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國
摘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能否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取決于教育的成功與否。因此,作為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去研究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學中獲取最佳知識,使他們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關鍵詞:小學教育;語文教學;創新能力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越來越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能否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的新型人才取決于教育的成功與否。因此,作為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去研究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教學當中獲取最佳知識,使他們的能力得到迅速提高。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一、營造愉悅氛圍
沒有良好的教學環境是不能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的,因為傳統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主,實施的是“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成為學習的被動者,很難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學生的創新行為受到抹殺,很難體現學生的創新精神。素質教育的要求是要以學生為主,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營造民主、和諧、平等、寬松、溫馨的學習氛圍,給學生足夠的自主學習空間,鼓勵學生大膽地發問,教師要利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學生受到鼓勵和激發的時候,他們的學習潛力就會極大地迸發出來。
二、鼓勵學生大膽
想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就要鼓勵他們有勇敢精神,有銳意進取的精神,當學生有了大膽的精神就會去想一下自己所想和所做的事情了,教師設置的問題要給他們留下足夠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去想象,留有一點的空白,教師要去研究文本中的空白處,鼓勵學生去挖掘那些空白的問題,這樣就會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他們在好奇思緒的鼓舞下發揮極大的想象力,鼓勵他們不唯書、不唯上。
三、訓練求異思維
在大膽的基礎上要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也就是平時所說的發散思維。教師要通過各種訓練方式進行練習,要尋找發現學生的機會,發現他們有求異的欲望就要激活,創造便利條件讓他們發揮出來。比如,在教學《我的戰友邱少云》時,我問學生:“邱少云為什么一動也不動啊?”學生就紛紜不一地回答道:“邱少云為了不暴露目標。”“邱少云遵守戰地紀律……”“邱少云是真正的英雄。”等,我感到很成功,因為學生回答了各種想法,這樣就等于培養了他們的創新思維。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一時的,它需要教師進行持久的努力研究,探討出比較優勢的教學方法,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從不同角度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成為新時代所需的人才。
參考文獻:
張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J].小學教學參考,2011(09).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增盛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