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供電設備的安全運行關系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原有的計劃檢修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電力需求,對供電設備即時有效的檢修模式——狀態檢修受到供電企業的普遍關注。本文簡要分析設備狀態檢修中設備狀態風險評價的問題。
關鍵詞:狀態檢修 狀態評價
中圖分類號:TM6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2)03(a)-0242-01
供電設備狀態評價與風險評估是供電設備狀態檢修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其主要作用是根據狀態監測的數據進行綜合評價分析,得到檢修決策結果,是連接信息輸入與輸出的重要步驟。
1 狀態檢修的定義
狀態檢修是企業以安全、環境、成本為基礎,通過設備狀態評價、風險評估、檢修決策等手段開展設備檢修工作,達到設備運行安全可靠、檢修成本合理的一種檢修策略。開展狀態檢修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綜合考慮設備狀態、運行可靠性、環境影響以及成本等因素進行設備檢修。狀態檢修有其相應的管理體系、科學的技術體系和強有力的執行體系,明確狀態檢修工作對設備狀態評價、風險評估、檢修決策制定、檢修工藝控制、檢修績效評估等環節的基本要求,以保證設備運行安全和檢修質量。
2 設備狀態評價
2.1 設備狀態評價對象
設備狀態評價的對象并非所有設備,對供電企業而言,需要評價的設備必須是實施設備狀態檢修的設備。對無法實時監控或沒必要進行狀態檢修的設備,狀態評價顯然是不必要的。按照電壓等級(通常為110kv)與供電部門的劃分,設備評價的對象主要可以分為輸變電設備與配電設備,兩類設備的評價工作分開進行,并且由供電企業中的輸網與配網部門分別負責。其中,輸變電設備主要包括:油浸式變壓器(電抗器),SF6交流斷路器,真空斷路器,隔離開關,電壓互感器,電流互感器,繼電保護裝置,自動裝置,測控裝置,遠動工作站,當地后臺,網絡通信,協議轉換器(通信管理機)等;而配電設備主要包括:配電變壓器,柱上真空斷路器,高壓開關柜,SF6組合電器等。
2.2 設備狀態評價工作概況
狀態評價工作主要由狀態量收集,狀態量構成及權重分析與狀態評價三部分構成。所謂狀態是指電氣設備的性能對運行要求的滿足程度。狀態量就是直接或間接表征設備狀態的各類信息,包括數據、聲音、圖像、現象等。分為一般狀態量,即對設備的新能和安全運行影響相對較小的狀態量;重要狀態量,即對設備的性能和安全運行有較大影響的狀態量;參考狀態量,即對判斷設備狀態具有參考價值的各類信息,如家族缺陷、以往缺陷情況等。狀態評價即利用收集到的設備各類狀態信息,依據相關標準,確定設備狀態和發展趨勢。狀態量的構成與權重分析主要是對設備的各類信息進行收集后的整理分類與重要性判斷工作。狀態量主要由原始資料,運行資料,檢修資料與其他資料構成。原始資料主要包括銘牌參數、型式試驗報告、訂貨技術協議、設備監造報告、出廠試驗報告、運輸安裝記錄、交接驗收報告等構成。這部分內容在設備投運前已經確定。運行資料主要包括運行工況記錄,理念缺陷及異常記錄、巡檢情況、不停電檢測記錄等。這部分內容由運行巡檢人員記錄。檢修資料主要包括檢修報告、零星試驗報告、診斷性報告、有關反措施執行情況、部件更換情況、檢修人員對設備的巡檢記錄等。這部分內容由檢修人員記錄。其他資料主要包括同類型設備的運行、修試、缺陷和故障的情況,相關反措施執行情況、其他影響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因素等。而狀態量權重的確定主要是按照狀態量對設備安全運行的影響程度,從輕到重分為四個等級,分別為權重1、權重2、權重3、權重4,系數為1、2、3、4,權重1與權重2與一般狀態量對應,權重3與權重4與重要狀態量對應。
設備狀態評估主要由部件評價與整體評價兩部分,設備根據國家標準進行部件的劃分,如變壓器分為本體,套管,冷卻系統,分接開關與非電量保護這五部分部件。對部件的評價首先要對部件狀態量的惡化程度進行分級,視狀態量的劣化程度從輕到重分為四級,分別為I,II,III,IV。其對應扣分值為2、4、8、10分。與權重結合進行最終扣分評價,扣分值等于該狀態量的基本扣分值乘以權重系數。部件的狀態評估應同時考慮單項狀態量的扣分與部件合計扣分情況。
設備的狀態劃分為正常狀態、注意狀態、異常狀態、嚴重狀態4類,各狀態劃分的基本標準如下:
正常狀態:各狀態量均符合標準要求,技術性能完好、運行工況穩定,不存在嚴重及以上等級的缺陷且與運行條件相適應。
注意狀態:各狀態量未超過標準限值,但單項(或多項)狀態量已有劣化趨勢,但不影響安全穩定運行。
異常狀態:單項重要狀態量已發生明顯變化,接近或超過標準限值,存在可能影響安全運行的缺陷。
嚴重狀態:技術性能下降嚴重,重要狀態量至少有1項嚴重超出標準限值,運行工況已不能適應運行條件要求。
工作流程主要包含運行班組初評、分局評價、工作組評價、專家組評價、領導組評價,即由不同的單位、人員以相同的國家標準或省公司標準對設備狀態進行評價,以保證評價的準確性與客觀性。
運行班組初評是指運行班組收集設備運行信息、試驗信息和檢修信息,作為設備責任班組對設備狀態評價的依據,班組依據設備評價而開展狀態檢修工作。分局評價是指供電分局應對所屬班組設備初評(評價)意見進行審核,并形成分局評價意見。工作組評價是指工作組在接到營銷部的綜合評價報告后,應組織專家對各供電分局提交的評價報告進行評審。專家組評價是指專家組對各供電分局的評價報告和營銷部的綜合報告進行風險評價,提出配電設備檢修策略建議,編制狀態檢修專業報告。
2.3 設備狀態評估目前存在的問題
(1)評價缺乏實時性;即評價過程時間較長,工作流程缺乏靈活機動性,從各種狀態量的收集到分類整理再到評價由于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時間耗費與人員調動都存在一定的浪費。經過一年的收集之后,往往使狀態量喪失實時性,造成評價結果與當前狀態存在一定的偏差。
(2)狀態量權重固定;影響設備的各個狀態量存在微妙的重要性差別,而權重的確定性與缺失性容易造成對狀態量的重要程度把握不準,提升了部分狀態量的重要性,降低了部分重要狀態量的重要性。因此精確的差異性權重體系仍有待建立,對設備狀態評估的準確性也有促進作用。
(3)評價方法缺乏綜合性與適應性;由于評價方法的簡單與固定,使評估計結果,尤其是設備的整體評估結果無法顯示評價中各個部件的重要性信息。此外,多種設備使用同一種打分規則與聯系標準進行評價,其精確性仍有待提高,應該對不同設備制定不同的打分規則與聯系標準,當讓,這是方法本身的問題。
(4)評價工作與檢修其他環節脫節;評價結果僅僅作為其他環節的參考,尤其是僅作為設備風險評估的參考信息,造成了狀態評價與風險評估兩個環節的脫節。
綜上所述,目前供電企業狀態評估方法仍有待研究,以提高評估的準確性與實時性,為真正意義上的設備狀態檢修計劃制定提供良好的準備性工作。使狀態檢修更具有實時性,準確性,在維護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減少不必要維修,降低維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