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林
摘 要:“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情境是數學教學的血液?!边@句話說得再真實不過了,以情境作輔助揭示矛盾,使課堂教學活躍起來,營造意味無窮的教學情境。總之,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激活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使其生動全面地發展。
關鍵詞:創設情境;數學;課堂;教學
新課程標準強調讓學生在現實情境和已有生活、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學習和理解數學?!皢栴}—情境”是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數學模式。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進行問題情境創設:導入階段、教學過程、總結階段。
一、在導入時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培養興趣
學習的興趣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離開了一定的情境,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教師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讓“興趣”這位良師來引導學生的學習。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很多,我認為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1)創設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激趣;(2)創設故事性問題情境——引趣;(3)創設懸念性的問題情境——導趣。
二、教學過程中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培養能力
1.在新授課中創設問題情境——培養自學能力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的教學也應該如此。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既要給學生以口頭方式的指導學習方法,又要在課堂中創設學生可以自學的情境,讓其在情境中逐漸形成自主學習的方法與養成自學習慣。
2.在練習課中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參與能力
練習課是為了鞏固、理解和深化已學知識,進一步培養技能、技巧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我認為創設競爭性的問題情境,可以達到這一目標。
3.在復習課中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培養思維能力
復習課是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概括地理解和加深,形成新的認知結構的一種課型。通過復習課幫助學生調整所掌握的知識與大綱之間的差距。因此,在創設問題情境時應創設有障礙的問題,讓學生不至于一看到題目就會做,也不至于“跳幾跳”都摸不著,打擊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在實踐課中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培養實踐能力
根據實踐課的主要任務創設可供學生進行實踐操作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的刺激下,自主動手操作進而解決教師所給的問題。
三、總結中創設數學問題情境——培養課外閱讀習慣
學生的大部分知識是從課堂中來的,但一個人的知識更多來源于生活,來源于個人自身的學習。所以教師要把學習的范圍擴大,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充實自己的數學知識。如,在上完圓的周長計算后提問學生是否知道圓周率是怎樣產生的?
綜合上述,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并將之與學生的身心特點相結合,創設有效的數學問題情境,為課堂教學服務,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 四川省西昌市月華鄉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