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娜
摘 要:對于高中政治而言,盡管新課程強調教材與生活的密切結合,突出各種素材在教學中的應用。但由于政治課程屬于學生必備的基礎知識與技能,必須要體現出“國家性質與國家意志”的特點,以及基礎性與統一性的特征。因此,教材內容難免存在不足。所以,政治老師如何在吃透新課程教材的基礎上,把本土素材與課本理論巧妙地結合起來,打造有特色的政治課堂教學,就成為了當前必須深入研究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就針對該問題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政治 本土素材 特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71-01
1 新課程高中政治在素材選擇上的不足之處
在素材選擇上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教材內容的局限性,雖然新課程增設了選修模塊,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材資源,但與學生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第二,選材方面的局限性,盡管教材中展示了諸多社會事件,但事過境遷,缺乏時效性,與新課程要求的時代性、實踐性相矛盾;第三,地域方面的局限性,同一版本教材適用于多個地區,難免千人一面,不能體現地方特色,不利于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構建。
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積累本土素材,構建特色教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2 巧用本土素材,打造特色教學的策略
2.1 課程內容設計,巧設本土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內容設計方面,老師要在深入分析教材內容基礎上,結合本土素材與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突出內容主題設計,供學生進行參考與使用。內容主題關系著整節課知識點的展開,重難點的突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因此,要選擇本土社會熱點問題,學生對此也比較感興趣,同時,還要能體現教學重難點。然后,借助多媒體課件或專題講座等形式展開介紹,在激發學生原有知識儲備的條件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探究解決問題。
如《經濟生活》《公司的經營》這一課,筆者就以本土財經熱點話題—— 紅罐涼茶之爭為主題進行教學設計。課上向學生介紹整個事件與影響,并提出三個問題:第一,加多寶集團與廣藥集團在紅罐涼茶之爭中,誰更具優勢?第二,你認為該事件是否有對錯?第三,如果你是加多寶集團高層決定策人員,你會如何挽回失去品牌優勢的這一劣勢?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引導學生關注身邊的社會問題,培養他們的政治素養和多角度思考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2.2 資料收集處理,巧選本土素材,提升學習能力
學生要想更好的理解、運用教材知識,必須參與到教學環節中。除了要分析、解決教師提出的問題外,還要有自己的各種社會體驗,比如基于更加開放的情境中,提升自身收集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這樣可以提高課前預習效果,增強對課本重難點知識的理解,特別是可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歸納分析材料的能力,這也是目前學生最薄弱的地方。此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本土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發展狀況,培養愛鄉之情;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升自身人際交際與溝通能力;培養學生以科學的態度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并基于特定角度了解環境,形成自我認識的能力。
如,在講授《文化生活》《傳統文化的繼承》這一課時,如果只是強調重難點“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話,就有照本宣科之嫌,而且內容也相當枯燥,既不符合新課改要求,又不能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更何來成績的提高。因此,筆者在課前就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收集有關本土傳統文化形式的各種素材,如圖片、視頻等,并在課上展示。在介紹韶關傳統建筑時,學生展示了收集到的圖片:始興縣客家滿堂大圍、騎樓建筑、南雄珠璣古巷等。然后再由教師進一步引導歸納出傳統文化特點及對待它的態度。這樣處理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樂于探究,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3 總結教學成果,巧用本土素材,鞏固學習成果
一節課結束了,但是教學還沒有結束。老師要引導學生將各自的學習成果進行展示、分享,指導學生基于更加客觀的角度、用辯證的思考方式關注生命、關注社會、關注自然,從而實現思想政治課程的教育目標。學生在實踐成果展示、交流、分享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發現別人的優點,還可以反射出自身的不足,以學習者與參與者的身份,體會自身作為社會主體的存在,對其后續的發展與成長均會產生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講授《生活與哲學》《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這一課時,我在這課結束后設置了一個開放式探究活動,即:當前,我校正在創建安全文明和諧校園,作為北中人,請你就如何創建安全文明和諧校園設計一個方案。在課本理論作為重要依據的前提下,學生分別從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見解,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鞏固了課本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高中政治課程中采用本土素材存在的問題
盡管在高中政治課程中引入本土素材,可以打破教材內容的局限性,提高教材內容對教學實際的適用性,但是實踐過程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必須正視,具體而言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從素材回歸到課本的問題。素材是對教材的補充與拓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如果處理不當,則會讓學生分不清主次,影響對課本知識掌握,甚至是沖擊教學重難點。
第二,從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問題。老師在選擇本土素材的時候都會考慮到是否是學生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但大多數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感興趣僅僅停留到表面,也就是只知其事,而不知其理,甚至有的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素材的運用和分析也僅僅停留在表面,不夠深入,致使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無法提高。
第三,多類型素材的使用問題。現代教學中,很多老師都會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又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訓練學生思維。但有的老師把這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僅僅停留在展示文字素材上,甚至是整段沒有歸納整理的文字素材,加重了學生課上負擔,嚴重影響課堂效率。老師課上展示或者學生課前收集的素材可以多樣化,不僅是文字,還可以是圖片、視頻等。
綜上所述,本土素材是非常有價值的教學資源,結合課本知識巧妙地利用本土素材,會使政治課堂更有魅力,更精彩。
參考文獻
[1] 郭院麗.用世界的眼光設計人生,以領袖的氣度創造未來—— “模擬聯合國”活動課案[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8(9):166.
[2] 林間開.思想政治學科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踐[J].教育導刊,2010(8):86-88.
[3] 李要鵬.新課改下高中政治校本課程開發模式探討[J].現代教育管理,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