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鳳
摘 要: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通過尋找身邊的浪費現象,對此有正確的行為認識,通過探索自己能力范圍內能夠節約用紙的具體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廢紙動手操作去體驗節約用紙的樂趣。
關鍵詞:探索;調查;體驗;學習積極性
《節約用紙——我們在行動》這節課是我結合科學課《造一張紙》和綜合實踐課相關課題所設計的一節實踐性課。在設計本課時,我設想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出發,通過尋找身邊的浪費現象,有正確的行為認識,通過探索自己能力范圍內能夠節約用紙的具體方法,利用生活中的廢紙動手操作去體驗節約用紙的樂趣。讓學生對今后節約用紙的行動充滿興趣并且樂于堅持下去。
對于紙張生產對環境的破壞,學生沒有太多的認識,光靠出示圖片和講解來介紹造紙對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反應只能是一臉的茫然。因此,為了能讓學生深深感受到造紙對環境的影響,我用身邊造紙對環境影響的圖片來引入。一組是清澈的河水變成了被污染的河水,另一組是茂密的森林變成了荒蕪的森林。讓學生比較后思考:為什么會變成這樣?這樣可以比較形象地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明白造紙的過程中需要砍伐樹木,造成環境污染。這樣比光靠教師介紹圖片和數據要更加有說服力。
在了解了造紙對環境的影響后,讓學生思考:該如何做?學生馬上會想到:節約用紙。但是節約用紙人人都會喊,關鍵是需要行動。在行動之前,先進行學生調查,看身邊存在哪些浪費紙的現象。課前我就讓學生進行一番調查,讓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去尋找平時存在哪些浪費紙的現象。通過這樣的設計也是希望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尋找和發現,找出平時我們存在哪些浪費的現象。在布置任務之后,有學生提出:是否可以用拍照的方式進行展示?當時我也沒有想到這一點,被學生這樣一說,我想可以呀,課上可以設計讓學生自己來介紹自己拍攝的照片的環節。學生自己介紹總比教師來介紹,更加具有目的性、有效性。這樣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我大大地鼓勵了學生采用這樣的方式去調查。這樣的方式在課上展示的也是淋漓盡致。
一一展示了學生課前拍攝的照片,由學生自己來講述自己調查的發現。學生根據調查發現,平時存在浪費作業本、浪費餐巾紙、浪費裝飾紙、浪費打印紙等現象。發現了這些浪費紙的現象后,我問:我們班級有多少人存在這些浪費現象呢?我們來一次現象調查統計,你們說怎么樣?利用現象調查統計,讓學生能感受到自己平時存在的浪費現象,也是為了下面提出節約用紙做鋪墊。
調查統計后,讓學生自己看看調查統計表,學生發現自己平時存在很嚴重的浪費現象。這時我再讓學生去思考:如果是整個年級、整所學校來進行調查統計的話,那數據會怎樣?學生馬上反應,數據會更加龐大。
那我們應該從哪些方面行動呢?用這一句話進行過渡,展開下面的環節:節約用紙的方法有哪些?設計這樣的環節是希望學生能自己說說平時自己節約用紙的方法,即使是有些學生不知道節約的方法,通過其他同學的介紹,也能有所知道。學生能想到很多的方法,同時我加以表揚和鼓勵他們。很多學生都介紹到可以再次使用,我借用學生的方法引設出可以制造再生紙。
為了讓學生自己能感受到造紙的不容易,我設計讓學生自己來動手制作再生紙。我在介紹材料的時候,特意介紹這些材料是從他們那里收集的各種廢紙,讓學生能了解每張紙都可以回收使用。學生在自己制造紙的過程中,興趣很濃厚。但是會發現制造紙的過程中會有一些問題。例如,怎么造的一張紙會厚度不均勻呢?通過讓學生展示自己造的紙,并比較和別的小組造的有所不同時,讓學生來思考。學生會說:因為在撈紙漿的過程中沒有讓紙漿均勻地平鋪在過濾網上。于是我借機提出:你覺得造紙容易嗎?學生馬上會說不容易。通過自己動手造紙讓學生感受到造紙的不容易。
最后一個環節就是讓學生來設計提倡節約用紙的環保標語。通過之前的學習,學生已經能深深地感受到造紙對環境的污染、造紙的不容易,所以學生在這一個環節中能設計出很多有新穎的標語。在進行展示后,我提出:如果學校要給你一個機會,要把你設計的標語展示出來,你最想展示在哪兒?有什么樣的方法呢?學生想到了在學校公務展示牌上展示,也有學生想到了寫在黑板報上,更有學生想到了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示在學校的禮儀墻上等等。在這些回答之后,我問學生:這樣做可以怎樣?學生說:這樣既可以減少紙張的浪費,同時也起到了宣傳工作。這樣結束本課的學習,可以說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美國學者巴特勒認為:“教學過程只有讓學生參與連續的反應才是有效的。”因此整堂課我設計讓學生自己去調查、自己去實驗、自己去行動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開展了節約用紙——我們在行動的活動。這樣設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節約用紙的重要性,那整堂課的教學目的就達到了!
(作者單位 江蘇省張家港市云盤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