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歡 楊貴亭 魏志宇
摘要:促進社會全面和諧持續發展,進一步推進新課改,農村教育問題是關鍵,而農村教育問題的關鍵就在于重視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即建設一支數量充足、較高素質、專業結構合理、潛心扎根農村的教師隊伍。本文通過對河北省農村初中教師的調查研究,找出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對策,旨在促進農村初中教師隊伍建設的健康發展,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改變農村的教育現狀。
關鍵詞:農村;初中;教師隊伍建設
大力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全面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培養出師德高尚、業務精湛、勇于創新的農村初中教師隊伍是重中之重。但從現實狀況看農村教師隊伍無論是從數量、質量和結構上都還存在著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制約著農村教育質量的提高,更對新課改的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甚至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帶來了不利影響。
一、農村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
筆者通過走訪了河北省七個市的十九所農村初中學校,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調查法等方法,收集了豐富詳實的第一手資料,分析和總結了農村初中教師隊伍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農村教師數量不足,代課教師依然存在,綜合素質偏低。由于農村初中教師學歷偏低,且絕大多數教師的學歷在調查時還不是第一學歷。加上農村教師的工作環境較差、人均工作量大、優秀教師大量流失,所以很多學校只好聘請臨時代課教師,而代課教師穩定性差,總體素質不高,很難提高教學能力。
2.教師心理壓力大。隨著農村父母離鄉進城打工、經商人數的增多,留守兒童失去父母庇護,身心、學習、成長都面臨失管、失教和失衡的局面,這些學生大多都屬于問題生,把本應由家庭和家長承擔的責任推給教師,這無疑增大了教師教授和管理的難度。而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嚴重,教師還要進行家訪、談話和心理疏導,工作強度更大,更增大了教師的心理壓力。此外,新課改的推進提出了很多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措施,這就要求教師掌握新知識,而許多農村教師因自身知識能力有限,加上已經習慣了傳統教學方式而無法適應,因此心理壓力很大。
3.教師繼續教育效果不理想。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發展的關鍵,而大力開展教師的繼續教育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目前,農村初中教師繼續教育內容和形式上均存在問題,導致了繼續教育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現為教師參加繼續教育缺乏主觀能動性;缺乏一支素質優良的師資培訓隊伍;缺乏有針對性的繼續教育課程體系,學習內容與實際需要脫節;缺乏繼續教育的激勵機制。另外,學校專職教師人數有限,面對各級各類進修,為了不耽誤正常的教學秩序,只能占據寒暑假,甚至有時候開會也會在周末進行,教師的假期也被壓榨殆盡。
4.教師的職業認同感低。由于農村教學環境差、教學條件落后、教學資源匱乏等問題導致新課程理念無法更好地實施,現代教學手段無法落到實處,難以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職業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
5.教師學科結構性缺編。教師年齡老化現象是一種普遍現象,但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結構性缺編現象更為普遍。音樂、美術、信息技術等課程的教師普遍不足,一些學校師資緊缺,甚至無法開課。一些教師“身兼數職”,出現了包班教學、一人代八門課的“萬金油”式教師。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備課,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近幾年來,河北省開展了農村中小學音、體、美教師的短期培訓,農村初中英語教師口語強化培訓,頂崗實習培訓等,緩解了農村中小學音、體、美和英語教師短缺的問題,但這一問題期待持續解決和不斷提高。
6.教師隊伍職稱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合理的職稱結構對教師隊伍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通過目前調查所知農村初中教師主要以初級和中級職稱為主,高級職稱教師比例低、年齡偏高。
二、河北省農村初中教師隊伍建設的對策
隨著加強農村初中教師隊伍建設大環境的逐步改善,解決農村初中教師隊伍建設問題的條件和時機漸趨成熟,教師工作面臨大好的發展機遇。農村初中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遇到的問題,既有長期遺留下來的結構性、體制性的老問題,也有改革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通過對問題的深入分析,并以當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和指導思想為依據,對加強農村初中教師隊伍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對策與建議。
1.提高農村教師待遇,保證教師職業吸引力。我們呼吁政府等職能部門應采取相關政策,加大對農村學校的投入,改善教師工作環境和教學條件,提高農村教師的待遇,確保教師隊伍補充的長效機制,讓教師職業更具吸引力。
2.立足農村教育實際,促進教師心理健康和諧發展。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師德建設,培養他們終身從教的理念;多層次多方位地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讓他們快樂工作、享受工作,促進教師心理健康和諧發展。
3.加大培訓力度、創新培訓方式,專業引領促進教師不斷成長。要多與農村教師交流與溝通,在培訓內容上區別對待初期教師、能力形成期教師、成熟期教師、老齡停滯期教師等,設置不同層次需求的培訓;增加適合農村實際的教研員和一線教師的培訓;同時重視班主任培訓、心理健康培訓;在培訓方法上,要考慮教師需要假期修正和心理調適的實際情況,加快統一信息平臺建設與各地網絡系統的整合,強化“遠程研修”與“校本培訓”等。逐步建立健全各級現代教師培訓機構和培訓網絡,達到現代化教師培訓的要求。
4.要建立教師定期交流輪崗制度,教育環境的改善促進教師自覺成長。要鼓勵城市優秀教師和優秀大學畢業生到農村支教,帶動新課改的推進;并帶動農村初中學校教師教研工作的開展,結合新的教學條件的改善,讓農村教師從身邊學起,利用新的教學資源開展新的課堂教學,提高教師和學生的興趣,激發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
5.實行“聯合辦校”,實現教育均衡發展。由于歷史及現實的原因,城鄉學校發展和教師個人水平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讓城鄉學校之間結成聯盟校,實行聯合辦校。讓農村學校的教師更好地接近新課改的前沿,有更多的機會聽課、評課,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業務研究的氛圍更濃厚,更快地促進農村教育的提高,真正實現教育均衡發展。
6.利用教師課題研究,引領教師科研轉變。要想提高農村學校的教育質量,必須引導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鼓勵教師每人參與一個課題的研究,可以是學校的課題;也可以加強校際互動,參與別的學校甚至是高校課題的研究,通過教師之間的互動學習,掌握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通過寫反思、小結、調查報告和撰寫教育論文,最終完成向科研型教師的轉變。
參考文獻:
1.王澤德、趙上帛,《當前我國農村教師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08
2.王正青,《國外推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新趨勢——社會生態系統的理論框架》[J],《中國教育學刊》,2011.01
3.李吉昌,《農村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策略管見》[J],《中國教育學刊》,2010.12
4.周昆,《我國村小教師隊伍現存問題與對策研究》[D],2008
本文為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2010年立項課題《河北省農村初中教師隊伍現狀、問題及對策》成果之一(課題編號:10100043)。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