度と市民的自由[M].橫浜:成文社,1981:11-13.

[40] 陳衛東.羈押制度與人權保障[M].北京:中國檢察出版社,2005:73,145.

[41] 法務省.刑事施設及び受刑者の処遇等に関する法律(平成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法律第五十號)[EB/OL]. [2012-05-02] .http://law.e-gov.go.jp/htmldata/H17/H17HO050.html.

[42] 藤田裕.よくわかる裁判員制度と刑事訴訟のしくみ:平成21年スタート! [M].東京:三修社,2008:172.

[43] 鴨下守孝.受刑者処遇読本:明らかにされる刑務所生活[M].東京:集英社プロダクション,2010:5-6.

[44] 総務省統計研修所.日本の統計[M].東京:日本統計協會,2009:133.

[45] 田宮裕.刑事訴訟とデュー?プロセス[M].東京:有斐閣,1972:179.

[46]日本刑事訴訟法[S]. 宋英輝,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47,73-74.

[47] 魯蘭.中日矯正理念與實務比較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69-70.

[48] 松尾浩也.日本刑事訴訟法(上卷)[M].丁相順,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67.

[49] Peate, Ian. Protecting the Health of Offenders in Prison and Other Places of Detention[J]. British Journal of Community Nursing ,2011,10(16):451-459.

[50] 屈新.論辯護律師在場權的確立[J].中國刑事法雜志,2011,(1):44-50.

[51] 喻中.走出“法學的托勒密體系”[J].讀書,2009,(1):60-62.

[52] 王廷惠.美國監獄私有化原因研究[J].財貿經濟,2004,(9):76-80,96.

[53] 柯良棟.談談修改刑事訴訟法必須高度重視的幾個問題[J].法學家,2007,(4):1-4.

[54] 甕怡潔.英國的訊問同步錄音錄像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法學,2010,(3):103-111.

[55] 李錚,公兵,于力.遼寧警方否認對謝亞龍刑訊逼供[N].新華每日電訊, 2012-04-26 (05).

Personal Safety of Persons Detained in Jail Pending Trial:

An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Study

ZHOU Jian瞴u1,2

(1.Law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2.Cuiping District Peoples Court, Yibin 644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incidents like “death caused by push瞮p” or “death caused by hide瞐nd seek” frequently occurred, behind which problems concerned with personal safety of the persons detained in jail pending trial should be seriously settled. An empirical analysis will reveal the main problems: oppressive interrogation, bad treatment and jail bullies. To solve the problems, we may, by reference of foreign experiences, shift the leadership of jails, enact a Jail Act, take photos or sound records throughout interview courses, etc. so as to ensure personal safety of the detained while interrogation efficiency shall not be decreased.

Key Words:detained pending trial; personal safety; oppressive interrogation; empirical analysis; comparative law.

猜你喜歡
實證分析
P2P網絡借貸犯罪實證分析
我國電力產出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實證分析
經濟師(2016年10期)2016-12-03 07:33:55
國外綠色投資經驗及啟示
商(2016年32期)2016-11-24 17:25:21
合伙企業法律風險實證分析
新常態下民眾政治信任差異實證分析與對策設想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5:11:29
安徽省勞動就業與經濟增長的實證分析
建材家居專業商場稅收風險管理淺析
電子服務質量與顧客忠誠的關系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23:37:20
本土會計師事務所與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比較分析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8:15:42
以公有制經濟為主體,國有經濟為主導的實證分析
經營者(2016年12期)2016-10-21 07:41:4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微拍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观看99| 国产传媒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538国产在线| 欧美不卡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色图| 毛片免费在线| 在线观看无码a∨| av午夜福利一片免费看| 亚洲天堂视频网站| 在线中文字幕日韩|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提莫 |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午夜国产小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日韩精品亚洲人旧成在线| 国产精品午夜电影| 亚洲中文字幕av无码区| 国产乱论视频|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超薄丝袜足j国产在线视频|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人人喊爽| 国产va免费精品观看|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www.youjizz.com久久| 91亚洲免费|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天天色|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永久久久久|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97青草最新免费精品视频|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人成人乱码亚洲电影| 91在线视频福利|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一级毛片基地|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一二三区色视频| 99在线视频免费|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网拍在线| 亚洲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亚洲综合片| 国产超碰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97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日本a∨在线观看|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18禁黄无遮挡免费动漫网站| 成人午夜久久| 久久www视频| 999精品在线视频|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91 九色视频丝袜| 色天天综合| 精品偷拍一区二区| 2020最新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人妻无码区在线视频| 国产91小视频| 久久精品66| 免费在线色|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国产精品va免费视频|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九九九国产|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