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 孟超
摘要: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體育課程則是實現學校體育目的任務的中心環節和基本組織形式。怎樣完善教學管理機制?本文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師德;小學體育;體育教學
一、加強教師自身素養是首要
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范和必備品質。教師師德高尚,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傳道授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又必須具備淵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才能,在體育課上,教師應能用簡明概要,生動形象,風趣多彩和邏輯性強的語言進行講解,這才可以達到感染學生,激發情趣的效果,加上教師準確,熟練,輕松而優美的示范動作,才能引起學生躍躍欲試的勁頭。
二、教學方法的靈活多變是關鍵
所謂“變化”,就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變換教學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首先,改變傳統授課觀念和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溶入到游戲中。目前,小學體育教學基本上是教師講解動作概念、要領,示范,然后學生隨教師進行模仿練習,方法單調,吸引不住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有些體育教師慣用“一統天下”的教學方法,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可以說,改變體育教學中傳統的師生關系,是在體育教學中貫穿人文教育的又一重要方面。如能利用游戲將所講內容要領充分展現采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針對大學生自身特點去教學,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易學易記,從而達到了寓教于學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法,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常變常新,步步深入,始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想學、樂學的自覺行動。
其次,給學生一定的個人練習空間和自我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學首先要加強小學學校體育理論知識教學,加強對學生情商的培養和潛力的挖掘。在教學項目上,小學體育應該加強非競技運動項目,個人運動項目:易于堅持鍛煉的運動項目,使學生掌握一兩項形成專長的健身手段,內容突出健身性、娛樂性、終身性。這樣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提高學生的體育意識。
三、安排新穎、合理的體育課堂內容和教學方法
(一)擴展知識,選擇內容
體育課的教學內容是實現體育教學任務的重要條件,也是體育課上教師和學生進行教學活動的依據,它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質量。教學內容必須適合學生的個性發展的需要,教學課程往往是看病治外,不治里,學生學習起來沒有興趣,因此教師必須熟悉教學業務,擴大知識面,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選擇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個性化需求中探索發展。
(二)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新奇、刺激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方法,因此,在體育教學中,要不斷創造性的運用新穎靈活的教學方法,賦予變化的體育組織形式和教學手段。課堂上要適度地給予學生“自主權和”自由度”,讓他們在自覺動腦筋的學習過程中練習而不是一味地由教師灌輸教學,從而達到學生愿意學,自主學,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氛圍融洽,教學充滿樂趣。
四、完善教學管理機制
(一)貫徹小學體育“人文精神”
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不用腦子”,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有利于推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清華大學馬新東副教授表示:目前不少體育教師已開始意識到教學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結合小學生自身的特點和體育環境的效能,提出將人文精神貫徹到小學體育教育過程、體育社會實踐及人生實踐活動的各個領域,構建既具有引導作用、又切合小學生特點的教育模式。
(二)明確“健康第一,體育育人”指導思想
中國依然在強調“競技體育”的時候,“快樂體育” 這一觀念很早就在國外興起。學校體育應該把以前以追求體質的發展和技術的傳習,轉變為“健康第一”的體育教學。“健康第一,體育育人”是指在基礎性、娛樂性、多樣性、健身性的前提下,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設計和繼承傳統的體育游戲,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鍛煉的熱情,使之形成健身的意識和行動。當前,以人為本的體育教育思想,已隨著學校體育工作改革的不斷深入,逐漸成為學校體育工作者的共識。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更應當明確“健康”、“育人”的結合教育模式。
(三)小學體育課程體系改革
據我了解,我縣還沒有統一的體育教材,大多數體育教師都是按自己的特長在教學生。傳統的體育課程評價主要是體能和技能測試內容單一,評價工具也僅僅是體能和運動機能測驗,它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引導學生的體育興趣方面有著嚴重的負面影響。所以,學校可以就體育課程相關的評價內容和工具進行改進和完善。
體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全面推動高校素質教育意義影響深遠。通過體育課教會學生如何做人,而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相關的體育知識。根據長期的教學與對相關政策指導精神的了解,提出上述建議。
參考文獻:
[1]彭冰.學校教育少不了人文精神[N].,2006,08.
[2]姜允哲.風行于日本的快樂體育[J].學校體育,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