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玉英
摘 要:新課程改革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主導者的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獲得成功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激勵他們主動參與學習,使教學活動真正成為師生共同活動、相互交流的過程。學生只有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潛能才能發揮和發展。
關鍵詞:主動學習 興趣 成功的體驗 動手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92-01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深化歷史課堂教學改革,需要我們把課堂交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激勵學生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以發揮學生的潛能,形成較穩定的歷史學習能力,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基礎。但是現實中,“教”與“學”兩方面的積極性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因此,作為教師應轉變觀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其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習的主人。下面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淺談關于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的策略。
1 興趣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要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學生探求知識的源動力。有了興趣,學生才能產生學習知識的欲望,才能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起來才能樂此不疲,在學習中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古老而沉寂的歷史距離我們太遙遠,它所發生的一切學生很陌生,因而提不起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充分發揮好主導作用,從學生學習需要入手,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不斷激起學生“我要學”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學習,以挖掘學生的潛能。
1.1 通過精心設計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導入能起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從上課一開始就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內容上來,為上好一節課打下基礎。因此,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每一次新課的導入。課堂導入可以多種多樣,不拘一格,可以通過設置懸念,可以運用多媒體手段,可以是一個小故事,也可以用一段材料、一幅圖畫、一段電影或電視劇剪輯、一段音樂等。讓學生感受歷史課的豐富與生動,感受到歷史課別有“一番風味”,從而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1.2 通過巧設疑問,激發學習興趣
疑為思之始,有疑才會思考、探究,才會產生強烈求知欲望,才會點燃智慧的火花。初中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巧妙的疑問、扣人心弦的懸念設置,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適時地向學生提出疑問,激起他們解決疑難的欲望,促進他們積極思維,激發他們的潛能發揮,從而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探索歷史、了解歷史,從歷史中吸取養分。這樣通過一系列具體問題,使學生參與討論、分析,激發學生的思維。這不僅加深了印象,活躍課堂氣氛,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運用史實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一節課的成功打下基礎。
1.3 通過聯系鄉土歷史,激發學習興趣
每個學生對自己的家鄉都很熟悉,特別有感情。作為社會成員一部分,他們對家鄉的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對具有濃厚的地方文化色彩和鄉土情味的鄉土歷史更有親切感、認同感、自豪感,理所當然地希望了解這些,而且渴望傾吐和交流。而福清歷史悠久,歷史遺跡資源和口碑資源十分豐富。有的歷史遺跡家喻戶曉,有的口碑資源如歷史故事、歷史傳說世代口耳相傳,學生從小接觸的機會較多,比較熟悉,有一定的認知基礎。因此,教師可以通過巧妙的教學設計有選擇地將鄉土歷史資源引入課堂,這樣既可以把他們對家鄉歷史的各種印象和感受、懷疑和問題帶到課堂上來,展開無拘無束的討論;也使課本知識與學生的現實世界貼近,使學生感到學生感受到歷史是親切的、觸手可及的,從而喚起學生對歷史內容本身的親近感,激發起探求歷史的興趣,主動參與課堂的學習活動;同時也避免了歷史學習“紙上談兵”的窘境,變得有實際價值。
2 成功的體驗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源泉
追求成功,表現自己,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心理傾向,初中學生尤為強烈。他們渴望顯示自身價值,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與贊賞。蘇霍姆林斯基也說:“在學習中獲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唯一源泉,激發學習的愿望”。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愛表現的特點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體驗成功。成功的體驗會激起學生再次體驗成功的欲望,不同層次的學生會因為獲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而產生的良性循環,使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不斷增強,潛能不斷得到發揮。因此,在教學中教師盡量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整節課自始至終、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探索新知過程中去,使每個學生都有展示才華、發展自我、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讓他們都相信:他行,能學好,能成功,并讓他們體會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而熱愛學習。如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精心設計不同的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回答,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對于學生正確的解答,給予鼓勵和贊賞;對于學生提出的不同意見、看法,不隨便斥責或諷刺挖苦。還可以發揮學生的特長,鼓勵他們制作歷史人物想象畫、進行歷史演講等實踐活動。還可以采用多種方式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如在學期歷史學習總評成績中,學生平時的學習成績和課堂參與情況占一定比例;在歷史考試方式上,采用書面考試和實踐活動的考查相結合。這樣通過各種形式創造機會,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肯定,使學生能形成積極的自我評價,積極主動地學習歷史,潛能得以充分的發揮,個性得以充分的張揚。
3 動手能力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條件
腦是手的先生,手是腦的老師,兩者相輔相成。初學中生比較好動,他們都有好奇和探索的傾向,適當增加動手操作機會,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使之享受到運用智慧和才能的極大樂趣,充分領略到學習主人的充實感,體驗獲得知識、邁向成功的快樂,這是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條件。在歷史教學中,可以通過指導學生學習和觀察教材內的圖表之后,即要求學生自行繪制圖表或制作一些歷史材料的模型,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主動學習。如學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一課后,指導學生從項目、內容、分析、影響等方面去列表比較《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有關知識,做到舉一反三,牢固地掌握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比較能力。
總之,教有常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隨時注意學生的積極參與,讓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使學生體會到他們是教師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是教學的主體,課堂的主人,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以發揮潛能,創造個性。
參考文獻
[1] 錢要武.歷史新課程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分析與引導[J].中學歷史、地理教與學,2006,24(2):125-127.
[2] 王英姿.中學歷史教學關注社會現實的幾種策略[J].中小學教材教學:小學版,2005(8):3-8.
[3] 閆萍,祁若華.淺談中學歷史教學中“成功感”教育[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