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可 郭莞瑩 羅曉惠
[摘要] 目的 同型半胱氨酸已被認為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顱腦MRI白質區高信號認為是腦小血管病變的標志。該研究在于探索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水平與顱腦MRI白質區高信號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分析2011年該科住院腦血管病病人352例,量化評分來評估腦白質區高信號嚴重程度,并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相比較。結果 高濃度血漿同型半胱氨酸(>10.25 umol/L)的患者白質區高信號評分比中等濃度以及低濃度的分值高。 結論 同型半胱氨酸是腦白質病變的一個危險因素,即使是中等程度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也顯著的增加腦小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
[關鍵詞] 同型半胱氨酸;白質區高信號;腦小動脈
[中圖分類號] R473.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3)01(b)-0083-02
神經影像技術的發展已有助于發現大腦深部白質區的損害。白質區高信號是指在腦MRI的T2像及Flair像上腦白質區呈片狀或融合的高信號區。白質高信號被認為是與年齡、高血壓以及其他血管源性危險因素有關的小動脈病變的標志。白質區高信號與典型的腦血管事件不同,極少表現為急性神經功能損失,但與認知功能障礙、抑郁癥、運動或步態異常有關。臨床上,通過確定白質高信號可控制的危險因素來預防其所致的慢性神經精神障礙。
同型半胱氨酸作為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已獲得廣泛關注,同型半胱氨酸血漿濃度增高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及大動脈源性缺血性腦卒中的報道已有許多[1]。而高同型半胱氨酸在腦小動脈病發展中的作用的探索較少,該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白質高信號的關系。現回顧性分析2011年在該科住院腦血管病病人352例的臨床資料,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科腦血管病病人352例,伴血壓增高(收縮壓>140 mmHg或舒張壓>90 mmHg)或已服用降壓藥;伴血糖增高(隨時血糖≥12 mmol/lh或糖化血紅蛋白A1C≤6.5%)或已用降糖藥物。高血壓性腦病、腦動脈炎及毒物所致的腦血管病排除。繼發于腎功能不全(血漿肌酐>1.5 mg/dL)的高同型半胱氨酸患者排除。
1.2 白質區高信號的評價方法
病人均行1.5T顱腦MRI掃描,在Flair序列冠狀位上來評價白質高信號。白質高信號嚴重程度的量化分析由完全不知道病人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的MRI室主任完成。參照與側腦室的關系,大腦半球白質高信號分4個部分評價:位于側腦室前角、側腦室體部、側腦室三角區和側腦室后角,采用4分制:0:無高信號;1:點狀、小片狀高信號;2:襯在側腦室邊的高信號;3、超過側腦室旁結節帶或融合的高信號。側腦室周圍白質與半卵圓中心區的每一個部分單獨評估,然后計算總和,可能的分數在0~48之間,>17為嚴重的白質高信號。
病人住院次日清晨空腹抽血,檢驗同型半胱氨酸、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
1.3 統計方法
該研究中將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分為3個區間(≤7.43, 7.44~10.25, >10.25 umol/L)來探討與腦白質高信號的關系。3個區間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白質高信號評分得比較用Kruskal-Wallis檢驗。協變量如:高血壓、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較用羅輯回歸分析。
2 結果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中間濃度及高濃度區間的患者較低濃度區間的患者年紀大。糖尿病、高血壓、高密度膽固醇及低密度膽固醇在同型半胱氨酸3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通過單變量分析,白質高信號最高評分在同型半胱氨酸高濃度區間,中位數為16,四分區間12~21,其次評分在中等濃度區間,中位數13,四分區間8.5~19,最低評分在低濃度區間,中位數為12,四分區間8~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P<0.005)。嚴重的白質高信號在3個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區間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0.05),高濃度區間發生率為45.3%,中等濃度區間發生率為29.1%,低濃度區間發生率為28.8%,見表1。
3 討論
該研究發現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與大腦白質損害有密切聯系,濃度超過10.25 umol/L,如該研究高濃度區間,嚴重的白質高信號發生是低濃度的2倍。
白質區高信號預示腦小動脈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與白質區高信號的關系可能與半胱氨酸致動脈粥樣硬化有關。體內體外試驗顯示同型半胱氨酸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其機制:增加氧化應激反應[2],內皮依賴性血管舒張作用損傷,血管平滑肌增值損傷和激活凝血途徑[3]。而且,進一步觀察到腦血管病人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更易使腦小動脈受累。皮層下動脈硬化性腦病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濃度比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要高。一項前瞻性研究顯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對發生腔隙性腦梗塞的危險比發生大血管源性的腦梗塞更具預測性,這一系列的研究證據支持高同型半胱氨酸相關的腦白質改變在腦小血管病中的重要角色。
該研究結果顯示當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超過10.25 umol/L時,白質區高信號的嚴重程度顯著增加。這與美國心臟病與卒中協會定義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一致的[4],即: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10 umol/L。同時,老年人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增高也預示了認知功能受損,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超過11.0 umol/L與記憶力下降相關。據文獻報道,一項社區多中心4年隨訪研究顯示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超過10 umol/L,發生血管事件和血管源性死亡的風險增加。綜合資料,即使是中度升高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即可導致系統性的和大腦的血管性疾病,給健康帶來嚴重的影響。
該研究也有不足,病人沒有進行神經精神方面的評價,因此不能明確地確定白質高信號與認知功能障礙的關系[5]。其次,因為葉酸與維生素B12的缺乏也可導致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升高,但不能測定病人葉酸和維生素B12水平,也就不能明確它們對同型半胱氨酸含量的影響。
綜上,該研究結果顯示同型半胱氨酸是腦白質損害的危險因素,即使是濃度中等升高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也能顯著增加大腦小動脈病變的嚴重程度,因此,降低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可以減輕大腦小動脈病變,今后將進一步研究,是否可以減輕神經精神障礙。
[參考文獻]
[1] 黃建敏,簡崇東,唐雄林,等.老年腦梗死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和氧化應激及炎性反應的關系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1,13(3):249-251.
[2] 孫慶利,樊東升,沈揚,等.高齡腦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特征分析[J]. 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11):16.
[3] 薛蓉,王冬梅,陳琰.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在腦梗死氧化應激和炎癥損傷機制中的作用[J].中華神經科雜志,2007,40(11):43-45.
[4] Wong A, Mok V, Fan YH, Lam WW,et al.Hyperhomocysteinemia isassociated with volumetric white matter change in patients with small vessel disease[J].J Neurol,2006,253(4):441-447.
[5] Wright CB, Paik MC, Brown TR, et al. Total homocysteine is associated with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 volume: the Northern Manhattan Study[J].Stroke,2005,36(6):1207-1211.
(收稿日期:20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