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娟
摘 要:人類在21世紀已全面進入了信息化社會,信息化社會對各界人都有許多的要求,對教育工作者也有嚴格的要求。數字化教學環境是一個結合了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信息型教育和學習環境。學校常用的PPT就是數字化教學的一個代表,網絡的廣泛應用使得互聯網成為數字信息技術革命的核心,所以數字化的教學也是大勢所趨。在數字化的環境中培養新一代,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奇特效果,讓學生可以得到更多的知識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數字化;小學語文;單元教育;信息化教學
在21世紀,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在數字化的環境下,教師的教學與傳統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現代的數字化教學是在數字教學的理念下實行的一系列先進的,具有創新高效的教育方法,它所培養的新一代人才要能夠適應信息化時代的降臨。下面我們將從幾個方面來討論現代教學活動如何適應全新的教學體制。
一、數字化環境對教育的意義
1.做好備課
傳統式的教學是學生被動的接受課程信息,并未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而數字化的教學就解決了這一問題。采用新穎的數字化教學,將問題提煉出來,轉化為兩三個層次的問題,并且網絡平臺上,讓學生可以對此產生興趣,達到快樂教學的目的。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利用學校的網絡資源庫去探尋問題的答案,這是數字化教學的關鍵中心,文本資料,視頻和音頻資料等等都包含在其中,網絡就是教學實施環境必不可少的條件。教師需要對各種數字化的技術和資料進行整合,運用多媒體的方法來完成學習目標和學習要求。
2.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
讓學生在自主、輕松的環境下學習,在對問題的深刻理解下,學生自主地探索和學習,學生可以自主、自覺地獲取網絡上的知識,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和理解,把它變成自己的知識,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著重幫助學生在網絡上解決存在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要收集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對這些問題整合起來,進行集中答解,讓學生加深印象。之后,也可以組織學生自己對語文單元的認識,進行作品演示。讓學生確定主題,并且對有關問題進行收集整理,進行取舍,提煉精華。再做成PPT,讓全校學生對此成果進行共享。
現階段,我國小學課堂對數字化教學的認知程度還不高,沒有積極順應時代的變化,在目前,有海量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涌現出來,其中有許多過時的或者繁雜的信息。人們很難直接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教學資源,被垃圾信息堵塞了心靈。那么,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學習者快速的尋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豐富資源信息,并且快速選擇與利用,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進行創新的地方。所以有序地建設與利用數字化都是必須的。現在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開創者,僅僅注重技術的革新,而對使用者的體驗沒有過多關注,數字化教學資源應該按照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學習活動規律來變化,這樣才能很好地促進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共享。
另一方面,小學教師都是多年的老資歷,自身知識結構的老化和學習能力的不足,促使他們對新的事物不能做到步步緊跟,很難很好地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使得數字化教學的推廣率不高,使得小學課程還處于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運用單課時教育,內容分散,浪費了很多的時間,使得學習知識之間的聯系并沒有體現出來,所以應該運用單元整體教學方式,這樣就能很好地發揮數字化的優點,正確、充分、合理地利用教學資源來教學。
二、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研究
目前學校課本使用的是一個單元一個主題,再也不用每篇文章都去歸納主題思想,我們只需要側重于文章本身的特點,只要找出文章中所側重的不同就可以了。教學的方式要隨著課本的編排而變化,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不能再是每篇文章都去總結主題思想。而是要好好利用課程資源,按照新教材的編排特點,進行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了嚴格的要求,學生先預設目標,再為目標而進行數字化的探索,換句話說,在新的課程標準上,學生是主題,教師只是為學生提供服務,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題,所以如何促進學生學習便成為現代教學思考的重要課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課堂活力,提高教學效率是新課標的目標。使得課堂教學可以“提速”,同時也可以將課外閱讀納入課內,學生得以厚積薄發,不僅讓普通的學習生活走進課堂,而且讓學生把學習語言與體驗生活結合起來。
“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研究”是依據語文學習需要大量閱讀的規律,前提是提高閱讀課堂教學效率,以單元主題為一個學習整體,使得課內外閱讀拓展開來,語文素養在學生的學習中得到提高。不同學習能力水平的學習者都可以在單元整體教學設計中得到良好的兼顧知識深度和廣度的學習環境,小組教學十分重視合作學習,學習者本質上各有不同能力水平與興趣,思想的碰撞火花,不僅有利于思考的激蕩也使得團隊更有凝聚力。人類智能包含語文、邏輯、空間、肢體運作、音樂、人際、內省及自然探索等八項智能,單元整體教學符合人類本質,所以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促進人類多元智慧的發展。
我們開展小學語文單元整體教學研究是為了改變傳統語文學習低效率的特點,讓學生擁有文化底蘊,使得語文教學豐富多彩,讓小學的語文課堂不再乏味無趣。
傳統的語文教學只是側重于知識的落實,對能力的培養沒有加深,對課內傳授側重,但是輕視課外的實踐。面對現行新課標所提倡的,實現這一理念的有效途徑就是單元整體式教學,整合教材內容的同時還在使知識外延,豐富的課外知識被了解,在生活中可以真正地利用。其次,以九年一貫的思路來設計的新課標,語文的連貫性被加強,“全盤考慮”的意識十分符合教師的教學理念,對于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內容及策略都要做到心中有數。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完美地體現。但是在現實教學中,單篇孤立的教育模式,使語文內在的聯系被切割,僵化了語文的學習。是新課程改革的產物是單元整體教學,這是一個獨特的平臺來發揮教師創造性。單元整體教學,學生對生活的感受以及發現問題、實踐體驗、探究問題、建構認識等能力得以提升,更加適合社會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胡海舟.主題單元教學資源整合的策略.小學教學設計,2006(10).
[2]喻景生.新課程背景下語文單元教學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7-11.
[3]朱潔如,高鳴鴻.建構小學語文主題單元教學的運行系統.新語文學習,2008(1).
[4]徐亞群.對主題教學的思考.教學與管理,2007(26).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博愛小學)
編輯 卞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