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麗婷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主客體相互認知和作用的互動過程,教育主體要想順利完成這一復雜過程,僅僅靠自身的努力是無法真正達到的,而需要多方面、多種能力的結合,包括人的智商、情商還需要人的意商參與其中。積極培養中學生的情商和意商,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情商 意商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81-01
1 “情商”與“意商”概述
1.1 情商及其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情商又叫情緒商數(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即EQ),是衡量人的情緒智力水平的高低的一項指標,其內容主要包括:認識自身的情緒、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的情緒和人際關系的管理等五個方面。從其內容可以看出,情商側重于衡量對自我及他人的情緒控制能力以及人際交往的能力,主要取決于后天的培養和鍛煉,具有可塑性和開發性。在中學思想政治教育中注重學生情商的開發,可以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使他們在復雜的社會中能以積極的心態處理人際關系,使他們更加冷靜和全面地看待事物,更加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每個人的智商都依賴于一定的情商,缺乏基本的情商,智商就會受到影響。
首先,有利于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情緒的愉悅是人際交往建立良好關系的心理基礎,通過情商的培養,可以使師生和同學之間建立友誼,增進互助、諒解和相互信任。思想政治課教師以一個教育者特有的親和力、感染力贏得學生的尊重、理解和愛戴,可以促進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其次,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心理學普遍認為,人的情感和人的認識有著密切的聯系,有認識才有情感,而情感又影響人的認識活動,激發推動人的認識向縱深發展。學生的情感發展是以外部、被動、自發的情緒表現逐步轉化為內部、主動、自覺的情感體驗。通過對學生情商中的自身情緒的認識和管理,積極的情緒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發揮協調組織作用,能夠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學習效果。
再次,有利于構建和諧課堂。學生通過自身的努力或在思想政治教師的幫助下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情緒,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可以使其保持積極的心態,用理智駕馭自身情緒,從而對學習、生活充滿信心。學生的情緒高漲將會使課堂教學更加和諧,能夠使師生彼此打開心扉,暢所欲言,更好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和道德訴求,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更好的將教育內容內化為學生的道德自律并外化道德體驗。
1.2 意商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意商(Will Intelligence Quotient,即WQ)指一個人的意志品質水平,包括堅韌性、目的性、果斷性、自制力等方面。意商實質上是指對人的意志的一種量度,即對意志強弱水準的量上的規定性。如能為學習和工作具有不怕苦和累的頑強拼搏精神,就是高意商。
從根本上講,人類的認識活動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志三個基本要素,即通常講的知、情、意三要素。每個人的意識活動,都離不開知、情、意。人的心理素質也應包括認知素質(智力素質)、情感素質和意志素質,這三種素質分別反映人對于事實的關系、價值的關系和實踐的關系的認識能力。意志素質的高低就是意商,它往往取決于人對于實踐關系的主觀反映(如計劃、毅力等)與事實的吻合程度,主要考察人們的果斷性、自覺性、堅韌性等能力。意商在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積極的作用。因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復雜的主客體相互認知和作用的互動過程,教育主體要想順利完成這一復雜過程,僅僅靠自身的努力是無法真正達到的,而需要多方面、多種能力的結合,包括人的智商、情商還需要人的意商參與其中。此外,利用意志的能動作用,可以積極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階段目標和最終目標的實現,真正將外在的教育目標內化為學生主體的道德意識,并外化為其道德實踐。
2 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情商和意商的培養途徑
2.1 將生命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過多關注政治和道德教化功能,而忽視思想政治本身的價值和目標,忽視學生的內在需求,使教育內容流于空洞說教,這樣會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中無人”。這樣的教育無法使學生產生認同感。針對當代中學生出現的精神焦慮、心理沖突、人際關系不和諧、自我激勵不足等情商缺失的現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強生命教育,使中學生關注生命,熱愛生命。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實現對生命的關注、尊重與完善,才能真正促進中學生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為核心,以教育手段,倡導認識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種提升生命質量、獲得生命價值的教育活動。生命教育應當涵蓋身心健康教育、生死教育、安全教育等內容。因為生命教育關注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著眼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注重提升學生的生存能力和生命質量,致力于增強學生的實踐體驗,營造健康和諧的生命環境。這些都為情商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2 引導中學生有效管理自我情緒
針對以上提到的部分青少年學生缺乏一定的情緒認知和管理能力導致主體性情商缺失的情況,思想政治教育者應該著力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引導他們積極發現自我,合理表達自我,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思想政治教育者要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教育活動過程中來,讓學生學會認知自我,不斷發揮自身潛能,發現自身優點,體驗成功的喜悅。此外,可以采取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就學生關心的熱點話題,展開討論,師生之間相互激辯,達到彼此心靈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由此開啟學生的心智,發展學生的個性,塑造健康的人格。
2.3 對中學生的挫折教育要常抓不懈
挫折,俗話說就是“碰釘子”。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總會遇到坎坷。挫折是人的生活的一部分,它具有不可避免性;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它又是可以控制的;挫折是一所學校,又能教人們學會生活。當代中學生是在非常順利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因此,他們更容易在生活、學習中遭受挫折。對他們來說,遇到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常常會深受打擊。他們受挫折后常常表現為:攻擊性行為、逃亡性行為、散漫性行為、固執性行為、以及各種報復行為。因此,對中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將挫折教育納入其教育體系,通過各種形式的教育、磨練,提高中學生面對逆境和挫折的承受力和調節力,逐漸形成對挫折的適應機制和對挫折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的抗拒能力,使他們在遭遇挫折打擊時能及時擺脫困境而重振旗鼓。當然,挫折教育要把握好“度”。適度、適量的挫折能培養中學生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對周圍復雜環境的適應力,可以提高其意商;但過多、過強的挫折反而可能挫傷他們的自信心和積極性,產生挫折感甚至恐懼感,可能降低其意商。
參考文獻
[1] 馬小又,曾欣然.當前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問題與對策初探[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20(4):15-18.
[2] 向守俊,張大均.關于挫折教育的思考[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2(5):6-8.
[3] 劉濤,朱高鵬.論當代大學生道德自律品質的培育[J].榆林學院學報,2008,18(3):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