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生
激趣互動就是巧妙地利用各種互動平臺、各種互動形式來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一、激趣互動課堂的內容
課堂定位。即明確三個特性:一是人文性或工具性。了解散文的有關知識,運用有關散文知識;二是互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探討有關語文知識;三是適用性。在中職課堂教學中,課堂教學一定要因人而異,切合中職學生的特點,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組織課堂教學。這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包括展示分享、學習研討、延伸拓展三大類。總體過程是:先回顧上節課的內容或預習內容,以小組形式派出代表發言進行展示分享,導入教學;然后結合各小組分享內容,進行互評,提出質疑,發現問題,完成初次教學;接著重點討論交流、合作探究、研究問題,完成二次教學;然后當堂進行達標測試,反饋問題、解決問題,完成教學目標。如在初次教學中,上課先對文化常識、背景解讀等預習成果進行展示交流,然后重點進入課文研討解決問題的階段。依據我所教男生班特點,我將重點設在誦讀經典環節,這也是重點互動環節。步驟是:1. 集體誦讀。先朗讀,后糾正錯字;2. 個人背誦。先背誦者加分,后采取當前流行組合方式進行背誦,主要是考慮部分學生對課文不熟。針對誦讀較差者再采用集體背誦形式進行,遇到背誦困難者可提示,后再加誦一遍,最后全班背誦過關。3. 默寫。以檢查筆記為由收齊學生語文教材,學生拿出課堂作業本默寫,然后交換改正。
二、激趣互動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顯得很重要。在每節課的展示分享階段,要求各小組在晚修期間完成語文的字詞以及對課文的初步整體感知,把碰到疑難、難以解決的問題統一寫在一張大大的白紙上,次日進行展示交流。內容包括:作者簡介、背景知識、字句注釋、譯文參考、賞析品鑒等。展示成功的,每小組均得到相應的獎勵分數,展示分享過程,都給予學生表現的機會,給他們創造一些成功的機會。
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在小組互動合作學習中,角色需明確,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如組長負責整個組的策劃和學習任務并檢查督促該組的學習完成情況、副組長協助組長工作、文秘負責記錄、發言人負責發言回答、資料員負責搜集資料,角色是每月輪換一次。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就必須重視小組的合作學習。
培養拓展延伸能力。自主學習和互動合作學習后,也就是在全面掌握和理解有關知識后,首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上講臺總結,總結自己這節課學了什么,其他學生可作補充點評;隨后下節課拓展延伸課外知識為主,集趣、動、活于一體。拓展訓練還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感悟真實人生。要解決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感情貧乏、生活視野狹窄、社會責任感淡漠等問題,光靠書本上的知識遠遠不夠,必須及時指導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實踐,使學生在實踐中豐富生活見聞,增強理性認識,提高思想素質和能力。如學完戴望舒的《雨巷》后,組織學生賞析2007年春節聯歡晚會舞蹈——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小城雨巷》,再組織學生對虎門古巷進行調查實踐,撰寫《虎門古巷的現狀與保護》調查報告及相關課題成果。
三、實施激趣互動教學的反思
激趣重在“趣”。 語文在中職學校屬于文化課,由于中職學校一般重技輕文,加上中職學生語文學趣不高,所以中職語文教學現狀不甚理想,迫切需要教學方式的創新。不管是何種教學模式或教學方法,首先必須要讓學生產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像說相聲一樣盡量抖出“包袱”,激活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然后才能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教學中。
互動突出“動”。在激趣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盡量讓學生“動”起來,只要學生活躍起來,那么課堂就不會死氣沉沉,睡倒一大片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的每一個環節,讓學生每時每刻都有事可做,還能享受獲得成功或成果的喜悅以及成就感。
高效體現“效”。相比于其他傳統教學法,激趣互動教學是全方位互動, 符合學生好強、愛表現的心理,讓學生帶著問題、帶著興趣主動學習,增加了思考和合作學習的時間,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學生成績顯現,足以凸顯學生語文能力功底。激趣互動教學,符合“精講多練”、“減負增效”的課改目的,更符合打造中職語文高效課堂。既優化了課內的時控策略、導學策略、解惑策略、實踐策略,也優化了課前主動學習策略和課后的增效策略,更促進了學生合理掌握學習時間結構,有效地促進了學生思考、鞏固和應用的能力。
責任編輯 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