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摘要]提高學生閱讀興趣需要實施有針對性的科學策略。教師應引導學生以疑促讀,組織競賽,家校共讀,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實現高效閱讀、主動閱讀的目標。
[關鍵詞]課外閱讀;科學策略;興趣
學生成長所需的知識不僅來源于課堂,更來源于生活,閱讀是學生成長所需知識一種最好的來源。而對于很多教學者來說,閱讀是一項強加給學生的任務,沒有從學生的身心需要出發,而是采取一味的命令式策略,很大程度上消減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影響到了閱讀教學的效果。新課程標準指出:“我們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是提高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需要,也是讓語文從語言內化為學生真實需要的最佳途徑,這樣,他們才能從深處對拓展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小學生對讀書、對閱讀不可能頃刻間就“如饑似渴”,必須循循善誘,逐步培養興趣。
一、以疑促讀,讓閱讀成為樂事
隨著電腦、智能手機等物品的普及,學生大多癡迷于網絡游戲、動畫片等,而對于書本幾乎無人問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最能激發興趣的是他們想知道卻又不知道的東西。對于閱讀教學來說,最好的平臺就是語文課本,只要教師引導得當,我們能夠從有限的課本中挖掘出無限的閱讀深度來,用設疑的方式,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如教學《草船借箭》新課結束后,筆者給學生們講了《三國演義》中“空城計”的故事,讓他們對諸葛亮的聰明機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繼而設問:“諸葛亮可不僅僅是會觀天象,唱空城計,他在《三國演義》中可還有很多精彩的表現,你們有興趣去讀一讀嗎?”而后,很多學生迫不及待地找到筆者,告知筆者他們從書中所獲得的知識。存疑閱讀,可提高學生課外閱讀的主動性,也可拓寬他們的知識面。
二、培養競爭意識,讓閱讀生機盎然
競爭,是小學生們的天性,也是激發學生閱讀積極性、主動性的有效手段。在競爭活動中,他們會因為爭取最好的表現而感到滿足,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對于閱讀的興趣。而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合理利用“表揚激勵”機制,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產生強烈的閱讀愿望和意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經常開展多種多樣的競賽活動,如“課前五分鐘故事會”,即利用課前的幾分鐘,讓學生講一個自己喜歡的故事,然后每周五進行優勝故事評選;開展“課外知識大搶答”活動,利用每周的校本課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課外知識搶答活動,而問題從科學、文學、時政等方面進行設計,不但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更提升了學生的課外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三、家校互動,讓閱讀不流于形式
對于現在很多的學生來說,課外時間大多沒有規劃,所以,能夠用在課外閱讀的時間相對有限。而閱讀興趣一旦形成,要讓這項工作可以持久進行,不至于讓課外閱讀流于形式,還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和理解。而建立家長與學生共同閱讀的模式,也是閱讀能夠真正取得實效的重要策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做以下工作:首先,充分利用家校網上平臺,給家長發信息或打電話,告知他們該如何和孩子進行共同閱讀,并根據相應的教學進度,安排一些家庭合力完成的讀后感。其二,建立家校聯系本,讓家長在上面注明孩子在家閱讀的內容和心得,并簽好字備查。同時,建議家長盡量選擇圖書作為孩子的禮物,還可以利用假期帶孩子外出旅游等。第三,利用每個學期的家長會,對共同閱讀做得好的家長進行表揚,不好的予以提醒,以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總之,要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首先要使學生對閱讀有一個正確的認識,這是學習動力的源泉。然后,采取科學有效的策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歸根結底,就是要抓住學生的興趣特點:他們常常對未知的東西感興趣,對競賽和游戲等感興趣。以培養學習興趣為核心,全方位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同時堅持家校合力策略,讓閱讀深深烙印在每個學生心中。
責任編輯 滿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