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賢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日益發展和教學整體改革活動的深入,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得到了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具有形象、直觀等特點,容易為學生所接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多媒體;創設情境;課堂練筆
一、借助音樂,展開想象,進行擴寫
語言文字訓練包括感知、理解、運用、熟記等訓練,如何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達到熟練地運用,需要的是扎扎實實、科學有效的訓練。有些知能的轉換靠的就是課堂練筆。
在進行《燕子》一文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真正掌握聯想的作用,并學會展開聯想,我在學生明確了什么是聯想,通過比較了解了聯想的作用后,發給每位學生一張紙,上面寫著一段話:“春天來了,小溪從森林里流過,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在開聯歡會,它們玩得多開心。啊,春天是多么美好!”然后對學生說:“同學們,這是我聽了《春天奏鳴曲》之后寫的一段話。但是,寫得不具體。現在,請同學們也來聽一聽這首曲子。然后,請大家給短文增加點聯想,使文章更優美。相信同學們的聯想一定比老師豐富。”學生們頓時情緒高昂,表現出了躍躍欲試的熱情。這時,我按下放音鍵。輕快、歡悅的樂聲從錄音機里飄了出來。音樂使學生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他們寫作的熱情,有的孩子竟閉上了眼睛,顯然已經陶醉在了美妙的音樂中,徜徉在明媚的春光之中了。學生擴寫后,我又組織了評議,這樣,學生不僅明確了什么是聯想,體會到了聯想的作用,還較正確地當堂運用。
二、運用投影,演示情節,進行仿寫
閱讀課上,結合課文特點演示投影片,設計仿寫練筆,可以讓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內化課文中新學到的詞句及寫作方法。
《井》一文,開篇就為我們展示了一幅恬靜、令人回味的童年畫面,趴在井沿數著倒映在井里的星星那是多么美好的時光;第三自然段又為我們展開了一幅井水為紅軍解渴的動人場面;最后一幅圖一家人圍坐井邊,吃著被井水浸得冰涼的李子,共享天倫之樂。三幅畫面,我分別用抽拉式的投影片,邊抽邊讀課文。學生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第二幅畫面是略寫的,在講到這幅畫面時,我適時給孩子看投影,要求學生讀了課文,看了投影,想象紅軍喝井水時和喝完井水后的神情、語言,寫一段話,學生非但沒有表現出厭煩情緒,反而十分愉快地動筆了。
由于我把投影片當作讀寫結合、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物質憑借,而且運用得當,所以,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而且在發展學生思維的同時,培養了他們運用課文中的語言文字和寫作方法的能力。
三、利用錄像,展現畫面,進行改寫
小學生思維的基本形式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利用錄像這個電教媒體,把抽象的語言轉化成具體的畫面和聲音,讓學生直觀感知,從而達到理解、掌握和運用。
《黃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散文寫得很優美,但是,小學生對黃河、羊皮筏子缺乏真切的感性認識。為了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教學時,我運用了錄像,通過雄壯的畫面來縮短學生與黃河之間的距離。學完這篇文章后,我再次組織學生按照課文敘述的順序觀看錄像畫面,讓學生由遠及近地聽聽黃河的聲音,再從遠處觀察黃河及羊皮筏子的樣子;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黃河萬馬奔騰、濁浪排空的特寫鏡頭,播放錄像時,我利用慢放、暫停等功能鍵來充分地表現黃河及黃河上的羊皮筏子的情態,使學生遨游在波浪滔天的黃河世界里,被大自然的雄渾、秀美所震撼,進入忘我的境界,產生一種愉悅的情感體驗。此時,我讓學生用第一人稱的寫法把《黃河的主人》改寫成記敘文。由于以境引情,情動辭發,所以學生成功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傾注到筆端去了,有效地鍛煉了寫作能力。
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樹立學生為本、訓練為主的觀念,善于抓住訓練的時機,合理利用電教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結構,以促進學生和諧主動的發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解放路小學)
編輯 白志偉