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吳奇
【摘 要】面臨中考,九年級數學該怎樣進行復習?我認為:首先要狠抓教材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復習,其次使學生在務實基礎的同時要學會思考,最后要加強學生對綜合知識運用的能力培養。
【關鍵詞】九年級;數學;總復習
復習是熟練掌握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復習的目的就是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找出那些被學生遺忘的或還沒有弄明白的問題,進而解決它們,并使學生達到能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知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復習課中,要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點——線——面的歸類,作縱向、橫向或不同角度的歸類,進而作知識系統的整體綜合,形成結構化知識。學生掌握系統化、結構化知識之后,在進一步學習新內容時,便有可能對新知識自覺進行歸類、積累,一旦需要便能自覺提取。因此,在復習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做知識的歸類,有利于形成學生良好的認知結構。
一、要狠抓教材知識點,進行系統化的復習
現在中考命題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后面的大題雖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在最初階段復習應以課本為主。
總復習開始前,要深鉆教材,把書中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使之形成結構。要弄懂且會做課本中的例題、練習和作業,書后的“讀一讀”、“想一想”,認真去思考,集中精力把九年級數學的內容,八年級的三角形全等、分式、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與四邊形等重點內容的例題、習題逐題認認真真地做一遍,并注意解題方法的歸納和整理。讓學生在訓練時要做到準、精、快。準:就是要充分準備,有能力做出來的題目做到絕對準確。精:就是要有選擇地做題,突出重點??欤壕褪且愫米鲱}時間,絕不因小題目而丟失了大部分時間。不能一味搞題海戰術,整天埋頭讓學生做大量的課外習題,其效果并不明顯,只能浪費大量時間。
復習教學的這一階段按知識塊組織進行的,代數部分分為五個單元:實數和代數式;方程;不等式;函數;統計初步等;幾何部分分為五個單元:幾何基本概念,相交線和平行線;三角形;四邊形; 解直角三角形; 圓等。在復習中過程中,先提出每個單元的復習提要,指導學生按“提要”復習,同時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的知識重溫一遍,邊復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還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選擇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和層次性的例題,并著重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必要時要求學生以筆記的形式對漏點、盲點知識做以整理。
二、使學生在務實基礎的同時要學會思考
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始終是中考數學試題考查的重點,選擇題、填空題以及解答題中的基本常規題已達整份試卷的80%左右。因此,對各位學生來講,80%“送分送到位”的基礎題是拿到好成績的重要保障。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基本技能的訓練。近幾年的中考,試題難度雖然保持原有的水平,框架形式相對穩定不變,但試題趨向于通過創設新的問題情境,以熱點問題作為考題的背景,試題重視了邏輯推理能力的考查,注意了適度論證,加強了計算和推理的有機結合,但容易入手,方法多樣,不求繁、求難,這就要求學生能結合實際問題在運用的過程中考查“雙基”,所以,現在的中考不再是只考查學生積累了多少“雙基”,而是要求學生運用“雙基”解決具體問題。因此,在總復習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求學生學會思考。
三、加強學生對綜合知識運用的能力培養
總復習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各個章節中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到后階段的復習中,例題和練習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是越難越好,要讓學生可接受,這樣才能既激發學生解難求進的學習欲望,又使學生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前進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欲。九年級總復習的內容多,復習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疑難,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復習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每個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異,這就需要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復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根據學生個人的具體情況,查漏補缺,做知識歸類、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在這一階段的總復習中,除了復習形式要多樣之外,題型還要新穎,能夠引起學生復習的興趣,還要精心設計復習課的教學方法,提高復習的效益。
總之,有計劃地、系統扎實地總復習是迎戰中考最主要的一個環節,而如何上好復習課又是我們教師復習備考的關鍵,所以,我們教師應根據教材,融合新課程標準,切實結合中考的現狀和未來趨勢,系統地涵蓋初中所學知識點,并重點突出,詳解難點。倡導在抽象數學概念的教學中,要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機械記憶概念的學習方式。對于學有余力并對數學有濃厚興趣的學生,要為他們提供資料,并正確指導,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為了優化中學數學復習課的教學,我們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復習課的地位和作用,拋棄傳統的“滿堂灌”的授課方式,采用既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顯示教師的主導作用的新教學方式,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好地適應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甘肅省教科所.《2013年會考指導》.甘肅教育出版社
[3]林崇德著.《學習與方法》.北京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