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立有
[摘要]實施績效工資制度是國家推進基礎教育發展的又一重大舉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師的收入。但是,這一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困難和阻力,并沒有真正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在有些地方甚至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負面影響,有必要進行改進。
[關鍵詞]績效管理;突破瓶頸;困境;策略
績效工資,顧名思義就是業績、效果(效率)工資。也就是說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誰的工作量大、質量高,誰就能多勞多酬,優勞優酬。從理論上講這是最公平的分配原則。但是,這個好的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困難和阻力,甚至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了負面影響。為何會出現這種“出錢不討好”的現象呢?
教師的績效不同于企業的績效,生產企業員工的績效可以計件、計量,而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其勞動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具有不可比性和模糊性。這也就決定了教師勞動的特殊性。學校管理者在制定績效考核方案時很難全面考核教師的工作。而現在大部分農村學校是用期末考試成績來對教師的績效進行評定,這勢必會將教師的工作重心吸引到提高學生分數上來,更有甚者為提高平均分而采取非正常手段,犧牲學生的利益來成就教師的利益。在這樣的激勵制度引領下,很多教師就會為考試而教。這也有悖于國家實施績效工資的初衷,背離了素質教育的本質。
如何最大限度發揮績效工資的實效性,讓獎勵性績效工資有效地激勵教師?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完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
考核指標既要客觀、公正、公開,又要能夠保持對教職員工的科學評價;既要可操作性強、靈敏度高,又要簡便明晰、易于操作,注重實績,區分類別,區分層次地進行。確立崗位目標,對崗位的勞動環境、工作強度、責任等因素系統地進行測定,從而確定績效考核標準,為績效考核指標的建立提供直接依據。但在設立崗位目標時不能按職位高低來分配,把績效工資演變成 “官效工資”。
二、要豐富績效考核形式,促進教師成長
引領教師全面發展是實施績效工資制度的價值取向之一。教師是學校的重要資源,學校的發展離不開教師的發展。績效考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在于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現行的考核機制只要求教師這只母雞下出又大又好的蛋,卻很少對下蛋的母雞進行呵護。這種考核機制不能有效促進教師成長。學校管理者應該更好地發揮績效考核這一杠桿的激勵作用,在教師專業知識學習培訓、教育教學科研成果的推廣等方面給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勵。
三、教師的個人考核與團隊考核相結合
績效量化考核在增強教師之間競爭的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加了教師之間的矛盾,破壞了教師之間的團結協作。為此,學校在制定績效考核方案時,既要看教師個人工作業績,還要看教師所在團隊成員的合作效果。如一個語文教師,既要考核其個人工作成績,也要以語文教研組為單位考核整個語文教研組的工作完成情況,使績效考核評價的重心由鼓勵個人競爭轉向團隊合作,這樣可以促使語文教師之間相互監督,相互幫助,相互提攜,共同提高。
四、轉變考核重心,從重結果到重過程
“一考定輸贏”的績效考核方式,表面看起來是最有效、最簡單的考核方式,但這種考核是對既定事實的考核,很少關注教師教學的過程與方法,對教師的教學過程缺乏有效的監測和引導。作為學校管理的一種導向性制度,學校要改革教學評價方式,既重視教學結果,也關注教學過程。特別是要關注教師單位時間內的教學效率,縮短績效考核兌現的周期,對教師的工作貢獻及時給予肯定,對消極怠工的教師及時給予鞭策。
五、學校考核與社會評價相結合
學校要以社會效益作為核定教師績效工資的基本依據之一。學校可以針對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方法以及對學生的管理狀況制訂測評表,詳細設定學生、家長和社會的評價在教師績效考核中所占的權重。這樣既利于學校多角度了解教師的工作開展情況,又能讓社會輿論促進教師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育教學水平。
教師是創造性、實踐性很強的職業。教師的工作對象是活生生的人,績效考核很難全面評價教師的工作實績。一方面學校在制定績效考核方案的內容時應盡量做到詳細、具體、全面,使教師的業績得到相應體現,同時要留下供教師結合實際創造發揮的余地。
參考文獻
[1]李漢武,王秀英等.論校長在學校績效管理中的作用[J].新教育,2008,10.
[2]楊挺.教師績效工資制度審視.人力資本的視角[J]中國教育學刊,2010,7.
責任編輯 唐 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