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月友
摘 要:傾聽、閱讀和觀看是人們吸納信息的重要途徑,嚴格意義上說,閱讀所帶給人們的信息、知識和思想遠遠超過了傾聽和觀看。所以,閱讀教學課是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課型,它在整個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促使他們學好其他各科的基礎和關鍵。新課程改革的許多新理念給語文閱讀課堂帶來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閱讀課堂開始走向自主、人文、活躍、開放。本文中筆者結合自身的實際教學經驗和實踐,對如何搞好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做了分析和闡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興趣;情感體驗;語言表達
“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對于閱讀教學,自古以來就有許多精辟見解。教師應該對學生的閱讀給予指導,特別是個性化閱讀。要想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學生應主動地找書讀,通過閱讀大范圍的書籍,其審美情趣與藝術品味必當有所進步。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點,不論是精神世界還是現實行為,抑或是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上,都有著其“特立獨行”的一面。正是因為差異性的出現,在閱讀上實行差異化閱讀才符合現實的需要,其閱讀當中體現了個性。閱讀是學生個人的事,對于制定閱讀規范進行評價判斷是背離常理的做法,要使學生真正的愛上閱讀,成為閱讀的主動追求者,從閱讀當中激發情感活動與發散想象性思維,從自身內心情感出發對閱讀內容進行加工體驗,把所有的思考與人生感悟,都作為自己的東西。所以,初中學生要在教師的帶領下,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升華文章內容思想,體現自我價值。那么如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把握閱讀教學的重點呢?
一、關注并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決定閱讀效果,這是不爭的事實。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課前激趣是很重要的,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每一篇文本前都要設計一點精美的導語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求知欲望,這一環節是閱讀教學的優秀傳統,我們不能借口把一切空間都還給學生而放棄這一有生命力的東西。當然僅這一點激趣還遠遠不夠,初中生的身心特點還告訴我們,他們的注意力很難持久。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需注意采用多種手段讓學生始終保持激昂的情緒。如教師需要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語言親切精練幽默,并適當輔之形體語言;教師要多鼓勵、多肯定學生,經常性地讓學生品嘗發現的快樂;教師要能靈活運用變式教學,教學方法和教學輔助手段(如多媒體)要靈活多變等。總之,教師要能調控課堂節奏和情緒,力求讓學生在亢奮狀態下完成閱讀任務。
二、關注學生情感體驗
首先是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即在學生閱讀文本時充分調動他們的生活積累和經驗。如學生學習《鄉愁》時讓學生談談離愁別緒,積累古詩文中離別的佳句;學習《春》時讓學生回味春天,用語言和畫面描繪春天等等。其次是重反復朗讀,在讀中形成對文本內容的大致了解,特別是精彩語段要讀出抑揚頓挫、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再次是尊重學生閱讀的獨特感受。正所謂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文本時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會產生不同的認識,這時,即使是學生的認識有偏頗之處,教師只能引導,不能輕易否認,不能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去評價。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激情才不會破壞,學生的閱讀素養才會不斷提高。如我在引導學生學習《社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既然戲不好看,那請想想“我”熱衷看戲的真實原因可能是什么?問題一出來,答案可謂層出不窮,有的說是熱衷自由,有的說是追求刺激,有的說是賞夜景,有的說是看熱鬧……我對這些答案給了肯定、給了鼓勵、也給了引導,最后明確看戲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戲的那一份輕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愛、那一份美麗。學生在暢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認同、得到了提高。
三、關注學生基礎積累
古語說得好: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大家都知道,學習語文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沒有必要的積累談深層次的閱讀是一句空話。因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文本時一定要關注學生字詞句的理解與積累,一定要關注精彩語段和名篇的背誦默寫,也一定要關注文章、文學常識的積累。
四、關注學生語言探究
語文包括語言和文字,是人們溝通和表達的主要途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但不容忽視的是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礎,因此閱讀教學在強調人文的同時必須更多地強調語言的探究。語言探究也不是簡單地停留在是什么和為什么之上,而是讓學生探討內容是用什么語言表達的,為什么用這種語言表達。如學生學習《紫藤蘿瀑布》時,學生很輕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寫的是紫藤蘿的外形和神態,這時教師引導探討:這些描寫語言的特點是什么?為什么要這樣寫?學生通過探討發現這段語言很生動,主要是采用了生動的詞語和多種修辭手法、調動了人的多種感官,這樣寫一是抓住了紫藤蘿的形象特點,二是烘托了人內心的喜悅之情。我相信長期這樣堅持引導學生關注語言,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一定會不斷地提高。
五、關注學生寫作積累
學生閱讀文章一是為了開闊視野、豐富情感、陶冶情操;二是習得寫作經驗。因此筆者認為閱讀教學時教師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指導學生學習借鑒作家的寫作技巧,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寫作訓練。這一點人教版語文教材做了很多安排,但我認為還很不夠,教師還需要有更多的創新設計,當然這些訓練一定要落到實處,可讓學生當堂展示,也可作為課外訓練,評價方式靈活多樣,自評、互評、點評結合。
初中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還在第四學段閱讀目標中強調,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