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英語教學應該重在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讓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和相關技巧。培養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是貫穿在整個小學英語教育中的,并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問題,教師在日常的教學當中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著重培養學生的興趣,才能更好地完成九年義務制教育大綱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
隨著科技發展和經濟貿易全球化的趨勢,英語作為最廣泛使用的一種語言已經得到了世界大部分國家的重視。我國早在2001年就已將英語列為小學生必修課。現階段,我國城鄉所有小學都已經開設了英語課。新課改以來,小學英語教育發展與挑戰并存,傳統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對于新的教學方式的研究和探索也取得了累累的碩果。
一、改變教學模式,重視興趣培養
因為受到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過去的小學英語教學更多的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把知識點尤其是考試時要考的知識點作為教學的重點,忽視了對于學生英語能力和興趣的培養。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就是在學習書面英語,讓學生把對英語的學習變成了枯燥無味的背誦,造成了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沒有興趣,對于英語的運用能力較低。教師在課堂的英語教學中以講授為主,教學主要模式是模仿和跟讀,不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小學的英語教育來說,小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和態度對于學生之后的英語學習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期間正是學生培養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在這個時間段如果學生能夠養成較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生整個學習生涯產生影響甚至受益終身。因此在小學這個階段中,根據新英語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的要求,有組織、有目地地按照教學計劃,以教材為載體,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習慣為主要目地,并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出小學生能夠初步運用英語進行簡單對話,有一定交流能力,并為之后的英語學習做好鋪墊。
二、開放英語教學,引進生活經驗
針對英語學習缺少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生只能在課堂上聽說讀寫,難以培養學習興趣,難以提高應用能力的情況,聯系生活,設置恰當的教學情景和學習氛圍能夠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小學生受到年齡的影響,心智并未完全發育成熟,他們更加注重感官感受,易于接受多樣的情景活動。合理運用多媒體等各種形式,構建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運用動畫、圖片等直觀形象,營造一個形象的氛圍,全方位地通過刺激學生的感官來吸引注意力和興趣,能夠有效解決平時課堂當中學生因為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僅僅表面上參與教學,實際上沒有認真思考的問題。
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活躍思維的基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我們教師的職責。美國教育學家比特科勒涅斯說過:“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圍就是課堂的范圍。”在對小學生的英語教學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讓英語教學和學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聯系在一起,從而降低學生對于學習的抗拒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出對英語學習的興趣。例如在教學中使用表演的方式,在學習課文時,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把課文中的情景表演出來,每個孩子都有表演和展示的欲望,在平日的教學當中多組織一些演講、朗誦等方式,能夠有效地增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記憶,而且通過這些表演式的練習,能夠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將教材中的課文和對話讓學生使用豐富、有趣的形式表演出來,學生能夠通過表演過程,來掌握英語的語音語調。這樣不但能夠督促學生對于課文的背誦和理解,還能培養出學生對于英語的興趣,為學生將來的英語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三、能夠活學活用,英語走進生活
新英語課程標準對小學英語提出了更高的標準,要求學生能夠使用學習過的英語進行簡單交流,能夠將學習到的英語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為了達到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我在布置學生作業時,有意識地布置更多生活化的作業,比如讓學生收集在街上或者電視當中所看到的英文廣告詞或英文商標,然后對這些詞匯進行分類總結,這樣能夠培養學生對于英文的敏感性,并能培養學生好的英語學習習慣,讓學生隨時觀察并收集學習新知識。鼓勵學生收看英文電視節目,現在電視當中有很多比較吸引人的英文科普節目和動畫片,這些節目通俗易懂,趣味性強,對小學生的吸引力非常強。通過觀看這些節目,就能夠讓小學生在娛樂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吸收學習英語知識,并將英語和有趣的節目聯系在一起,讓孩子對英語的學習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培養了對英語的興趣。然后讓學生作為教師來給其他同學展示和講授他所收集的知識,這樣能夠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也能讓教師站著學生的角度來發現課堂上存在的不足和問題,督促了教師優化教學方法,通過角色的互換,既能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還能拉近師生距離,加深師生情誼。
責任編輯 王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