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美海
【摘要】在閱讀教學中,應當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敏銳的、迅速的領悟和駕馭能力,并能品味出其中的情趣。而培養小學生的語感應當依托具體的語言環境,抓住品詞析句的機會,引導學生斟字酌句,從而形成賞析語感、整句語感、連貫語感和句讀語感。
【關鍵詞】小學生;閱讀教學;語感;品詞析句;培養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必須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敏銳的、迅速的領悟和駕馭能力,并能品味出其中的情趣,其實指的就是培養學生的語感。小學語文教學是字、詞、句、段、篇的綜合教學活動,是學生認識事物與學習語文、發展思維與發展語言相結合的學習活動。在閱讀教學中,詞語是句子的基本單位,句是下連字詞、上串段篇的重要的語言單位,詞句教學是培養語感的中心環節由此可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依托具體的語言環境,抓住品詞析句落實語感的培養。
一、引導學生斟字酌句,培養學生賞析語感的能力
詞語是表情達意的基本要素,要引導學生發現、評點、品味妙詞佳句,可以設計如下形式的課外練習:同義詞語辨析、選擇詞語填空、變換句式、變換語段結構順序、修改學生作文句段等。譬如《落葉》一課,寫了動物們怎樣利用落葉,分別選用了恰當的動詞,小蟲、螞蟻用“爬、躲、藏”,小魚用“游、藏”,小燕子用“飛、催”。教學時,我先要求學生多讀幾遍,品味這幾個動詞;接著要求學生把這幾個動詞演出來。學生不僅把握了這些用得傳神的詞語,而且喚起學生生活的體味和感受,培養了學生的語感。又如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中春天美麗的景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語言之精妙,可以有意識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進行教學,先引導學生理解“樹木抽出新的枝條”一句中“抽出”指“樹木長出新技”之意。農村小學生大都看過樹木發芽的情景,也能想像出“抽出”的動作,于是再引導學生比較“抽出”和“長出”的不同效果。通過比較,學生體會到“抽出”有比“長出…‘速度快、一不留神新枝已經長成”之意,從而深切感受到一個“抽出”將樹木發芽寫活了,一個“抽出”浸透出無窮的生機。這樣通過各種方式,抓關鍵詞句咀嚼,就能品出語氣神韻,領悟作者遣詞的獨具匠心,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敏感。
二、引導學生聽、說、寫完整的句子,培養學生形成整句語感的能力
經過培養,使學生聽讀時,耳目之中有全名;說寫時,口手之上無半截子話。這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做一些句子結構分析,如找主干、分枝葉、悟句意。還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拆句整句的練習,如找復雜的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面添枝加葉;將一個復雜的句子改組成幾個簡單的句子;把幾個簡單的句子組成復雜的句子。在學生形成了一定的整句語感之后,就可從提高言語交際效能的要求出發,訓練學生說寫傳遞有效信息的縮短句。如在《詹天佑》一文中,介紹詹天佑的句子“詹天佑是一位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可以抓住“杰出”一詞,找出文中哪些事例表現了詹天佑的杰出;還可以抓住“愛國”一詞,找出文中哪些事例表現了詹天佑的愛國,從而理解詹天佑是“接觸的愛國工程師”。
三、引導學生聽、說、讀、寫連貫話語,培養學生形成連貫語感的能力
要引導學生領會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是怎樣做到前言搭后語,前后連貫的,懂得聽、說、讀、寫注意瞻前顧后,前后照應,還能判斷正誤。設計這方面的練習,可以采用詞語配搭、填空、按一定句型造句、按一定邏輯順序調整句段等形式。如《一定要爭氣》中“童第周17歲才進中學”,如果將“17歲”和“才”換位,句子變為“童第周才17歲就進了中學”,句義由原來的進中學晚變成了進中學早。經過這種訓練,學生今后遇到這種情況,就會敏銳地感覺到語序的作用,并會慎重地選擇安排語序。
四、引導學生“知句讀”,培養學生形成句讀語感的能力
這要訓練學生按句段結構讀書,克服唱讀。要一個成分一個成分讀,一個句子一個句子讀,讀出節奏,讀出感情。這樣多讀,就可以逐步做到“眼在口先”,一目十行,這就是語感。如《狐貍和烏鴉》一文中狐貍騙取了烏鴉嘴里的肉,講了三次“好”,這是全文教學的重難點,而這三句話的朗讀訓練,則是完成這一教學的關鍵。因此教學中就應該在引導分析理解的基礎上,反復朗讀,讀出狐貍虛情的問候,假意的贊美,虛偽的請求,使學生從文字中體會到文章是如何淋漓盡致的表現狐貍的狡猾和虛情假意。再如《桂林山水》一課,重點是感受桂林山美水美。在教學第二節時出示改動句子:漓江的水很靜很靜,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漓江的水很綠很綠。學生反復思考咀嚼,認為改后的句子不生動,沒有把漓江的水靜、清、綠的程度寫具體。筆者又出示了原句漓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漓江的水又很清,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這里的水也很綠,綠得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學生在經過咀嚼品味后,認為此句雖寫出了漓江水的特點,但它不如原句優美有氣勢,不如原句讀起來朗朗上口。這樣,在領略桂林山水美麗的同時,還讓學生領略到了祖國的語言文字美。
總之,語感是一種心理機智,語感能力的培養是與思維能力的培養相結合的。句段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感一定要與思維訓練結合起來,這樣才會有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