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靜
摘 要: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需要語言,語言表達能力的強弱關系到交流的成敗與否,口語交際的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通過創設良好的語境,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說的能力,在社會實踐中為學生創造與人溝通的機會等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學生的成才、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礎。
關鍵詞:創設語境;師生互動;口語表達;溝通交流
21世紀是信息時代,由于電話、網絡的發展,人與人的溝通無處不在,利用口語交流信息和思想的機會越來越多,口語表達能力的強弱就成了人與人溝通是否良好的關鍵。因此口語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在新課標中,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被列為重要學習內容。“語文標準”明確提出義務教育階段“口語交際”的總目標:使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在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
一、努力創設口語交際的氛圍,調動學生想說的積極性
語言產生于特定的環境,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要精心創設符合生活實際的交際情境,才容易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情緒也會因此變得高漲起來,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就會調動起來,學習時的自我表現欲望才會增強。學生也才會帶著情感,懷著濃厚的興趣去體驗生活,走進創設的語言情境,在最佳的情境中發展口語表達能力。環境貼近生活才能讓學生有話可說。
另外我們也可以利用多媒體來給學生創設口語交際的環境。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教師可以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設備,通過播放聲音媒體、視頻錄像,演示逼真圖畫等,給學生創設生動、形象、逼真、充滿感情色彩的口語交際環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口語交際情境中激活語言思維,自覺融入交際情境。
二、注意交際雙方互動,培養學生的應對能力
語言的實踐,需要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如,組織參觀、訪問、調查、慰問、做好人好事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如果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的話,可以在校內開展模擬社會活動。口語交際重在雙方的互動,要求教師和學生都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在教學《小小導游員》一節時,先讓學生們利用雙休日,到附近的風景點去參觀拍照,采訪景點管理人員或查閱一些資料,然后讓同學們繪制圖片。課上選一名學生介紹景點,其他同學認真聽,并隨時向導游員提問,導游員要耐心地給予解答。教師也要有針對地提出一些問題,可以讓全班同學來回答。這種互相的問答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培養學生應變的機智。
三、活用教材把閱讀教學做口語交際的重要陣地
課堂教學的四十分鐘,每分鐘都應該讓它發揮最大的效果,如何在每次的口語交際課中,讓學生學到更多交際的本領,教師的課前準備和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交際課應以生為本,注重學生的交際心理,給學生創設聽說互動的交際情境。如《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這是一篇閱讀課文,講的是在一次地震中,父親是怎樣努力地,不放棄一切希望地尋找兒子,兒子和同學們在廢墟中怎樣做,求得生的希望。學生讀后,我給學生創設了幾個自然災害的情境,讓學生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口語交際訓練。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也是對同學們對突發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的訓練,培養了學生的生存能力。
四、重視日常生活的口語交際機會,培養學生交往能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從貼近生活的情境來展開口語交際活動,重視日常生活中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著大量的活動,可以引導學生去實踐鍛煉。語言的實踐,需要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因此,我們除了重視通過課堂教學加強訓練外,還需要引導、組織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實踐,積極開展各種社會交往活動。如,組織參觀、訪問、調查、慰問、做好人好事等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如果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的話,可以在校內開展模擬社會活動。通過這些“走出去”的實踐活動,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學會與人交往,培養與人溝通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陶行知說:“生活即教育。”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是生活的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就是學生交際的舞臺,就是學生交際的源泉,教師在課堂中創設情境,教給學生交際的方法,還應利用課外時間,讓學生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生活中實踐交際的本領,即“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素質教育明確提出:要教會學生生存,學習交往共處能力。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市場經濟一體化的趨勢,要生存,就要學會與人交往、溝通。教會學生交往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要在活動中教會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我們的新課標正是為著這一目標而設計。因此,我們要充分地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把我們的學生塑造成未來社會需要的人。
小學語文學科不僅是一門基礎工具學科,而且更重要的是一門交際的基礎工具學科。因此,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符合小學語文學科的性質的,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依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充分利用教材的優勢,抓住課堂教學這一主陣地,設計出面向全體學生,能激發全員參與熱情的訓練方法,扎扎實實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作者單位 吉林省舒蘭市水曲柳鎮中心校)
編輯 王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